你知道孩子会发生什么,怎么发展,你的心就安定

 

反馈式喂养,就是在在处处的观察...

文 | 郭莎拉
这篇想说的还是老话题:反馈式喂养。

“反馈式喂养”到底是什么样的喂养?“反馈式喂养”是通过对孩子食物、情绪、日常活动安排等的调整,使得孩子体内环境通畅,从而起到防外邪侵入,减少生病,减缓病情的发展速度的喂养方法。如何评估喂养是否得法,笼统地说就是三句话。

1.想不想吃(喝)?

2.吃了睡的好不好?

3.吃了拉的好不好?

如果都达标,这孩子基本不会生病。其实这就讲完了。但是如果要掰开来揉碎了详细地说,可能要说上一年。

每个做过反馈式喂养的老母亲,都会经历一些犯错,一些执拗,和一些恍然大悟的过程。因为反馈式喂养不只是限于吃这个问题,还包含了拉、撒、睡、治疗方向、用药、作息、运动、情绪、玩、学习、人际关系、价值观、乃至哲学观。中医是在生活的细节处铺展开的,这个练习的过程,就是你实践中医学习的过程。

这需要糅合所有你不断学习到的中医观点,尤其是初学的时候,各处观点眼花缭乱。有人说这样吃好,有人说那样吃好;有人说这件事不能做,有人说那件事要多做......然后你都想吸收,都想尝试。正是在这个时候,你那种复杂焦灼的感受其实很珍贵,很有意义。因为你会去想这些观点呈现出来的现实究竟是什么?是不是适合?什么时候适合?什么情况下适合?直到你逐渐把所有学习到的内容浓缩为一两个要点,这才完成反馈式喂养精髓的整合。
反馈式喂养只有妈妈亲力亲为才能做到。作为医生来说是做不到的。我们去问一个医生这个孩子应该怎么吃,医生是没办法给出标准答案的,因为他可能不了解这个孩子。他只能给一个大的方向,具体的,还要自己去尝试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

反馈式喂养最先要知道的是什么?是知道什么是这个孩子正常的反应,什么是不正常的反应。如果我们只是知道黄金大便、粉色舌体、薄白苔、睡眠安稳、开心,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变量,而这些变量是如何变化的,这些都是个性化的。不是长期观察,就无法得出结论。

比如一个早起厚舌苔的孩子,大便还可以,没有口臭。这个是不是正常?其实很可能是正常的,因为孩子体质的底子可能有一点虚寒,所以食物运转吸收地不那么理想,但是不是就说明孩子积食了,一定要用药呢?不一定的。舌苔是会变化的。那是不是所有小朋友早起厚舌苔都是正常的,可以不用处理的?答案也是不一定的。只有去观察就会知道变化的规律。这样要靠每个妈妈去总结。

然后就是每种食物对于孩子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基本的寒热温凉,还有基本的食物功能,比如什么是燥湿的,什么是补阳的,什么是滋阴的,什么是生冷的,什么是入下焦的,什么是入中焦的,什么是厚腻的,什么是清的,一方面是要了解,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去尝去感受。然后呢,就是孩子在不同状态下使用这些食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就要通过大便睡眠去观察。有时候吃一点蛋糕觉得拉的还不错,但又有时候吃了一点就一整夜翻腾,那我们就需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食物对身体会有不同的影响?孩子的状态有什么不同?要一次一次的去观察。
然后就是情绪和环境的影响。我们可能会观察到,小一点的孩子不午睡的时候,到了黄昏脾气就会有点燥,这个燥,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休息,身体里的津液被耗掉了,所以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可能就不能按照正常情况给孩子吃晚饭了,否则就容易不消化23。就简单的给点粥,安排孩子睡觉更好。孩子特别兴奋的时候他的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孩子特别生气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化?去到特定的地方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冷了有什么变化?热了有什么变化。湿了有什么变化?玩水有什么变化?我们都可以去做记录观察。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反应是孩子可以搞定的,什么反应是孩子难以搞定的?如说一个孩子,在一个下雨天里,吃了一碗八宝糯米饭,之后很晚才入睡,睡觉的时候翻来覆去,第二天早上起来嘴巴有一点酸臭,情绪有点烦躁,手心潮湿。我们就可以认为她已经有一点积食了。但是这个时候妈妈的对这个孩子的了解就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孩子是不是需要用药?不用药能不能自己好?是不是需要一些消食的食疗?还是需要出去跑一圈。只有这个妈妈经过长期对孩子的观察才能做出结论。别人给的结论都不一定对。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处理的力度应该如何?比如妈妈做足了功课,也许看到第二天是一个晴天,带孩子出去散了步养了养神的同时,还消耗掉肚子里的垃圾,中午回来给孩子吃一碗白粥,到了晚上大便就拉出来了。在这个过程里妈妈心中很安定,因为凭着对这个孩子体质的了解,她知道,只要这样做,孩子就能自己解决。
那如果是没有做功课的妈妈呢?可能会给孩子吃药,再来一点蜜导煎,但是还是不确定孩子到底能不能拉出来。她心中无法安定,是因为她没有细微的观察,她对孩子会发生什么,没有确切的答案。

处理的方式会经由我们观察的进展,慢慢从复杂到简单。我们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家里会储备很多药,很多食疗产品,八珍糕、健脾豆等,还有很多外治法的工具,艾条,艾灸仪,艾灸盒,刮痧板,泡脚粉等等等等。然后我们可能一一会去尝试,去感受对这些处理方式的反应。有的人会学习六纲辨证,学习汤药经方,学艾灸,推拿,食疗,然后到最后就可以去筛选,精简这些东西。有朋友学了推拿以后,无论带孩子到哪里,什么都不用带,家里的药和食疗用品都过期了,都用不上了。而这只有长时间的熏习思考,你对这样做的疗效有着很大的信心,事情才会变得很简单。

另外,如果我们没有对中医和自然规律有所学习和观察,我们就只能投靠药物,我们会舍弃很多可能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我记得有个孩子家里因为连续下雨,身体湿重,脾胃推不动食物,粑粑不太好。妈妈忽然就想到芳香化湿,就点了一点檀香,这个孩子和自己的便秘问题都解决了,自己的手脚肿胀的问题也改善了许多。但有的这个方法即便有用了,也还是需要靠吃点什么药才行。
比如有的朋友,了解到所有的病一开始都可能是神的问题,那就从神的方向入手去处理,养神就是让生活简化。比如在孩子不舒服的时候,在家里呆两天,不要看电视看电脑,吃点粥,不去人多的地方,不参加聚会,就在家附近散散步,看看故事书,静下来,无聊一点,病也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了解神,在孩子不舒服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妈妈会变成热锅上的蚂蚁。

知道孩子会发生什么,怎么发展,你的心就安定。焦虑的心理状态就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如果知道只要这样做孩子就会有一条好大便,确实会有一晚安睡,这种安定感,比看一百本中医理论书籍对你的安慰都要有效。这种安定来自我们切身的体验。



那对于孩子来说,反馈式喂养是什么呢?是妈妈在在处处的照耀。妈妈的心神照耀到这个孩子身上越多,妈妈就越能把握这个孩子的动向,孩子和妈妈的内在都会更安定。

千言万语,不如老母亲们干起来有用,学习观察,学习辨证处理,比任何理论都要实在。
-END-
相关阅读

最好的调理就在日常里:一位亚健康小朋友的调理记录

虚寒(亚健康)体质一般调理思路

自家娃的鼻炎实战调理分享

反馈式喂养:训练的是妈妈的觉察力
-寻求更多帮助-
▼长按下图扫码▼


    关注 羊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