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一站式”治疗,这个18人团队有高招

 

他们具体是怎么帮助患者的呢?...





过敏患者为了查清过敏原、避免再次过敏,总要常年在医院奔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是个18人的小团队,在过敏疾病的诊疗中做得很有特色。他们能抽丝剥茧,用分子诊断技术帮患者找到过敏原;也能通过室内外环境检测,让患者知道怎么防过敏;还能用新技术帮患者做“私人定制”的过敏原免疫治疗等。还有他们的花粉播报,更是在患者群里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他们具体是怎么帮助患者的呢?我们先看看陈先生的故事。

花甲之年的陈先生反复哮喘发作,严重时会有类似休克性发作,而且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每两个月发作一次,每次发作都人仰马翻,有时要住院两周才能控制住。由于哮喘的诱因总是难以明确,患者和家人都感到防不胜防,心理压力极大。

陈先生到过敏科就诊时,医生询问病史一直追到了陈先生的青少年时期。

当时以每年秋季五官瘙痒为症状主体,户外活动时多发。随年龄的增长,每年到了秋季都会频繁出现哮喘症状,而且逐年加重。近1年的发作多在午后,且多在餐后2小时内,并多次出现食用野菜、瓜类蔬菜后发作。

发作轻时出现皮肤及口唇瘙痒,严重时可出现哮喘甚至休克样症状。此外,陈先生还曾在雷雨前期空气湿度较大时出现哮喘急性发作的情况,其家族中长辈也有类似哮喘病情的患者。

这么多线索,能找到过敏真凶吗?
医生说找到了!
No.1
怀疑目标一

杂草花粉。结合过敏原检测结果,医生发现引起陈先生反复哮喘发作的可疑过敏原为杂草花粉,包括蒿草、豚草、葎草。这类杂草花粉多以秋季高发,晴天播散花粉,午后及傍晚沉降,雷暴前可以引起聚集性爆发。
No.2
怀疑目标二

交叉性食物。过敏原IgE检测结果显示陈先生杂草花粉过敏程度均在4级以上(特重度),相关的交叉性食物过敏原3级(中度),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发现陈先生对黄瓜、南瓜、茼蒿都是高敏状态。
最终诊断:花粉-食物交叉过敏综合征。
也就是说,陈先生既要小心躲避花粉,也要对过敏食物忌口,同时还要接受药物治疗。

在一系列对症治疗后,陈先生病情得到了极大缓解,年住院频率降至2次以内。

医生说:

在以上病例中,我们需要关注过敏原之间的交叉过敏性(多在气传过敏原与食物过敏原之间出现)。许多过敏原有类似的蛋白质(同源蛋白质)极易出现过敏炎症的交叉诱发。常见的有
桦树花粉和苹果、胡萝卜

蒿草花粉和“蒿”类蔬菜

豚草花粉和瓜类蔬菜
此外,气传过敏原的高发季节,人体过敏炎症更易诱发,所以在此季节中尤其需要注意同源食物的避免。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类难寻踪迹的潜伏过敏原,比如:
蜱虫叮咬后的红肉过敏反应

尘螨超高敏患者的虾蟹过敏反应

少数牛奶高敏患者对其他奶源制品的过敏反应……
团队带头人、过敏反应科主任祝戎飞:

我们这个团队挺有特色
祝戎飞主任在门诊。


与传统学科相比,过敏反应科属于新兴交叉学科,起步时间晚,学科基础相对薄弱。但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却呈现迅猛上升的态势,如今仅过敏性鼻炎患者就超过1亿,成人哮喘患者4500万,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皮肤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接近10%。因此,近年来很多医院开始设置独立的过敏反应科。

武汉同济医院就是国内最早一批设立过敏反应科的单位。经过多年发展,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过敏专科之一,也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变态反应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版和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一直位居国内前五。

过敏反应科该怎么发展呢?在我看来,核心技术和差异化发展是学科建设的两大要素。

首先是核心技术,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过敏性疾病诊治的关键环节在于病因诊断和病因治疗,与此相对应的是过敏原查找和过敏原免疫治疗,也称脱敏治疗。

我们的过敏原检测种类和手段涵盖了常见的吸入性、食物性、接触性和药物过敏原。在过敏原检测的精准性方面与国外保持一致,实现了全定量检测,对于部分过敏原还可以进行组分检测,而这点往往是其他专科难以实现的。

我们的脱敏治疗范围涵盖了尘螨、花粉、真菌、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基本上实现了过敏原“可查可治”,每年新增脱敏患者稳居华中地区首位,在过敏患者中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另一方面,差异化发展是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过敏反应科除医学相关学科外,部分研究内容还涉及大气生物学、植物学等,病种也涉及到全身各个不同系统。因此,需要差异化发展、突出专科优势。

我们在临床着重关注了个体化的过敏环境控制指导和脱敏治疗、常见过敏原的避免原则、规范化药物治疗以及升降级方案调整等,通过这种体现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也侧重于过敏原基础研究和过敏原免疫治疗机制相关的体现专科特色的研究。

