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无处藏身

 

疫情反复下的人际感悟...



东京街头
东京是 6 月 11 日解除新冠疫情警报的,但天公不作美,6月14日、15 日分别新增患者47、48 人。这警报解除得有些匆忙,让东京人现在开始神经兮兮,犹如惊弓之鸟。和熟悉的几个日本朋友聊起这次解除警报后确诊人数暴增时,他们无奈、无语,感觉无处藏身。

日本社会因这次疫情,对工作、对社会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那种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教师、医生、家政(保姆)、清洁工等等,虽然平时也被认为不可或缺,但更多的是说教师、医生重要,而保姆、清洁工大部分人是可以做的,工资不高,社会地位好像也比较低。

疫情来了以后,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收垃圾。日本的大众消费,必然带来大量的废弃物,就算分门别类对垃圾做了精细的处理——比北京、广州的垃圾分类要多出十几个分类范围,即便是扔一个玻璃瓶子,也要分深色和透明两种,需要将金属或者木制的瓶盖分别放入“金属垃圾”及“可燃烧垃圾”中——但量摆在那里,而且收集工作也很难实现自动化。
日本东京上野公园,一名工作人员在处理分类垃圾

不论是处于新冠警戒中还是解除警戒后,东京的垃圾工人每天定时定点去收集垃圾,不会有半分的延误。

稍有一点延误,后续的垃圾上来后,很快就会变成山,变成需要加班加点处理的活儿。疫情最为艰难的时候,清洁工人也必须按时上班,不存在居家工作、通过视频来收集垃圾的可能性。

疫情一来,一些国家的医院选择了只收急诊病人的做法,将普通门诊停了下来,但日本的医院并没有停诊。接受新冠患者的医院,开始被周边的居民歧视。那些本来不看传染病的医院,一旦有人在这里确诊,也立即没有了其他就医者。
6月27日,在日本东京,一名男子戴口罩选购蔬果

而“据说”出现了新冠患者,但实际并非如此的医院更倒霉 :一个“据说”足以让患者远离该医院。到了这个时候开门问诊,没有患者来,关门更会做定传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从事和人相关的职业,在今天的日本可以说是很伟大,但又很矛盾。他们维持着社会的运转,同时承担着社会风险。还有一种工作和数据、文案有关,缺少与人打交道的真情实感,也没有和疫情相关的传闻。

比如从事金融工作的人,依旧每天在处理各种数据 ;从事文牍工作的人,为一篇只有几人看的文稿反复做各种修饰,使文图设计精益求精。最近相关的调查表明,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中,有 37% 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实际没有什么意义,没有给社会作出贡献,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着这种工作。
7月1日,在日本千叶县浦安市,东京迪士尼乐园的工作人员(左)为准备入园的游客测量体温

他们中间很多人内心觉得这种工作毫无意义,但又不能停下来,在道德上、精神上有种罪恶感,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这个阶层的人在收入上,绝对比清洁工、保姆拿的薪水要高出很多。

疫情期间垃圾工人、养老院的护工、奔波于数个家庭的保姆、开门问诊的医生、授课的教师,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与人的交往一如既往地进行着。而处理各种金融数据、起草形形色色文案的公司职工,也忙碌地干着自己的工作。

只是疫情到来后,这两个阶层的人,对各自的工作开始有了不同的评价,其中和人相关的工作,不管是否会被误解、小看,但他们内心多了几分自豪感 。
 看世界杂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   畅游世界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个朋友:看世界

看世界南风窗的兄弟媒体,我们相信:世界比想象更有趣。

在这里,政治学者带你解读世界局势,剖析政坛动荡;历史学家为你讲述悠长历史,回溯往日时光;背包客娓娓道来诗与远方,带你领略文化碰撞;电影爱好者向你推荐高分影片,满足你所需的精神食粮……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观察世界、奇遇人生。

关注看世界,用思想丈量世界,找回一颗自由而有趣的灵魂。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作者 | 陈言 日本企业(中国) 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辑 | 何子维 hzw@nfcmag.com

排版 | 林小瓜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


| 往期推荐 |







点击图片即刻探索下一世界


    关注 南风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疫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