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附语音)

 

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附语音)...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二十九。(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谷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接前文)五运六气,以后我会专门讲,五运是金木水火土,六气对应的就是六经,少阳、阳明、太阳、少阴、厥阴、太阴,一共六个,这六个对应的就是六气。辰对应的就是龙,龙对应得就是太阳寒水。这里学问就多了,我们学了《黄帝内经》,知道有四个角叫辰戌丑未,辰是西北;丑是东北;戌和未一个是东南,一个是西南。这四个角,辰戌丑未皆属土,属的是太阴湿土。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上半年司天,下半年在泉。所以,在泉之后,一翻个就变成太阳寒水。所以,我们看到太阴司土年的下半年寒气重,众生得病用太阳寒水太阳经的病药来治,效果就好。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尤其是宋朝之后,特别重视“七篇大论”和五运六气的学术。他们认为每一年每一气的变化,人体的变化都与天地自然有共同的规律遵循。这里甚至都影响到中医学的一些用药的规律。

所以,古代的一些医家就说他们特别神,掐指一算知道,比如说明年,是阳明燥金年,今年怎么办呢?备上一些滋阴润肺的药物,像沙参、麦冬,这些药多备点。现在看不出来,明年一旦用上之后,这些药物就会短缺。这种思想叫司岁备物。根据岁数,就是年的不同,然后来准备物品。(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黄帝内经》后面“七篇大论”里会讲到不同的年份,五谷的收成不一样,有的年份麦收成多,有的年份黍收成多,都不一样。会根据物候学的变化来储备一定的物品,粮食,或者是一些中药材,提前准备好以备来年不时之需。所以这套学问,叫做司岁备物。也来源于五运六气,来源于《黄帝内经》。所以懂了《黄帝内经》之后,你会发现整个生活非常有意思。

像去年是己亥年,“甲己化合土”,甲为阳土,己为阴土。己就是土运不足,土运不足对应到人身上,就是脾胃虚弱。这个亥对应的就是厥阴风木。厥阴风木司天,(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那么什么在泉呢?少阳相火在泉。少阳相火在泉,下半年效果一出来,脾胃又不和,脾胃虚,脾胃一虚湿就重。少阳相火一窜出来之后,湿就会窜到身体表面,皮疹、皮肤瘙痒就会发作,我们在临床上就会遇到多年不犯的这些皮肤病,湿疹、痒疹就是这样。去年下半年,尤其是过了立秋8月8号之后就会莫名其妙出来,就开始痒。我在门诊遇到好几例了,都是这种情况。

这就是《黄帝内经》讲的一个规律,就是每一年节气运化的规律,这种规律对应到人身上,就会有不同疾病的呈现。运用到物候学,就会有不同的植物的变化。这就是《黄帝内经》讲的“天人相应”的道理。

所以我们学会了这些,就感觉张仲景用六经辨证这整套体系就全盘活了。六经对应的就是六气。我们看王冰的《玄珠》里五脏对应的药材、方剂,五脏对应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这些汤。所以这就解释了《伤寒论》的千古之谜,为什么有真武汤、白虎汤、青龙汤、朱雀汤、勾陈汤。(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这些内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都没有,在道家的一些书籍里就会查到它的源头,这里因为我们是主讲《黄帝内经》,今天刚刚讲到就是《金匮真言论》这一部分,不用详细展开,以后专门有机会跟大家报告这一部分学问。这部分学问需要补充的基础知识非常多,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周易》八卦这些方法论都得需要让大家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十天干、十二地支,五六相合,十天干除以二就是五,十二地支除以二就是六,我们上次学术探讨会还说古人制定五行,为什么是五行?不是四行,六行,七行或者三行,而是五行呢?为什么是六气?不是七气、八气呢?这些数是怎么来的呢?(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学问就术数之学,中国古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里的一个共同的内核,这种内核中医也在用,其他学问都在用。像四柱预测,《周易》堪舆,八卦,风水,建筑,所有的这个中国古代科学,尤其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的这些内容大家都在用。只不过每个人都默认为都懂,不给你讲。

