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安民风”讨论的留言,我们做了一份阅读理解

 

社会、民生类稿件征稿x0a一经采用,稿费1000元起x0a征稿邮箱:newmedia@radio916.com...






西安最近“冰火”两重天。

一面,《长安十二时辰》燃爆网络口碑;另一面,关于“西安民风”的吐槽也同样登上热门榜。(新闻回顾:西安的“民风”究竟怎么样?)





两个看起来南辕北辙的口碑,恰恰反应了西安这座城市在口碑营销上的“尴尬”。

一面,这两年的城市建设与各种城市营销,让西安一下子成为“网红城市”,带来诸多流量、游客、人才。

另一面,流量、游客、人才来了以后,城市体验、城市口碑到底怎么样?至今,还争议颇多。



客观而言,西安城市营销的水平在这两年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即便这样,西安整个城市营销,还和其他诸多城市一样,在建立体系化和专业的路途当中,所以一旦遇到“负面危机”,诸如这次的“西安民风”讨论,也还是有一点措施不及,甚至,一着急上火,一夜回到解放前——又返回去用“西安味道”的方式“着急忙慌”地去回应。













来,做一个简单的语文阅读理解分析。

第一句


一开头直接将网友定义为“网络喷子”、“地域黑”——这是一个缺乏基础逻辑、非常不专业且充满了情绪引导性、甚至涉嫌对公民个体名誉权有侵害的话语方式,这是非常危险的,对西安形象反而是一个负面高级黑。

其实这次事件,远远还没有到上升到“地域黑”、“网络喷子”的情况。对比河南和东北遭遇的的情况,西安遇到的情况已经非常好了。

第二句


且不说在网络上根本找不到一个具体的“假想敌”来听咱讲这番“势大”的话,即便是真有假想敌存在,这番貌似“凶得狠”的话,在网络上也不起作用。

第三句


这句话的本意非常好,但可惜了,话说得太大,一开始的打标签也是非常“伤敌八百自损八千”的做法。同时,这里的“扩大开放”提得非常好,但显然整篇回应并没有体现出来这句话。



其实,作为个体,如此发言,也没太大问题;但一旦形成集体行为,就对城市形象和城市营销是适得其反的消极效果。

那么应该怎么做?从城市营销的角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1步 
 先了解你面对的“用户”
这次西安民风事件,体面理性做回应,应该首先了解网友的痛点在哪儿,为什么会这么说,网友听得懂的话是什么,如何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习惯性地“糊弄式沟通方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对方打个地域黑标签,然后逻辑混乱地开始“假装凶狠”,疏于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第2步 
面对什么客户,说什么话


其实针对本地人的营销内容,西安政府做的还是不错的,毕竟是老乡,大家太彼此了解了,高兴就行。

但针对外地人的营销内容,确实比较难,需要同时了解外地和本地的人或者组织,才能做到真正专业。

假如采用极端强硬的“强者沟通方式”,风险度会大大提高,这是因为舆论世界不喜欢强者、排斥强者,更喜欢群起而攻之。一旦强硬,就要承受网友用“显微镜”来挑刺的风险。

所以,务必要低调,不要傻乎乎地“势大”。且不说“势大”在当下时代已经过时了,更何况在舆论世界,立即就被diss了。

 第3步 
 营销也要节奏和方式


城市营销和企业营销一样,也是要注重专业的方式与节奏。

这个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怎么操作?怎么落地?

这个比较复杂,三言两语难以阐释清楚。总之,不是官方可以做出的,需要民间力量来辅助,形成多层次的营销机构和体系,共同帮助城市营销与城市IP品牌打造。

 第4步 
 “打铁还需自身硬” 


很多人说中国人总有侥幸心理,不愿意付出努力,总想临时抱佛脚、或者走关系、走潜规则、走捷径。

这一点在西安人身上当然也有。还是那句话,作为个体,无伤大雅,无非就是影响个体发展。但一旦成为集体思维、集体行为,就比较危险。

因为危机降临到一个集体头上时,往往“伤害面”巨大,影响力深远。所以对“应对能力”的要求就非常高,假如平时不注重口碑营销,不注重练兵,恐怕难以应对危机,更难以解决问题。

总之,有点可惜,这次事件,原本可以成为一个正面口碑,原本可以“最低成本”来获得最大的“城市口碑收益”。

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来源:麦青Mandy专栏

作者:麦青Mandy

麦青Mandy
西安人,北大经济学硕士,实战派品牌营销与IP专家,“大渗透品牌增长理论”首倡者。10年+国内外品牌实战操盘经验,前宝洁市场部,现【HBG品牌增长研究院】创始人,实战+研究+投资。

要闻回顾:

▲公安部:推进交通违法异地处理,接受教育将可减免交通违法记分

▲强降雨致安康山洪频发!村镇道路被淹,两艘货船被冲走(视频)
社会、民生类稿件征稿
一经采用,稿费1000元起
征稿邮箱:newmedia@radio916.com
请点在看


↓↓


    关注 陕西交通广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