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和“佛系妈”掐架:全世界看笑话,却意外揭露了教育的真相

 

关注小树妈妈...

这里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听、好看的童书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和孩子做家长还是做朋友?”


在孩子教养态度上,父母们常常会左右为难:

做朋友,怕孩子因放任疏于养成好习惯。

做家长,又怕太过权威的方式,束缚孩子本来的活力。

这个问题,也是纪录片《与敌同住》里两个妈妈争论的问题。
在第一集“严厉教育VS放任式教育”里,有两个不同类型妈妈。

放任型的妈妈珍,和严厉的直升飞机式的妈妈贝丝,各自用4天的时间,展现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们分别到对方家里相处4天,观察对方的育儿方式,也试图向对方证明:

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可取的。

两个妈妈,两种教育方式,两个氛围完全不同的家庭,到底哪一种教育方式更胜一筹?

两个妈妈迥异的教育方式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纪录片也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放任型妈妈
给足了孩子尊重
却缺少适当引导


珍是4个孩子的妈妈,她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也给足了孩子们尊重和自由。
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相反,他们不想做什么时,也拥有绝对的权利。



她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可以无限制地玩电子游戏。

每晚吃饭,她也会充分征求孩子们的想法,她不强迫孩子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为了4个孩子的不同“口味”,她有时要做4种不同的饭菜。
她在健身房安装脱衣舞钢管,重点不在脱衣,而在于让孩子们练习这项运动。
她会跟女儿们讨论避孕、交朋友等各类话题。

珍觉得,爱不是命令,而是应该孩子自由和权利,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自我发挥。

在充分的尊重下,珍和孩子们的关系很融洽,每个孩子都和她无话不谈。



虽然,她没规定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先做作业。

但两个最小的孩子,偶尔也会主动先写作业。

并且,孩子们的成绩,都还说的过去。
“放任型”的管教,看上去很理想。

至少,珍没和孩子们有什么矛盾,她也没有比较棘手的育儿难题。

可珍过度尊重孩子意愿,甚至连建议都很少给孩子的教养方式,弊端也很明显:

在纪录片一开始,“严厉妈妈”贝丝到家里去,珍介绍贝丝时,她9岁的儿子扎克,一直在玩游戏,头也不抬。



招呼打得非常敷衍,显得挺没礼貌的。

最后一天,珍有事,需要爸爸送7岁的小女儿上学。

可小女儿一直哭闹,威胁妈妈不送的话,自己就不去上学,直到妈妈妥协。



爸爸回来后,希望孩子们帮忙刷墙,可他的建议和招呼,像耳旁风一样。

孩子们该玩游戏玩游戏,该看书看书,没人理会他。
更没有孩子认为——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

甚至最后一天上学,因孩子们没能力完全自己规划时间,他们都迟到了,家里一片混乱……

不难看出,把权利和自由完全交给孩子,虽然足够信任和尊重,孩子们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我审视,但他们却没有自我管理和纠错的能力。

孩子们得到的自由,更像散漫的“放养”。
珍希冀的“让社会和世界去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像父母在逃避责任。

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孩子,因为有爱和自由,不缺乏自尊。

可却因缺乏规则、习惯的养成,在性格和做事方式上更自我,一样难以融入社会。
严厉型妈妈
给了孩子规则,却少了尊重
放任型的教育,孩子少了规则和参照学习,纯靠本能和自觉,效果并不那么理想。

那么,贝丝严厉型的教育,对孩子会不会好点呢?

