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被就业”?严查!

 

文|张永群

近日,教育部连续发文要求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据澎湃新闻报道,教育部通知要求,各省级就业工作部门会同教育督导部门,于7月4日前对本地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核查。

通知指出,就业统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服务政府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具有关键意义,就业数据保真是就业统计工作的底线,是不可触摸的“高压线”。
2019年4月,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了解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就业率造假的问题屡见不鲜。就业数字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关系到未来招生的规模,为了更体面的数字,部分学校弄虚作假,强迫学生签就业协议、鼓励学生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甚至出现了不签不给毕业证、不签不给调档案的现象,不少毕业生就这样“被就业”。

动辄“90%”“95%”的光鲜数字和舆论中的“就业难”形成反差,容易让刚刚步入象牙塔的大学新人们对就业期待形成误判,这种不讲诚信、形式主义的做法,也给即将迈入社会的毕业生们做了一个负面示范,上了一堂失败的诚信课。


6月2日,在湘潭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求职者寻找岗位。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今年对于毕业生而言是极为特殊的一年,疫情冲击下企业缩招,招聘节奏被打乱,而本科应届生874万的规模却再创新高,供需矛盾更加显著。就业率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现实的本来模样,如果数字再出现虚假,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6月初,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倡议,希望校友提供就业资源助力学子开启职场第一道门。这篇文章中就有这样一组数字,“截至5月25日,我院本科生就业率为35.17%,研究生就业率为48.53%”。可见,社会共同直面数字,才能真正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针对就业率造假的问题,本次教育部的通知要求,相关材料存档时间3年及以上,建立就业统计任制,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另外,通知还进一步明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指标含义,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被纳入自由职业范围。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和发展,就业统计指标的更新明晰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也表达出一种认可和肯定。但这并不等于放松就业要求,在具体统计操作中,高校还是应该认真审定,避免掺水之嫌。

失真的数字无疑是自欺欺人,对于高校来说,此次严查也是一个提醒,要想提升就业率还是应该从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就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公职人员上班发朋友圈被问责,讨论有点多

城管与商贩“互跪”,不是唯一的办法

凉茶中非法加西药,查就对了

小学模拟考试也泄题,过分了

“0分高考生”,重读大学了

文字:张永群

图片:新华社 视觉中国

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岱 张永群 邢妍妍


    关注 光明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