实际上恰恰现在人这些基础东西都不懂了,没人跟你讲,所以,翻开《黄帝内经》或者是翻开中国古代医家的这些著作,你就一头雾水,根本看不懂。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写这些书的人默认为已经不用讲了,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就像小学课本没学好,学什么大学课本。(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说古人的书,大多数都是写的一些大学水平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水平的文章、一些研究论文。对现在的这些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来看,一头雾水。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看不懂古代医家的一些医案,尤其是像许叔微、王肯堂这些人,他们的有些医案当然就看不明白,为什么呢?因为里边涉及到一些五运六气的学问,他都是用隐喻来说明,所以大家就看不明白。

为什么《伤寒论》太阳病篇占一半内容,像厥阴病篇、少阴病篇、阳明病篇的篇幅都很少,原因是什么?这与大司天有关系。大司天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涉及到中医各家学说的学问,中医学的各家学说有一种认识,是认为不同时代的大司天六十年一循环都不一样。所以导致各家学说是不同的。

不同的医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下,用药习惯会不一样。东汉时代,张仲景有太阳病篇,先用麻黄、桂枝来治。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代是太阳寒水司天。这有专门的学者做了考证,孙思邈的时代大司天是阳明燥金。再往后,像刘完素,“金元四大家”的时代,他早期是少阴君火。到了李东垣那个时代,正好恰逢太阴司土大司天等等。(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一直到了明清时代温病学派的崛起,都与大司天六十年一循环的变化有关系。在这里,我不能说这种学说完全正确,但也是一种参考,一直影响到近代。近现代的一些医家的用药习惯,我们都会找到蛛丝马迹,而这些内容,恰恰就是很多的中医、中医爱好者或者中医学者,确实没能明白的地方。

所以就认为这些古人都是自相矛盾的,金元四大家都是互相矛盾的,都是不对的,攻下派就看着补土派不好,补土派就看着寒凉派不好,寒凉派看着温阳补肾派不好,大家伙互相都攻击。其实不是。在古人的意识形态里,他们很少有这种思维模式,这都是后人没有学明白,就是觉得他们是矛盾的,其实根本就不矛盾。像我们知道的郑钦安,现在火神派的鼻祖。(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他写的《医理真传》《医法圆通》这两本书,你要看原著的话,会发现郑钦安不仅擅长用附子,还擅长用黄柏、黄连,“三黄”都擅长用。这些东西不是扶阳的,都是清火的,而且是清大火的,清实火的药。很多人很偏激,学了扶阳的理论,就不用那些清火的药了,学了刘完素的学问,就不用扶阳的药,这都不对。实际上就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他的中药材、方剂辨证论治,这才是正法。这也是《黄帝内经》一直强调的,叫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讲的这个理,意思是要阴阳中和。(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二十九。(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推荐阅读

关注「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公众微信号,回复数字 2020,查看热门阅读集结 .

[附语音]中医彭鑫博士讲解《艾灸养生》系列课程

[附语音]彭博士讲《二十四节气养生》

[附语音]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

[国新办]中医学博士彭鑫:中西医终极的结合点就在临床一线

[清华大学]彭鑫博士公益讲座——彭祖养生思想的现代启示

[八段锦全集]养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礼

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含解法)

“冬至”一阳生,正确的养生方法是这样的

[视频]漩涡汇聚能量:升清降浊走圈法

[养生]适用女性的两个养血药方

[精彩推荐]既然吃素这么好,为什么你的身体还这么差?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众平台:pengxinboshi



官网: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医彭鑫博士

腾讯微博:@中医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门诊预约、健康咨询及讲座邀请方式:

方式一:拨打预约电话(每天9:00~17:00接打电话)

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方式二:添加微信预约(每天9:00~17:00回复微信)

微信号:pbsyy011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