第五天,贝丝带着珍到了自己家。
她有三个男孩,她希望用实际行动告诉珍——管教即是爱。

贝丝和珍刚到家门口,男孩们和爸爸,很整齐地举着牌子,一起欢迎妈妈和珍阿姨的到来。



贝丝的家,看上去干净整洁,孩子们做事也规矩有序。

吃饭时,一家人坐的齐齐整整。

开吃前有感恩祝语,吃完饭孩子们要跟父母打招呼才能离席,显得很有仪式感。

每个孩子,不用提醒,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他们会清洗自己的餐具,自己准备上床睡觉。



孩子们周末要一起做家务,全家还有固定的运动时间。



因为孩子们被规定作息要正常,早晨无论是起床,还是吃饭上学,又或是协同做家务,一切都显得那么井井有条。





每天晚上,孩子们都有固定玩手机或游戏机的时间。

只不过,时间一到,贝丝就要收走手机。

说是严厉的妈妈,但纪录片中的贝丝,看不出态度严厉或严苛。

倒是很注重孩子们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这种规则,让孩子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很有序。

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事情,会尽力朝“目标”努力。



孩子们看上去,懂事有序又积极。

其实,如果贝丝能很有弹性地执行这些规则,对待孩子再多一点“人性化”的体察,我相信,她的孩子们都会不错。

可贝丝和丈夫,却从心底里不太相信,孩子拥有明辨善恶的能力和初步的自制力。

贝丝认为:

太早跟孩子谈论性,会让孩子变坏,超越年龄的话题,她从不跟孩子说;

让孩子玩M级(成人)的电子游戏,他们就一定会变坏;

她还常常在孩子们上缴手机后,偷看孩子们的聊天记录或邮件往来;

甚至孩子比规定时间早一点开始玩游戏,她都害怕孩子会变得不守规矩,而坚定制止……



这样做的结果是:

16岁的大儿子,开始封闭心思,他很多话都不愿跟父母讲。



小儿子也因为在家不能玩更刺激的游戏,偷偷跑去和同学玩M级的游戏……



从贝丝的教育方式中也不难看出:

给孩子们适当制定规则,是对的,它能让孩子们养成规律有序的好习惯,明白是非对错。

可太过于周全的管束,太过严苛地执行,也会让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

缺乏隐私的孩子,成长中就会慢慢失去活性。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积极型的父母
才最能引领好孩子成长
纪录片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珍为了能让贝丝信服她的教育方式,带贝丝见了她的童年老友。

贝丝这才得知:

珍之所以给孩子们放纵式的教育,还源于她小时候母亲给她的阴影。

当时,珍的单亲妈妈总想控制她的人生。

可妈妈越严格,她就越叛逆。

两个人争执吵闹,都不快乐。

而且珍极度讨厌自己的母亲,无法跟母亲相处。

珍做了妈妈后,害怕孩子重蹈她的覆辙,所以,对孩子们的管教近乎没有。

她甚至连家务活都不敢给孩子们派发,认为那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控制。
珍甚至说:“如果孩子和我不亲近,我会一无所有。”

童年的伤害让珍如履薄冰,可因为害怕而不去管教孩子,也是另一种失职。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中说:

「如果父母因为害怕而教育子女,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孩子从家长身上学不到多少好东西,家长也起不到示范作用。」

出于害怕而教育孩子的父母,往往是被动型的家长。

而在教育中,父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引导,对孩子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

并不断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给他们支持和力量。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照样能和孩子建立坚韧的情感纽带。

珍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独立个体的做法,值得父母学习。

可害怕亲子关系恶劣,而刻意回避管教的做法,显然有所不足。
纪录片中两个妈妈的做法,各有所长,也各有缺失。

两个妈妈,其实代表了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

珍太过高估了孩子们自主成长的本能。

而贝丝虽然在规则纪律引领方面做得不错,但对待孩子,又缺乏信任和尊重,导致孩子多少都会有些压抑感。

如果能多相信一些孩子,多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能量,相信宽严有度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作家周国平曾说: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每个父母,都深深爱着孩子,也希望能在适当的教育方式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无论是太过相信孩子或太过不信任孩子,都不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

好的父母都懂得:

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自己,调整育儿的方式方法。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才能在育儿中,悦儿又悦己。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更多精彩原创,点击图片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免费收听上千本图书音频


    关注 小树妈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