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雨中亲测,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安全谨慎是行业普遍的态度...



来源:21财闻汇(jiayou21cbh)

作者:陶力

编辑:李清宇、刘雪莹

进入梅雨季节的上海,阴雨绵延不断。

6月27日上午,滴滴自动驾驶在嘉定率先落地,标志着上海智能网联汽车载人示范应用进入规模化阶段,“自动驾驶”技术迎来新的里程碑。自去年9月,上海颁发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示范应用牌照后,滴滴是首个正式落地的企业。

糟糕的天气,也没有影响上海市民的体验热情,21财闻汇记者排队参与体验,时间排到了中午12点多。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出租车是Uber、滴滴等出行公司眼中,人类未来出行的终极解决方案。因此,根据交通法规等规定,自动驾驶车辆需保证行驶安全,在固定站点上下车。

目前,滴滴在全球投入了100多部车辆进行测试,上海市是最重要的测试城市之一。

据滴滴自动驾驶相关负责人介绍,提前报名且通过了审批的用户,且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如果出行路线起终点都在自动驾驶运行范围内,就可以选择呼叫附近空闲自动驾驶车,在嘉定区安亭镇全长53.6公里的测试道路上“尝鲜”体验。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请看下文和记者亲自拍摄的视频。

视频来源:21财闻汇
试乘体验:除了刹车其他稳如“老司机”

无人驾驶其实质是自动驾驶,它是指能够依靠车辆本身,在道路上完成安全行驶的汽车技术。要实现车辆自主选择道路进行驾驶,其关键就在于各类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的通力配合。

从外形来看,自动驾驶车辆与普通车辆最大的不同是,车顶有一个凸起的圆形物体,这是摄像头用来感知周围路况。上方不停旋转的“小风扇”,是专门配备的激光雷达,依靠感应器,可以看清障碍物与路况,将信息传输给车内“大脑”做出决策。
在试乘的过程中,每辆车都配备了一名安全驾驶员和一名测试员。如遇突发情况,安全驾驶员会接管车辆;坐在副驾驶座的测试员主要承担测试、讲解等工作。乘客填写完用户体验告知书,体验之旅就开始了。

“现在这辆左转的车,并没有让我们直行,所以车辆接收到了有障碍的信息,就会自动刹车。”

“刚才雷达检测到前方人行道有人,它会测算时间提前减速。”

大雨对于滴滴自动驾驶车辆的“发挥”影响有限。其时速保持在50公里以内,行驶、转弯都很平稳,遇红灯及时减速慢行,还能提前避让行人,其行为颇像一位“老司机”。

此外,在前排座椅背后各有一块屏幕,实时显示行人、车辆、红绿灯、盲区障碍物等周边路况,让后排乘客从俯视、全景等各个角度观测。经过改造的信号灯,也可以把红绿灯剩余几秒显示在屏幕上,车辆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剩余时间,提前规划动作。
图:前排座椅背后的屏幕上实时显示行人、车辆等周边路况。

不过,整个体验下来发现,刹车的速度仍然感觉很急。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安全第一,在出行领域,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在遇到大雨、水花、小鸟、落叶等现象时,自动驾驶车也会暂停。“它能识别前方有障碍物,但是并不能识别它具体是什么。有时候是路上的大水花,它的第一反应是刹车,先停下来。这一点我们目前还在不断的测试和改进中。”滴滴出行相关测试员告诉21财闻汇。

从2016年在嘉定区开始测试,滴滴出行无人驾驶已经摸索了4年多时间。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整个行业技术突飞猛进的阶段。犹记得2017年,记者也在杭州云栖小镇体验过某公司的无人驾驶大巴,结果一出会场便撞上了路障。

 暴雨出行:技术能否提供支撑?

