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相望的两座文化艺术中心,东方意蕴正在上演(含福利)

 

看全球最大规模单屋顶表演艺术中心与最大规模陶瓷建筑相互PK!...

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隔海相望的两座重要艺术文化展演地标高雄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和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相继落成,朝向“孕育本土艺术人才,结合在地与国际艺术交流合作”的目标发起挑战,而汲取传统文脉凝结成的东方意象也在两座运用现代尖端科技打造的建筑体内展露无遗。
1

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

榕树之下,自由穿梭
在高雄市中心占地面积为470,000平方米的亚热带公园里,荷兰 Mecanoo 建筑事务所设计了这座占地140,000平方米的艺术地标,其中单层建筑体的总体面积为36,000平方米。在获奖无数的荷兰女建筑师法兰韾·侯班(Francine Houben)的构画之下,建筑汲取当地富有特色的榕树群树冠为造型,音波式的流线外型与白色波浪的自由曲线,以流畅的弧度滑入地面,与周遭环境巧妙结合。
▲荷兰女建筑师法兰韾·侯班(Francine Houben)
树龄过百的榕树群,盘根错节、枝枒纠结,虚实互应的景象,开启了建筑师赋予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极具穿透感与呼吸节奏的想象,整栋建筑物让民众能够四面八方、毫无阻碍的走进场馆,而由厅院屋顶延伸的通透空间,则是向公众24小时开放的榕树广场,让市民们能够自由穿梭其中,自在地活动与休憩。
作为半户外公共空间,榕树广场如树穴般的连续自由曲面,结合造船技术建造,塑造榕树下乘凉的空间意象。墙壁和连续的天花板表面采用中性的白色,借由人工光线和投影来改变氛围。12盏覆盖在建筑表面的灯带悬挂在起伏不定的广场上,这幢建筑真的可以在夜晚盛装打扮一番。
建筑内部共包含五个艺术表演空间:一个可容纳2,236个座位的歌剧院,一个可容纳1,981个座位的音乐厅,一个可容纳1,210个座位的剧场,一个可容纳434个座位的独奏厅和一个连接建筑和公园的室外剧院。每个演出场地和大堂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共同营造出一个流动的连接场域。
▲歌剧院主要作为歌剧、大型戏剧、舞蹈及跨领域等表演型式的大型舞台,舞台的机械设备完全自动化,观众席则采马蹄形座席安排,是全台湾省首座以大型电脑辅助运作的歌剧院。
▲音乐厅采用的葡萄园式座席设计,能够打造一种亲密感觉,让每位观众能够清晰看到演奏者的手,同时从声效和视野上照顾每位观众。
▲剧场提供各种戏剧、舞蹈表演的演出空间,备有镜框式以及三面式两种舞台型式。

▲独奏厅作为室内乐、独奏及其他小型表演类型使用,并可因应多元类型演出,调节室内吸音值,提供最佳的声学效果。





▲室外剧院以天空为幕,无边际的曲面线条与座席从地面延伸至屋顶,并将风向与景观纳入设计思考。
这里被打造成一座无围栏的艺术中心,也作为公园的自然延续,建筑的整体设计不仅有助于气流流动,也创造了剧场与生活零距离的空间感,同时积极发展南台湾地区的表演艺术环境。为公众尽可能多地创造公共空间,也是荷兰 Mecanoo 建筑事务所对待城市建筑的核心理念。
2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中国白”吐露茉莉芬芳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鸟瞰图 @Marc Goodwin


从福州市花“茉莉花”盛开的花瓣中获得灵感,将“八闽大地”在中国瓷器历史上的杰出贡献——德化白瓷(又称“建白”“中国白”)作为建筑材料,成立已逾五十周年的芬兰PES建筑设计事务所从六家国际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中脱颖而出,完成了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的规划设计。
作为继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lto)之后芬兰最具国际声望的建筑师,佩卡·萨米宁(Pekka Salminen)的设计思路一直非常注重在地材料的运用和开拓,当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的五片“茉莉花瓣”尘埃落定时,站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位年逾八旬的建筑师决心将陶瓷这一传统材料的美倾注到这座建筑中。
▲佩卡·萨米宁(Pekka Salminen)


