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企业“说真话”吗?

 

在一些企业内部,很多职工已经养成不讲真话的习惯,企业在“模糊用语”环境中运行多年,形成了很大惯性,这种惯性一旦成为文化,想改变绝非一日之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导读:在一些企业内部,很多职工已经养成不讲真话的习惯,企业在“模糊用语”环境中运行多年,形成了很大惯性,这种惯性一旦成为文化,想改变绝非一日之功。
“说”是企业信息系统的“语言传递分系统”,如果每个环节的“语言传递分系统”输入都正确及时,将有助于企业管理总系统运转高速、简洁、有效,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在一些企业内部,很多职工已经养成不讲真话的习惯,企业在“模糊用语”环境中运行多年,形成了很大惯性,这种惯性一旦成为文化,想改变绝非一日之功。
一、“不讲真话”的职场潜规则
1.说话有套路,滴水不漏,但不解决问题

有一些企业领导,只喜欢命令和布置任务,在基层员工面前,说起话来四平八稳,滴水不漏,说的不是假话,但更多的是“套话”。员工和他们交流,很难得到明确的答复,让员工一头雾水,因为他们说话从来都是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答案,因此也无法解决问题,指导工作。

有一些员工,因为害怕得罪人,谈成绩时,洋洋洒洒,提炼升华,语言感人;分析问题时,往往瞻前顾后,含糊其辞,吞吞吐吐,说一些无关紧要细枝末节之处,搪塞领导,还冠冕堂皇地总结“有一些问题,改了就好。”

职能部门的员工,为了少担责任,在回答其他部门员工询问时,也说起套话:“请你看看相关文件精神吧”“请问一问文件起草部门吧”“文件落实,还要问问具体执行部门的意见吧” 基层办事人员就只好一头雾水,在几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但问题却难以解决。

2.不说为妙,沉默是金

越是成功的企业越重视“鼓励员工提出质疑”,因为有了敢于提出尖锐问题的“建言者”,才能规避企业出错的风险。但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往往会得一种叫“集体沉默”的病。无论是开会还是各种各样的调查,总有一些人一问三不知。

发现问题的时候,员工不愿意当“告密者”:企业中的问题常常涉及多个部门,如果有人直言不讳,可能会一下子得罪很多人,如此风险,会让员工变得世故:避而不谈,沉默是金。

解决问题的时候,作为普通员工,知道问题的根源,也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害怕“枪打出头鸟”,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知道”“没意见”。

3.开会发言“只唯上、不唯事”

企业高层领导的强势,往往让公司容易陷入一种“应声虫式”的企业文化。领导讲过的话如同圣旨,员工开会讨论问题,不是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从领导角度考虑,看领导满意不满意。遇到有不同意见,一句“这件事,领导有过明确表态”,立时无人敢驳。

有些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就变成“职场老手”:汇报工作的时候,遇到问题绕开走,怀揣明白装糊涂;说话往往看领导的脸色,挑一些领导爱听的话说,说话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一味讨好领导。

4.推卸责任,把“说”变成“吵”

企业内部职责永远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晰,总会有交叉之处,但企业内“部门墙”的存在,让大家有话不好好说。涉及本部门,大家“口径一致,一致对外”,谁要是对自己部门提出批评,立刻说不。如果涉及本部门工作量增加,责任加大,那更是“捅了马蜂窝”,吵架不可避免。

员工看问题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有人提及自己的错误,立马变脸,横眉冷对,恶语相向,如果两者都不肯相让,“吵架”就成为工作现场的常态。

5. 没有原则的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

很多单位,大家谈成绩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谈问题的时候避重就轻。部门之间和和气气,职责部门也放弃监督的权利,小问题没有人发现,大问题相互遮掩,责任追究变成“和稀泥”。

有些员工爱当“和事佬”,说话从来都是没有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企业变成了不思进取、没有斗志的“福利社团”。这样的企业往往会纪律涣散,毫无执行力。

