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图发照片,你敢吗?

 

审美意识由此苏醒?...



Andhika Muksin《Eating Apple》




随着一款款美图APP不断推陈出新,人们越发熟练地精心营造着个人在社交平台上几近无暇的形象。然而近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一反美图的主流——他们拒绝滤镜和修图,直接以妙趣横生的原始照片抒发日常。同时,在时尚、艺术等领域中也有了更多呼应,仿佛是审美疲劳后集体意识的苏醒,一场轻松而深刻的“不修图风潮”。

拍照一分钟,修图两小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功能各异的APP层出不穷。其中深受人们喜爱的各类美图应用一举颠覆了原本必须以Photoshop修图的高技术门槛,各种操作便捷的修图软件盛行开来。对于热衷修图的年轻人来说,手机里装有十余款不同风格的软件根本不是稀奇事。此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开始运用修图手段展开独具时代意义的艺术创作。



辛迪·舍曼在Instagram上发布的自拍照

据统计,如今人们在一年中会花费在自拍上的时间约为54小时。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夸张,但发布照片前人们需要用于修图的时间却要更久。“拍照一分钟,修图两小时”,可以说是人们彼此心照不宣的事实。

2017年,《中国青年报》曾做过的调查中显示:当时73.4%的受访者在上传照片前会精心修图,而这个数据在现实中只会更多。无论日常还是每逢毕业季、生日聚会或外出游玩,人们在拍摄一天照片后尽管筋疲力尽,却仍有精神修图到凌晨。大家愿意花费在修图上的时间,永远超乎想象。



辛迪·舍曼《Untitled》,彩色印刷,86.4×59cm,2010-2012年

随着过去几年间修图需求的不断深化,它也从起初属于由一人独自完成的私密行为转而成为人们彼此协作完成的步骤。许多人都会在与好友拍完合影后依次轮流完成修图,待全员最终确认后再发布于社交平台上。假若发布合照前只修了自己的脸,大多会被认为“不厚道”。相反,“帮你P好了”“给你瘦了脸”,才是当下更被普遍认可的基本社交礼仪。
Andhika Muksin《Verified Face Time Princess》


除了已经达成多人依次修图程序的默契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那便是每张照片普遍会用到至少两款以上的修图软件。这也源于人们多年来对修图技术、调整细节更为多样的需求,以至于一款修图软件已很难满足如今人们日渐复杂的修图诉求。

翻看目前流行于市面上那些各怀十八般武艺的修图软件便可了解其中缘由,它们有的可用来美肤、加美妆特效;有的以滤镜效果见长;还有的凭借独具品位的贴纸、边框、字体等设计脱颖而出。可以说,智能手机的美图功能已彻底改变了全球年轻人的生活与审美。

Andhika Muksin《Swap White》
此外,不同国家、地域实则还有着不同的修图风格。在亚洲,基于人们对于“一白遮百丑”的共识,中日韩的修图标准更多是无瑕、洁白的肌肤。细分来看,韩国人往往会突出高耸的鼻梁,滤镜上喜欢明亮的色调;日本人对可爱精致小脸情有独钟,滤镜更多选择朦胧且偏灰的色调;中国受前两者的影响,普遍为大眼睛、高鼻梁、小鼻翼、嘟嘟唇……此外,近些年也不断涌现出更偏向于欧美的审美风格。
Johanna Jaskowska,“Beauty3000”
滤镜
Ines Marzat创作的滤镜

相较于亚洲人在修图上对“放大双眼”和“一键瘦脸”的刚需诉求,欧美地区似乎更喜欢有趣的滤镜。像Ins在诞生初期就以种类繁多的滤镜而闻名,还有发源于Snapchat的“狗吐舌头”滤镜,也曾在欧美红极一时。如今,更多美轮美奂的滤镜被不断创作出来,更是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滤镜艺术家。如此,层出不穷的滤镜也反映出人们不断高涨的修图热情。不过,假若有一款能让他们瞬间拥有犹如被阳光亲吻的肌肤滤镜,应当同样会使其爱不释手。



辛迪·舍曼《Untitled》

为了迎合人们在不同程度和方向上对于美图的热爱,带有美颜拍照功能的手机、AI技术达成的美颜视频等,都更加严密地将这个时代原始的真实面貌层层包裹了起来。每每打开手机翻看社交平台上的图片时,眼前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终究开始让人们在对于完美的营造中感到难以喘息。

不修图风潮,会持续吗?



