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漾濞:苍山漾水凝风骨,彝歌天梯上青云

 

点亮火把,唱响打歌,延续璀璨瑰丽的民族文化,传承包容开放的丝路精神。...

CCTV-10


2019.5.1  12:41 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云南省 漾濞篇

漾濞篇 预告片
奔腾于苍山西麓的漾濞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然而,“漾濞”从而何来,却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
漾濞江


唐初,苍山洱海形成了六个部落国,称为“六诏”,其中活跃于漾濞江一带的部落,被称为样备诏。
1912年,以样备诏故地为基础,漾濞县在这地方正式成立,从样备到漾濞,这条江水与这片土地,浓缩了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也承载着中原与西南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的文化脉络。
莫道故园山水美,石门之秀甲滇南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51岁的徐霞客沿着西南丝绸之路而行,在漾濞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停留了数日。


“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真奇观也。”——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所描写的就是被誉为“苍山之门”的石门关。
峡谷两岸壁立千仞,巨石突兀。两山之间,清流飞瀑奔泻而出,山势秀丽深邃。远远望去,犹如鬼劈神凿,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罕见的高山草甸、变化万千的神奇气象,让石门关兼具地质研究、景观审美,以及生态保护价值。
人民血肉共筑的国际公路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几乎所有的对外出口均被封锁。为了将海外的抗战物资运往国内,民国政府计划开辟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公路。
滇缅公路地图
滇缅公路遗址


这是一条用血肉筑成的国际大通道。据《漾濞彝族自治县志》记载,以修建滇缅公路为主,为各种军需劳务重点征用漾濞民工1.45万人,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上工地,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工具打通这条“输血管”。
陈继武(92岁)是漾濞仅存的中国远征军战士。


太平乡小尖山是滇缅公路漾濞段最艰难的一段。
今天,滇缅公路已被妥善保护,路旁矗立着许多纪念碑,寄托着军民同心、不畏艰难的筑路精神,时至今日,这种精神依然鼓舞着漾濞人民。
博南古道:浓缩千年的往事


漾濞古城中,一段长约千米的老式街道贯穿县城,这条名为博南的老街,是漾濞最初的发源地。


博南古道,是西南丝绸之路上最重要,也最凶险的一段,地处博南古道关键节点的漾濞江,被老百姓称为‘阎王渡’,当地民众曾多次尝试在江面搭建桥梁,但都或毁于洪水,或毁于兵燹。

只有一座名为“云龙桥”的铁索桥屹立于江上,历经几百年的岁月沧桑,至今仍在使用,它见证了漾濞古城从一个小小的埠头,发展成为繁华的市镇。
歌舞声扬,秀岭果香
在漾濞,总能听到悠长的山歌或琴声从那遮云蔽日的核桃林深处传出,吸引着男女老少踏足而舞。彝族打歌,是漾濞最常见的文娱活动之一。


彝族人总能在打歌中迸发出如火般的激情,千百年来,漾濞民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就在这份激情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彝族绣娘头戴凤凰帽,身穿五色衣,精美的彝绣代代相传,然而刺绣的学问,却是从唱歌开始。花草图案是彝族刺绣的重要内容,所绣的每一种花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因此,地方民歌《十二花名》,是每一个彝族姑娘在学习刺绣之前,必须掌握的曲目。


如今,彝绣不仅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更成为漾濞一张靓丽的名片。


白露到,开口笑,竹竿摇,到处跑……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咏唱的是漾濞人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一种作物——核桃。
有1160多年树龄的核桃神树
千万棵核桃树扎根漾濞,不断生息繁衍,漫山遍野摇曳着的核桃身影,绿了山野,富了百姓。


漾濞被称为核桃之乡,对于漾濞来说,核桃不仅是一种作物,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创作,心灵手巧的漾濞人以核桃为原料设计出多姿多彩的文创产品。
点亮火把,唱响打歌,延续璀璨瑰丽的民族文化,传承包容开放的丝路精神。


漾濞,这座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特色小镇,正面向未来,走向世界。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漾濞》

播出时间:5月1日  12:41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田楚韵 阿苏越 李欣(实习)


    关注 央视科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