▲陶瓷幕墙 @Marc Goodwin

将之陶瓷运用到总面积为153,000平方米的建筑群上,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造。马尾新区马航洲岛自然保护区对岸,大型建筑群被分割成看似独立却互相链接的“花瓣”单元。为了最大化地为巨大的玻璃幕墙提供遮阳,PES建筑设计事务所在设计时采用陶瓷百叶来实现最佳的美学和环保效果。五万根长达1.8米的陶瓷百叶必须形质统一地排布在钢架结构上,白色表面在呈现茉莉花瓣肌理的同时也满足了建筑光学要求。
▲陶瓷百叶 @Marc Goodwin
为此,陶瓷制作方在PES的设计指导下定制了一整套国际上最为先进窑炉设备,并将制作传统艺术陶瓷的“中国白”泥浆与建筑陶瓷的表皮融为一体,又通过3D打印技术让茉莉花瓣的自然纹理均匀连贯地附着在五万根陶瓷百叶之上。此外,纳米自洁技术的融入也让今后的清洁工作变得高效无忧。
▲大厅陶瓷蘑菇柱 @Marc Goodwin

如果说五万根陶瓷百叶更多侧重于当代建筑陶瓷的功能与技术创新,那镶嵌于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两处主要表演场馆(歌剧院和音乐厅)内的室内艺术陶瓷则是对中国美学、传统工匠精神和声学效果的三重考验。为了更好地演绎这座建筑的东方韵味,萨米宁邀请了中国台湾当代陶瓷艺术家施宣宇(Samuel Hsuan-Yu, Shih)成为歌剧院与音乐厅的艺术陶瓷顾问。“我将主建物群理解为一段贸易文化的历史缩影,整个空间则为一个承载文化的容器,”施宣宇说,“而音乐厅与歌剧院,则是延续元明清的纹饰轴线,以现代的设计美学与工艺来呈现。”
▲音乐厅@Marc Goodwin

步入音乐厅中,雕刻有牡丹缠枝纹的白色瓷砖是外立面在室内空间的延续,具有现代感的线条将中国绘画独有的“青花白描”渲染在成片的三维陶砖上,成就了白瓷与宣纸共构的中国美学。
在光影的照射下,元青花中的“牡丹缠枝”在疏密之中产生深浅不同的调性与变化,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绵延相传。PES的设计团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与声学顾问紧密合作,利用建筑3D模型与声学模拟软件结合,对每一片瓷砖的尺寸、转折角度、区位、表面的粗糙和光滑程度等都进行了一对一的模拟。
比音乐厅更为大胆的是歌剧院内部的陶瓷铺设。置身其中,能容纳1680个座位的空间既显现出古典剧场的庄重与华美,又有一种回到未来的既视感。
▲歌剧院 @Marc Goodwin

在3000平方米的墙面上,设计团队依照明朝戈汕设计的“蝶翅几”原理,将茉莉花与元代的折枝与葫芦叶进行解构重组,白色、浅灰、深灰三种颜色相间交错的150万片紫砂陶片如千万朵茉莉花瓣,缠绕出无边无际的梦幻世界,却又因精妙的数学逻辑与空间转换避免了视觉上的“密集恐惧症”。





“陶瓷要能够突出彰显却又不能够反光干扰,消光处理呈现低调华美,但又得要兼顾抗污损的考虑;质感上要有足够密度和触感,却又不能够轻易变形折损。尤其面对曲度高而复杂的大面积空间造形时,要如何密合组装黏贴而不留缝隙,兼顾美感并解决各种的技术面问题,已完全超越传统陶瓷工艺上的既有范畴。”为了实现均质且快速的铺贴,设计团队构想出大六角形模块的拼贴方式,在实现几乎完全均质视觉效果的同时,模糊化了每个模块之间的拼贴痕迹。当中国的陶瓷艺术通过当代的西方设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场关于传统陶瓷的产业革命正悄然上演。
当东方遇上西方
设计焕发新的生命力
读者福利
这份东方神韵是否对你有所启发呢?
快来留言告诉我们
就有机会获得神秘礼品一份!
评论区等你哟!
编辑→Crystal 花比傲
本文为《IDEAT理想家》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朕要宣你进宫,因为朕“宣”你呀~(含福利) 
想与威尼斯争夺游客?M9博物馆要做城市代言人

 Join Us 

一键关注,获取更多智慧生活灵感!



    关注 IDEAT理想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