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S2019中国之声丨姚焰受邀发言,为全球心律质量改善献言献策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5月10日上午,美国心律学会2019年会(HRS2019)举办了首次全球心律质量改善论坛(...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5月10日上午,美国心律学会2019年会(HRS2019)举办了首次全球心律质量改善论坛(Global Heart Rhythm Quality Improvement Forum)。该论坛由本届HRS主席Thomas Deering教授倡导发起,召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影响力的专家,由其本人主持,并邀请来自美洲、欧洲、亚洲与大洋洲的六位著名学者先后发言,从心律失常的筛查、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结合各个区域的地理、经济、政策和学者们自身的经验与认识进行了充分讨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教授受邀参加论坛,并做专题发言。
全球心律质量改善论坛现场
各地区代表为改善全球心律质量献言献策
在论坛开始,Thomas Deering教授指出,虽然今年是第40届HRS年度大会,心律学领域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涌现了许多的理论、策略与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并造福于广大患者,然而,临床实践的质量改善问题越来越值得重视。另一方面,各种指南与共识既源自全球临床证据,也需要根据世界各国的地理、社会经济、文化与医保政策等进行调整,其中学术原则与其他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充满挑战,值得全球同仁认真思考、探索,这也是创建此论坛的初衷。

随后,与会专家主要围绕现阶段本领域最重要的疾病——心房颤动的诊疗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来自澳大利亚的Prashanthan Sanders教授重点分享了通过团队诊疗以降低危险因素的经验。

之后,姚焰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房颤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情况与临床的现实状况。首先,在房颤导管消融的并发症方面缺少规范而可靠的报告与监督体系,上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与实际情况存在极大差距。其次,二级与三级医院的卒中风险评估率与规范的药物抗凝治疗率偏低,且医院之间差异较大。此外,在左心耳封堵方面,在中国的相关指南与欧美指南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临床适应证的达标率令人担忧。
姚焰教授发言


来自德国的Thomas Deneke教授随后针对房颤导管消融的规范化问题发表了看法,并呼吁国际同行进行更多的合作研究以改进导管消融质量,减少并发症。

印度心律学会主席Anil Saxena教授则介绍了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印度在房颤诊疗中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代表,印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房颤的低诊断率。他认为,这既与相关医疗资源不足有关,也受经济与人均寿命影响,尽管如此,近年来房颤在印度也越来越成为心律学领域值得重视的病种。如何改善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地区的房颤诊疗状况,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来自英国的著名学者Gregory Lip则通过越洋通讯参加了讨论,其发言的主旨是如何有效地贯彻抗凝流程。英国的经验表明,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普及及规范化应用,尽管人群中的房颤发病率一直在升高,但近年来其卒中发生率却持续降低,因此,认真地贯彻推荐的抗凝流程具有充足的理由与重大的价值。
开放讨论,姚焰教授提出的设想受关注
在总结与开放讨论阶段,来自德国的学者首先发言呼吁广大同行诚实面对房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问题,并建立有效的报告和检讨机制。有学者发言提出,现代电子和智能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房颤检出率及消融随访质量提供了极大便利,其规范化应用是近期研究的重要课题。姚焰教授在讨论中提出,通过在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植入房颤卒中风险评分和抗凝指引等措施以提高卒中高危患者抗凝达标率的设想,引起论坛主席和参会代表的极大兴趣,表示希望能尽早见到此种措施的实施效果。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雪萍┆美编 高红果┆制版 刘明玉


    关注 心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