荷兰时尚博主Rianne Meijer

科技发展为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但也因此使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由于人们使用滤镜和修图软件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交媒体上被大肆传播的某种扭曲的美丽形象也愈发让人反感。基于这一前提,年轻一代逐渐展现出他们对于真实的渴望与反思。


荷兰时尚博主Rianne Meijer

细想来,真正让我们捧腹大笑的生动瞬间,往往来自于那些藏在手机中永远不被曝光的“丑照”,而存活于网络上的完美照片,不过是内心虚荣的写照。近期,荷兰时尚博主Rianne Meijer就凭借晒出极具对比性的照片而备受关注。

她原本也是众多有着完美精致生活的网红之一,随便一张看似不经意实则精修的照片都能让人羡慕万分。而她深知真实生活中的自己远没有这样完美,依靠修图而获取肯定的生活也让她感到疲惫。于是,她将手机中“不堪入目”的原始照片一并发布在网络上,由此意外地出了圈,还收获了更多粉丝。


荷兰时尚博主Rianne Meijer

事实上,每个人对于这样在网络上罕见的丑照都不会陌生,它们完全就是每个人手机相册里的真实写照。这些照片成功揭开了精修图背后的真实面貌,让人耳目一新、倍感亲切。身为一位全职时尚博主,Rianne Meijer此举并非仅仅是爆料自黑,而是希望人们能由此对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不再痴迷,更不要因他人所谓的美好而产生自卑或焦虑。要知道,生活根本没有社交媒体上看到的那样完美。
Andhika Muksin《Free Fall Of The Wind》
Andhika Muksin《Part Of Your Wo--》


艺术家Andhika Muksin也曾通过一系列“真实版迪士尼公主”的作品表达类似思考,曾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反响。这些作品第一次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公主们作为一个个真实人物的存在。虽然不少人只将它们视为恶搞,但艺术家实则巧妙地呈现出具有一定深度的社会探讨。
Andhika Muksin《When You Leave The Ocean For Pizza》
Andhika Muksin《Sleeping》


在这些画作中,观者终于看到了睡美人应有的真实睡姿、小美人鱼被海浪拍打瞬间会出现的狰狞表情、白雪公主啃下第一口苹果展现出的粗旷吃相等。这都让网友忍不住频频感叹:“对啊,这才对啊!”事实证明,说了真话的作品注定会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辛迪·舍曼曾在Instagram上发布的照片

关于大肆修图的风潮与其反面影响,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也曾在2017年专门开通个人Instagram账号,并以陆续发布的系列修图作品表达对此的态度。舍曼发布的照片尤为扭曲变形,充分夸张了现实中过度使用修图软件而使人物面貌严重失真的普遍社会现象。其中,两张对比极其强烈的病床照更是引起了人们审美层面的不适,引发出关于修图现象背后精神隐患的担忧。



辛迪·舍曼发布的病床照



辛迪·舍曼曾在Instagram上发布的照片

除了社交媒体外,广告业、美妆业多年以来不断泛滥的修图风也让人疲惫,而“不修图风潮”慢慢在当下年轻一代人群中得到了更好的反馈。例如在近期时尚行业的营销和广告思路中就逐步展现出不同于传统的营销风格。越来越多的时尚大牌放弃了原本高高在上的完美形象,不断走进真实的日常。也有消费者表示,希望更多品牌可以发布未经修图的照片,以提醒大家去更多关注真实的模样。


品牌Jacquemus在其官方INS账号上发布的照片
品牌Marcjacobs在其官方INS账号上发布的照片


此前,全美药品零售企业CVS就曾发布声明,称其自有美妆品牌在营销和社交网络推广时所使用的图片都不再修图,广告模特的身材、皮肤、皱纹等个人特征都不会通过修图进行改变。此举让消费者终于可以看到广告中模特们的“瑕疵”,这不再给人增添距离感和自卑感,而是更具感染力地使其拥有了追求美的信心。

然而,CVS发起的不修图活动以及相关广告创意目前只在欧美地区投放顺利,不同国家对此仍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也让人想起去年Zara不修图的彩妆产品照,就曾在中国引发过一场争议风波。
去年,Zara彩妆产品宣传照中,中国模特李静雯满脸雀斑的照片曾一度引发争议。
章子怡以无修图状态登上2017年倍耐力年历

或许对于绝大多数亚洲人来说,只有倍耐力年历上章子怡那张毫无修饰的脸庞能得到普遍的赞美和认可,而在生活中则一切另说。试问身边有多少人早就厌倦了滤镜和修图呢?纵使这一类人仍是少数,但其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至于目前陆续出现在社交媒体、品牌广告与艺术创作中那些“略显瑕疵”的日常究竟是出于对真实的渴求,还是又一种全新营销手段的争议,可暂时搁置一边。就凭借“不修图风潮”在网络上成功引发的一次次广泛探讨,还是足以体现出当下年轻一代渴望看到更多真实的迫切心情。

精彩回顾:

艺术圈如何兴风作浪地成团?

艺术圈有哪些隐秘的角落?

揭秘!白宫如何左右艺术市场?



编辑、文  张婧雅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注 芭莎艺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