最后是人才培养。我们强调团队里面的每个成员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人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团队则根据相应的研究方向和科室需求进行定向培养。

在我们现在的团队中,有从事花粉研究并取得国外资质认证的医师,有在国外专门学习食物药物过敏和激发试验的医师,也有从事专科罕见病研究的医师和转化医学研究员。团队成员各自发展并密切合作,使专科的临床实力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项目研究。

用科研成果说话
监测过敏原,防患于未然
吸入性的过敏原主要包括螨虫、花粉和真菌。这些都广泛存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可以说是“避无可避”。对这些过敏的患者除了接受脱敏治疗和药物治疗外,掌握“敌人”的行踪,才能知己知彼,更好防范。

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设立了过敏环境检测人员,去尘螨过敏患者家中采集和测定尘螨样本再结合患者教育,帮患者掌握身边哪些地方容易造成尘螨的高暴露,怎么降低身边环境中尘螨含量,合理规避。
环境监测人员在患者家里,采集螨虫和实验分离鉴定螨虫。


花粉过敏也很常见。花粉的散播与植株本身的生长密不可分,具有季节性,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开通了“同济过敏”微信公众号,每周播报武汉地区空气中飘散的花粉种类和浓度。

别小看这花粉播报,这是考取了国际认证证书的专业人员每天通过精密仪器收集空气样本,从显微镜中辨识后才能获取的数据。对过敏患者而言,它更是实用又必要。
过敏原分子诊断,摸清“敌人”套路 
过敏原鉴定经典的方案是从过敏原的原材料中分离提取过敏原,但是粗提物中不仅含有致敏组分还含有非致敏组分,往往会干扰诊断从而影响后续免疫治疗效果。

在21世纪初,微阵列技术应用于重组或纯化天然过敏原分子sIgE抗体的检测,开创了一个新的过敏原诊断阶段,称为过敏原分子诊断(MAD),又称为组分解析诊断(CRD)。

这项技术到底出众在哪里呢?例如,鸡蛋蛋清包含近80多种过敏蛋白和非过敏蛋白。目前,临床上可以检测的主要致敏组分有Gal d1,Gal d2,Gal d3和Gal d4。高水平的Gal d1-sIgE抗体与持续性的鸡蛋过敏有关。同济医院过敏反应学科团队通过人工合成鸡蛋的主要致敏蛋白组分检测鸡蛋过敏患者的特异性IgE,其结果可以指导患者是否能在今后再次食用鸡蛋。
前文中陈先生的案例也可以通过过敏原组分检测进行分析。让患者过敏的杂草和黄瓜、南瓜中含有同属于肌动蛋白抑制蛋白的蛋白组分,因此容易发生交叉反应。过敏原蛋白的组分检测,为过敏疾病的诊断领域提供全新领域。
脱敏治疗,可以“私人定制”
目前,针对的脱敏治疗的前沿领域主要集中在脱敏方案、脱敏机制和标记物研究以及脱敏制剂的研究等方面。

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在中国开展的皮下脱敏治疗、舌下脱敏治疗和口服脱敏治疗在临床研究项目。也积极在有完善监护设备的病房,对住院患者开展快速脱敏治疗,极大缩短了脱敏治疗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如何在脱敏治疗的早期,通过标志物确定脱敏治疗的疗效,一直是过敏专业人员研究的热点。同济过敏反应科在最新的研究中,提出患者个体性的免疫分子和给予的脱敏制剂联合检测,此项研究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合作,实验取得阳性结果,进入收尾阶段。其成果有望帮助患者在脱敏治疗早期预测治疗效果。

在脱敏制剂研究中,团队脱离了传统的过敏原本身的研究,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产生的特异性IgE出发,反推出过敏原的致敏肽段,获得针对这个患者的过敏原的B细胞表位信息。B细胞的表位信息可以人工合成脱敏制剂,开展针对个体的个性化脱敏治疗。该研究在小鼠模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医生们在临床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患者。譬如对火龙果的籽过敏的患者,对湖北特产莲藕过敏的患者,对某个品牌的奶粉过敏的患者。
进行患者教育。


对于这些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团队在检测中会根据患者提供的线索,制作针对性的过敏原检测试剂,帮助确诊;临床中还有少数患者,他们的表现很像严重过敏反应,既往也是按照过敏医治,但效果不好。这些患者其实是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罕见病患者,科室开展的C1抑制物浓度和功能的检测可以诊断出这些患者。

临床和科研相辅相成,过敏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需要不断研发,争取做到过敏原的“可查可治”。

文:杨林 黄南 蒋晴整理

编辑制作:郑颖璠 胡彬

审核:方彤


热文精选

健康  24岁围棋国手坠楼身亡,生前患抑郁症,自查这10个表现您有吗?

关注  新冠病毒仍在,猪流感又来?中疾控专家:不是新病毒,公众莫恐慌

关注  毕业季遇上最难就业季,医学“后浪”们还好吗?

法律  收藏!《民法典》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条款跟医生最相关

案例  一个常规乳腺手术,吓得我一身冷汗


    关注 健康报医生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