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丈夫打断3根肋骨,儿子全程无助哭喊:孩子是家暴最大的牺牲品

 

「爸爸打妈妈,妈妈喊救命,而我却什么也做不了……」...

1

这几天,广东鹤山的姚女士用手机偷偷录下了自己被丈夫家暴的全过程。

视频中,丈夫穿着短裤,不顾年幼孩子的哭喊,对妻子拳打脚踢。
妻子能想起录视频取证,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家暴。

这次,她被打断了 3 根肋骨

估计大家都注意到了视频中的孩子,在妈妈被打的时候,他跑到妈妈跟前想去阻止,却被吓了回来。

他手足无措,只能站在墙边尖叫、哭喊。
这个孩子,看上去也就两三岁的样子,在本该被呵护的年纪,他却见证了世间最残忍的一幕:

爸爸打妈妈,妈妈喊救命,而他却什么也做不了……

2

提起家暴,我们会讨论怎么严惩施暴人,怎么保护女方,但很少关注目睹这一切的第三方——孩子。

目睹家暴的儿童,被称为「沉默的证人」「被动的旁观者」,他们跟被打的妈妈一样,都是家暴的受害者。由于年幼,孩子受到的伤害,甚至会更严重。



图源:news.un.org联合国发布的《2013暴力侵害儿童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 1.33 亿~2.75 亿的儿童亲眼目睹过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

2015 年,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 2.7 亿家庭中约有 30% 存在家庭暴力。平均每 7.4 秒就会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

抵消丁克和多子家庭,按每家一个孩子粗略计算,目睹家暴的孩子可能高达 9000 万!

目睹家暴会将孩子推向无助的深渊

在孩子生命中,爸爸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但这两个人却拳脚相加,会使孩子分裂,又无所适从。

有个孩子在妈妈被家暴后,对他小姨说:

「我想保护妈妈,但又无能为力;

恨我爸,但又不喜欢别人说他是恶棍,更不希望警察把他抓走。

不想变成没家的孩子……」

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家庭战场带来的压力,在内心的撕扯下,煎熬、恐惧,被深深的无力感笼罩



图源:youtube

一个已成年的女士,在回想她童年时目睹的家暴,叹息说:「没有外伤的痛更刺心,自小看到家暴的我,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和阴影!」

目睹家暴的孩子,身体上没有伤痕,但精神上却伤痕累累。

他们承受的是长远的伤害,如滴水穿石般,慢慢侵蚀其心灵和人格成长。这种隐形的伤害,不亚于直接承受外在暴力,严重的会导致忧郁症、焦虑症、暴戾、自残、自杀等,就像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

一项针对来自所有社会经济背景的,超过 125000 人的全球研究发现,目睹家暴的儿童与战争中返回的士兵一样,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风险和发生率相同。

美国心理协会直接将目睹家暴列为儿童虐待。也就是说,实施家暴,被孩子看到,相当于直接虐待孩子。

毒性压力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学习和健康

有研究显示,目睹家暴的孩子,长期处在毒性压力环境下,体内会释放更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长期如此,孩子应对压力的正常机制就会失效,孩子要么始终高度紧张,要么彻底崩溃。

哈佛大学发展中儿童中心副主任 Al Race 还表示,这种毒性压力会影响正在发育的大脑、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代谢调节系统,大大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诱发其他疾病的风险。

接触家暴会改变孩子大脑各部分的大小、整体结构和回路的工作方式。



影响学习的两个关键因素
图源:usa today❶ 他们的海马体更小,海马体是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区域;
❷ 负责处理情绪、记忆和恐惧的前岛叶和杏仁核,对感知到的威胁反应更强烈。

目睹家暴的孩子更容易变成暴力狂

受虐者更容易变成施虐者。

家暴环境中的孩子,长大后暴力倾向也更高

因为儿童会通过「观察」习得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应激状态下,他很容易选择暴力。



图源:youtube

有一个在家暴环境下长大的男生。

他从小痛恨家暴,但和女友发生争执时,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用拳头说话。

他打女友的那一刻,满脑子都是小时候父亲打母亲的场景。

家暴的父亲,曾是他最讨厌的人,但现在,他居然也成了这种人。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他用烟头烫自己的手,他不敢再谈恋爱。

除此之外,目睹家暴,还会产生很多其他不良后果。



与家暴有关的其他不良影响
图源:usa today

3

孩子目睹了家暴,我们该教会他什么?

家暴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孩子下一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❶ 一个大的原则是:先保护自己,有条件再救助妈妈。

有的孩子看到妈妈被家暴,会挺身而出,但冲突之下,发怒的施暴者很可能会「连你一起打」。这样保护不了妈妈,自己也会一起被打。

❷ 不要刺激施暴者,失去理智,他什么都做得出来,尤其是醉酒后。

有个孩子看不惯父亲家暴母亲,吼叫:「就会打老婆,有种你先把我打死吧!」

醉酒的父亲被激怒,真的抡起凳子,朝孩子砸去。

❸ 大人扭打、撕扯、摔东西的时候,暂时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邻居家,甚至家中的柜子里,以免被误伤。



女童目睹父亲家暴母亲,求情反遭抱摔|澎湃视频❹ 确保自身安全,再向邻居或 110 求助。

关注孩子的内心重建

不管我们以什么身份接触到目睹家暴的孩子,都不要急于追问暴力细节,以免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电影《心灵捕手》里的心理教授,希望帮助数学天才威尔。但好多次咨询,威尔都不开口。教授就一直等待时机,直到威尔主动开口。

关爱这类孩子,最主要的是积极倾听,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不想说,就不要逼问。

当然,也不要妄自议论暴力事件中孰对孰错。双方都是孩子的至亲,他可能痛恨父亲的暴力,但他可能也不喜欢母亲总是骂父亲。

父母再不好,都是孩子最亲的人。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同时,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家暴都是父母间的矛盾,没你的事,不是你的错

4. 小结

家暴是家庭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我国有相关的政策,比如,被家暴后,除了离婚,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继续实施暴力,禁止继续骚扰接触,甚至可以责令施暴人搬出住所等。

除此之外,反家暴还需社会合力。

我们也期待相关的政策越来越完善,比如,

❶ 设立庇护所,让被家暴后,有家不敢回的人有处容身。

❷ 设立父母教育机构。让做父母的约束自己,对孩子负责。

❸ 设立儿童支持机构。给那些想不开的孩子,及时做心理疏导。

❹ 有条件的话,最好实施危机家庭监控,避免受害者求助后,回去被打得更严重。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犯罪片《天水围的夜与雾》中,女主去庇护中心求助后,惦记两个孩子,但独自回家后,她和孩子就再也没能走出家门。

保护孩子,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妈妈。反家暴,让我们携起手来!◈

参考资料

http://www.cmh.org.nz
https://www.aafp.org
https://www.usatoday.com
https://www.cheshire.police.uk
http://paper.cnwomen.com.cn
Jayne O’Donnell, Mabinty Quarshie and Karl Gelles/USA TODAY
小 爱 说[/b]
反家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

希望这篇文章能有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携起手来,帮那些身心受伤的孩子和妈妈走出阴影,献出绵薄之力~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