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抠门小组出圈:为何年轻人开始热衷于省钱?

 

消费主义远不止“买、买、买”这么简单,它最大的弊端在于剥夺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想象。...





今日话题 

字数:2307 阅读时间:4.5min

虽然知乎上“在北上广一个月没有一两万就根本活不下去“的论调给人们一种刻板印象,那就是大城市物价高,每天基本的开销好几百是很正常的。但实际上,那是人们花了很多根本没有必要的钱。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豆瓣抠门小组为什么出圈。



(IC photo/ 图)

“一件衣服穿十年”、“十元可以吃一天的饭”、“一月只花1000元”。你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中老年人的日常开销,这些案例都来自于豆瓣上的一些省钱小组,像抠门女性联合会,抠门男性联合会,低消费研究所等,而加入这些小组的,则大多是年轻人。

其实,这些小组已经成立了一段时间,只不过今年的疫情让它们“出圈”了。
  

 当省钱成为刚需 

  
曾几何时,这代年轻人被视作是享受的一代,虽然他们买不起房子,但在日常生活上不会亏待自己,星巴克的咖啡、迪奥的香水、LV的手提包…这些仿佛都是一个白领丽人的标配。

但随着近些年全球经济的滑坡,“消费降级”、“隐形贫困人口”开始出现,价格低廉的拼多多逐渐占领市场,人们开始减少消费的频率并关注价格是否便宜。而今年,让人们愈加意识到省钱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刚需。

这背后反映的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青年贫困。麦肯锡通过对全球25个发达经济体的研究表明,年轻一代的收入,真实市场收入(工资加财产性收入)普遍低于他们的父母,更让人不安的是,年轻人很可能会在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比父母穷。

在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期,一个来自于农村的青年可以通过考大学进入城市、找工作成为有房有车的中产。但如今的年轻人很难存下钱来,据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一代(35岁以下)56%的人暂未开始储蓄,开始储蓄的44%的人中,平均每月储蓄仅1389元。

所以,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想要在大城市生活下去,就要学会如何省钱。虽然知乎上“在北上广一个月没有一两万就根本活不下去“的论调给人们一种刻板印象,那就是大城市物价高,每天基本的开销好几百是很正常的。但实际上,那是人们花了很多根本没有必要的钱。

不过,也不要以为省钱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非常需要技巧,尤其是如何用最少的钱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那势必需要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很仔细的观察。

比如在吃上面,花三四十元吃一顿是浪费,只要你去菜市场就会发现,这个价钱可以买到几天的菜了。至于如何买菜做饭,那也是一门学问,比如什么时候菜场超市的菜最便宜?如何充分利用食材?即便你嫌做饭麻烦,点外卖也可以很便宜,只要你善于利用好外卖平台上的红包、满减以及津贴等各种优惠,将一顿饭的价格控制在10元以内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而在服装上就更为明显,衣服并不是消耗品,一件衣服穿几年实际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每年都去换新款,你只需要买经典款和基本款就好,这些款式哪怕穿上十年都不会过时。至于像健身房、奶茶等花费,也可以用在小区跑步遛弯、自己买牛奶和茶水自制来替代。

当人们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开支之后,神奇地发现原来每个月都能省下大部分工资,几年存了几十万的案例并不是少数。而这些现象也并非只在中国,去年媒体就报道过“日本最省钱女孩”,她每天吃饭就花十几元,去超市只买打折商品,她33岁就有了三套房。



(IC photo/ 图)
 不想被消费裹挟的年轻人  
即便省钱是抠门的原因之一,当下年轻人的这种举动却并非可以简单的解读为经济行为,因为他们省下钱不是为了来买车买房,而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们不想在被消费主义所裹挟。

此时,也会有另外一种声音开始出现,那就是:虽然能省钱,但是这样活着有意思吗?没有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理解就等同于消费,甚至可以说消费已远远不是在物品,而是某种身份的构建。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提及到的:“我们消费的并不是物的有用性,而是通过消费体现着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过程,因此消费是符号意义体系结构,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合法性的根据。”打个比方,也许一个办公室白领和快递员同样是每月月薪一万,快递员可能每天会去小店吃盒饭,但白领却不会,因为他会觉得吃盒饭不符合他的身份。

其实,消费主义远不止“买、买、买”这么简单,它最大的弊端在于剥夺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想象。这就是为何有人在听说了这些省钱的方法后,会产生不适,因为他们不自觉的认为那样的生活是不幸福的。也就是说,他们难以想象一个一天花十元吃饭的人会活得很好。

实际上,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每个人对吃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人觉得每天吃要吃大餐,但也有人每天吃三明治就可以了。大多数人却意识不到,他们就是在这种消费主义的氛围中成长的,而社会在无形中向人们传达出相应的身份所应该拥有的品牌和物品。比如,一个成功人士,就应该有跑车、有名表。而这实际是一种隐形的压力,让人们不自觉的去购买,以此去获得这个身份认同感。

除此之外,消费主义还构建了一套貌似很先进的价值观。就像那个人尽皆知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提前消费的美国老太太被视为会享受生活;同理,还有那句“会花钱才会赚钱”。在这套话语体系下,节俭和省钱都被认为是落后的,是物质匮乏留给人们的悲惨童年印记,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

于是,人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了很多在家收废品,天天吃剩菜剩饭的老一辈的形象,仿佛以此来形成鲜明对比,即只有老年人才会去省钱,如果你热衷于省钱,那证明你已经老了。然而真的如此吗?一个特质是否先进,是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解读它。其实,节省的背后明明也包含着像自律、有规划、甚至是第欧根尼式的极简主义哲学理念。同时,纵观全球,你会发现最热衷于消费的反而是“老白男”,而年轻一代提倡的却是环保和自然。

如此看来,豆瓣抠门小组兴起的背后是当下年轻人“想象另一种可能”的诉求,他们不想只活在一个被消费主义定义的世界中。人类的快乐在很多时候源于某种满足感,收到快递时满足的是人们的占有欲,而发现自己今天又省下一顿饭钱了,也许就像是在游戏中打怪中又完成了一个任务一样,让人能从中获得一种使命感。而谁规定了只有买买买是乐趣,省钱就不能是乐趣呢?


相关文章推荐



“都市化的现代人,早已习惯‘拧开龙头就有水’、‘衣服旧了买新的’等便利生活,但是在灾难发生时,我们才知道面临困难时的窘境。”

↓点击阅读↓

《最省钱岛国女孩走红,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节省了?》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但是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点一下,知识的储备又增加了


    关注 南周知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