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世界500强榜单,我才意识到中国车企和全球的差距

 

该庆祝庆祝,但是咱不能盲目乐观。...





该庆祝庆祝,但是咱不能盲目乐观。



文/宋双辉

本来我已对“世界500强”榜单没太多热情了,因为感觉上榜的企业千年不变。

不过雷军为了庆祝小米进入500强而大手笔送钱的新闻吸引了我的目光,所以我把今年的榜单好好研究了一番。

作为成立9年就进入榜单的史上最年轻500强公司,小米这次确实出尽了风头,而且还是和董阿姨的格力电器一同进榜,更加有纪念意义。
雷老总惊喜溢于言表,直接宣布送给两万多员工和核心外包团队每人一千股,价值8950港币。连外包都有奖励,真是良心企业了。

更让人激动的则是,中国上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越美国(121家),达到了129家,这说明咱中国大公司确实崛起了,都赶超欧美了。

该庆贺的自然要庆贺,不过看看汽车和零部件榜单,我们还是能发现不少问题。
今年世界500强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榜单共入围了34家企业,其中中国企业有7家,分别是6家主机厂和一家零部件企业。
这6家主机厂分别是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一汽集团、北京汽车、广汽集团和吉利控股,和去年相比上汽、东风和北汽的排名略有下降,一汽、广汽和吉利则大幅上升。

不过重点是,在这份34家企业入围的榜单中,份额最多的其实是日本企业,占到了10家;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汽车强国德国,也只占6席;法国和韩国的汽车品牌虽然一直被国人视作很弱,不过也各入围了3家。

为什么日本汽车工业的存在感这么强?
即便像铃木和斯巴鲁这样在中国边缘化的小众品牌,也能入围世界500强?因为它们并非只依赖本土市场,而是真正的国际品牌。另一方面则是日本拥有像电装、爱信这样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中国品牌能够上榜,主要依靠的还是我们强大的本土市场,所以现阶段咱们还只是在以量取胜。而且这些非民营车企的营收和利润主要来源,还是依赖合资企业的贡献。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这两年总是在各种场合疾呼,“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唯一出路”了。在国内刷再多的存在感,创造的辉煌也只是一种假象,真正的强大是要在全球市场上锻炼出来的。

除了看入围企业数量,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6家中国车企中,除了上汽和吉利的利润率超过了3.9%,其他四家都在3%以下,而且有三家不到2%。
再来看排名前8位的跨国车企的利润率,有5家超过了4%,宝马更达到了7.3%。
实际上,在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虽然上榜数量最多,但是盈利指标普遍较低。

根据《财富》杂志统计,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为43亿美元,而中国上榜企业平均利润35亿美元,没达到全球平均水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源于中国大公司的跨国程度普遍较低,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超强的全球竞争力,价值链无法延伸到全球。

如何成为具有跨国竞争力的全球企业,这才是中国公司,特别是汽车公司最需要去解决的难题,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世界500强”名号价值更高。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关注 每日汽车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