随着5G的落地,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商业化无人驾驶网约汽车在我国开始兴起了。继4月份长沙宣布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市内运营之后。近日,北京、上海、广州也陆续宣布无人驾驶网约车正式投入运营。

从企业层面来看,百度、滴滴可能是国内产品最早面世的公司。四年多的时间里,这些车辆是如何一步步提高技能的?

或许,从嘉定区的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能找到答案。从上海市中心驱车仅半个多小时,便到达了安亭镇,2016年6月,工信部批准建设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上海国际汽车城正式运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和智慧交通示范。
穿越隧道、避让障碍物、刹车避险、自动转弯和停靠、裸眼3D……各种黑科技在这里层出不穷。智能网联汽车上过陡坡、驶过隧道,感受过碎石路、土路、草地等不同路况,也经受过雨雪、高温、大风等考验,并在不同场景下“练习”与红绿灯、路侧智能通讯设备等的实时通信。

4年来,测试区已累计为近百家国内外企业提供超过1300天次、10000小时测试服务。截至目前,嘉定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开放道路已达到53.6公里,覆盖面积65平方公里,涉及不同类型与等级道路,测试场景达到1580个。此外,测试区内还建立了国内首个智能驾驶全息场景库,已积累2000例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数据,完成20余类场景提取。

从各方的反馈来看,安全谨慎是普遍的态度。当天,央视新闻第一次对自动驾驶网约车在开放道路体验的全流程,进行了2小时的直播。不过,直播过程刚好遇上大雨,这也令外界多了一些担忧。

滴滴公司相关人士介绍,雨天、夜间以及极端场景一直是全球自动驾驶公司需要持续解决的问题。在雨天场景下,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考验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对激光雷达来说,雨点、地面上的积水以及溅起来的水花可能引发噪点,这就相当于“驾驶员”视力变差,需要算法有效地去除这些噪点,否则容易引发各种急刹。

此外,下雨天影响汽车轮胎抓地力,对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地面有积水的情况下,定位精度会变差。雨天行人打雨伞,相对来说是长尾的情况,需要机器有良好的训练数据覆盖、以及充分的算法冗余才能保证识别。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车辆已经能应对部分雨天场景,为最大程度确保自动驾驶过程中的行程安全,自动驾驶测试车依相关规定配备了安全员,安全员可随时接管车辆,应对突发情况。

专家观点:技术成熟至少需要十年

目前,上海共有包括上汽、宝马在内的20家车企获得了78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先途智能、新石器等一批智能网联专用汽车,已在特定区域内实现无人清扫、移动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一些列功能。AUTOX、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也将陆续推出自动驾驶示范项目。

市面上的不少车型中,一定程度上都能“自动驾驶”。不过从反馈信息来看,却是有喜有忧。从技术发展、解放人类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应该早日普及。但是,如果我们用更加审慎的态度来思考,自动驾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我们相信最终AI技术会大幅提升驾驶安全和效率,造福人类,而滴滴最大优势是场景和数据以及坚定投入的决心。同时,我们也相信自动驾驶从技术成熟,商业成熟到法规成熟,道阻且长,至少还需要做十年持续投入的计划,也要做好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但方向是明确而坚定的。”

在他看来,司机有温度的服务不会因新技术出现而消失,自动驾驶也会给网约车司机创造新的职业和岗位。

综上所述,渐进式的发展可能会成为自动驾驶发展的常态。

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研究员张晟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自动驾驶确实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不是非常完善,主要体现在对非常见物体的识别。当车辆检测到识别数据库中没有的物品,就会失去判断而选择刹车或避让。有时候,可能只是落叶或者道路上的纸张,因为系统无法识别而启用了紧急措施。这可能会引起交通事故。

其次,智能汽车的探测感应器,也并不是非常可靠,除去系统本身产生障碍的情况,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影响,例如在极端天气下或非规范标准道路下,很难做到应对及时,往往会做出错误判断。

从目前阶段看,自动驾驶技术还是作为智能辅助驾驶,而不能真正意义上取代人类驾驶者。


    关注 21财闻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