6.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需要发言的时候,木讷不言,会议结束,把自己的看法“全盘托出”,添油加醋。这些意见往往拿不到台面上,常常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对人不对事”。这些带有人身攻击的言论极富杀伤力,往往让被议论者得知后“不寒而栗”,又因为是民间耳语,隐秘性很强,没有证据,不好处理。
二、重塑企业文化,营造说真话环境


1.企业家需要“堂吉诃德精神”

企业高层所到之处都是赞美声,员工都毕恭毕敬,领导自然觉得很受用。同时,现在企业高层一般任职时间都不会太长,在有限的任期内,有经营指标压力,要想完成上级布置的高增长经营指标,必须有“强大”的领导力,否则很难完成任务。
而讲真话属于长远工程,是企业软实力,见效很慢,并且在人情社会的现实下,如果这时候贸然对企业文化进行改造,还是颠覆性的改革,不仅有可能劳而无功,甚至有可能“败走麦城”。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讲真话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重塑。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有“堂吉诃德精神”,敢于和“风车”斗法、敢于向“狮子”挑战——自己给自己做手术,既需要勇气,又需要魄力,还需要“自讨苦吃”。

2.创造说真话的氛围,改变员工“应声虫”意识

企业家不要打造“个人王国”,否则,公司很容易陷入一种“应声虫式”的企业文化。为了形成开放沟通的氛围,管理者要有意识培养和重用善于发现企业不足,敢于谏言的“耿直型领导干部”。不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致通过”的局面,要鼓励员工提出异议,甚至当所有人都太过顺从的时候,要对员工提出质疑。

“完全同意,没有不同意见”只说明大家要么是盲目崇拜,要么是“完全顺从”。一个企业一旦形成顺从文化,缺乏开放与包容,就会妄自尊大,形成路径依赖,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3.明确“不说假话”刚性条款

企业也是个小社会,让职工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场合、不考虑员工自身利益,倡导员工“无条件讲真话”并不现实,但至少可以要求员工无论何时都不能说假话。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不能说假话。

假如把“在企业内不说假话”作为纲领性文件,是任何人都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并且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员工有意说假话的现象会得到抑制。

4.真话不要有“套路”,让职工喜闻乐见

一些单位经常会搞一些走形式的活动,譬如“我给领导提建议”征文或者类似的座谈会,而单位门口的意见箱已经锈蚀斑斑,沦为摆设。要想听到真话,就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喜欢说”。如果职工对交流方式很反感,不愿意说,那就更不用提说真话了。

现在有许多员工习惯将心里话通过网络来表达。在一些企业内部论坛或者在员工自发建立的贴吧发言中,员工表达的往往是真实情感。但是很多企业都关闭了内部论坛,怕大家说“出格”的话。此种担心大可不必,所谓是非自有公道,那些不和谐的言论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了市场。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把职工说真话的平台废掉。

聪明的企业不会让员工在是否说真话之间自我博弈,而是主动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员工觉得说真话是一种职业操守、个人修养和工作习惯。如果在企业内部大家都能平心静气地“说”,直击问题,就事论事,管理就会更加简洁高效。

作者单位

杨一矜 上海电力大学

杨笑峰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企业家》栏目征文启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精神,我刊开办了旨在“讲述企业家故事、分享企业家智慧、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专栏,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为进一步办好《企业家》栏目,本刊特推出“企业家”主题征文,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



征文形式

1.写企业家。即由管理专家(含咨询专家)、学者写企业家。具体形式如下:

(1)根据自己对企业家的观察,围绕栏目宗旨对企业家创业或经营管理历程、事迹进行介绍、分析或点评。

(2)围绕栏目宗旨与企业家就经营管理,创业创新等问题展开对话。

2.企业家写。即由企业家围绕栏目宗旨分享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理念、思想、经验,创业创新历程、感悟等。

二、



投稿方式

投稿请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邮箱qyglzz@263.net.cn,并注明投稿栏目为《企业家》,本刊将择优刊发,并向作者支付一定的稿酬。

垂询电话:010-68436071

      点 击 “ 在 看 ”     推 荐 到 “ 看 一 看 ”


    关注 企业管理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