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CSCO BC大会 李进教授: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创新之路

 

“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暨2020全国乳腺癌大会”,将于2020年7月10日至11日...

“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暨2020全国乳腺癌大会”,将于2020年7月10日至11日如期隆重召开。鉴于目前疫情的特殊情况,本次会议采用北京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在今天上午的科学前沿论坛专场,上海市东方医院的李进教授进行了《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创新之路》的主题讲解。详情如下:



中国创新制药的历史使命
100多年前,人类开始了对抗肿瘤的不凡之路,1941年-2011年,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了多种抗肿瘤药物,从激素治疗前列腺癌、顺铂、卡铂、氟尿嘧啶到伊马替尼的问世,但其中中国研究者的贡献并不多。

中国高发肿瘤包括肝癌、食管癌、胃癌等,与西方国家有差异,而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其高发瘤种的研发。因此,中国不能等待跨国药企解决我国的多发肿瘤的问题,而要更多地依靠国内的药物创新。
我们发现,直至2018年开展的临床研究中,大部分是美国和欧洲开展的临床研究,而中国高发肿瘤并没有作为他们研发的重点,当然也与中国经济状态相关,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医疗人均支出与世界存在着巨大差异。
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企业奋起直追,药物研发投入有很大提高,希望未来有更多企业在新药创制方面增加投入,才能有机会改变目前现状。当然,2018以来,中国政府推动新药创制也进入了快车道,截止2019年12月4日CDE共完成1302件评审。
中国创新药物研究的现状


2014年,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甲磺酸阿帕替尼上市,用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中国开始步入了自主新药研发的历程,随后西达本胺、呋喹替尼、特瑞普利单抗、吡咯替尼、索凡替尼、卡瑞利珠单抗等相继上市,尤其指出的是,中国泽布替尼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中国抗肿瘤新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走向创新的艰难过程。

西达本胺是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HDAC抑制剂,是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大国国家专利使用的原创新药,于2015年获批全球上市。西达本胺是中国首个以II期临床试验结果获批上市的国际I类原创新药。

呋喹替尼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2018年在全球上市,呋喹替尼在肠癌的三线治疗疗效获得了广泛认可,是和记黄埔与礼来合作开发而来,未来也需要这种合作模式为新药创制提供更多机会。

索凡替尼III期研究提前一年达到研究终点,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今年6月,索凡替尼以晚期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为适应证的III期关键性研究SANET-ep预设的中期分析已完成。

ZGDH3研究是由秦叔逵教授牵头的关于多纳非尼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II/III期研究,今年取得了阳性、优效的结果,多纳非尼是一种针对EGFRVEGFR等多靶点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经过改良,使其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特性有了明显改善,而使疗效优于索拉非尼,因此这种改良型的探索也是未来新药创制的途径之一。
问题与展望
从中国新药申报临床的数据来看,2019年CDE IND注册申报总数达到915项,其中抗肿瘤药物占45.5%,中国本土产品达60%,但其中真正创新药物占比很少。

目前有将近10个PD-1/PD-L1抑制剂已在中国上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已有50多家企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批准进入临床试验,而未来会有更多企业跻身其中,预计在2025年将有40多家企业的PD-1/PD-L1抑制剂上市,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应避免这种同质化竞争。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
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指导、临床试验质量把控、药企研发水平、主要研究者和水平、患者招募、研发成本,其中,药企研发水平是最重要的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乳腺癌大会,传递出药物开发需要差异化生存而避免同质化竞争的信息。

以下几个靶点值得探索:FAK抑制剂、CD73、KRAS、双免疫联合。

FA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其表达与肿瘤预后和疾病转移的程度相关,且与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粘附的E-钙粘蛋白信号通路相关联。今年2月Cancer Discovery上发表的研究显示,FAK抑制剂显示出有效的抑瘤作用。而中国就有企业开始了相关研究,这也是中国研发新药的途径和方向之一。

CD73在很多肿瘤中高表达,也与免疫治疗相关,将来单抗CD73联合免疫治疗有可能成为一个方向。免疫治疗目前已大获成功,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及获益人群是关键问题,联合免疫治疗是药物研发的主要方向。


    关注 医脉通肿瘤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