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没有捷径”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练着练着”,​那我只能这样回答...



1

在写作课的社群里,我大概算是一个经常泼凉水的人。

有时候是这样泼的:



有时候是那样泼的:



同学和家长们肯定希望我给一点“秘方”,毕竟我有“学霸”人设:当年中考510分满分,我考了482;高考……对不起我是保送的。与此同时我居然还是游戏机房的常客。比起市面上各种教“秘籍”的老师,我当年的学习成绩肯定算金字塔的上端。连我妈都说,“你当年读的也不是很累,晚上九点就开始收拾床铺准备睡觉了”——

但我真没什么“秘籍”。更何况,那都是二十几年前的老黄历了。

如果你们真想知道“灰鸽的字是怎么练的”,“文章是怎么写得又快又好的”,那我可以给一些特别没劲的回答。

2

比如说写字。不少家长都对孩子写作文时的字忧心忡忡。我一看,也确实值得忧虑。

有家长宽慰自己,说“哎呀将来都是打字,写不好也不要紧”——其实还是要紧的。一方面,是好的字迹确实会增加印象分;另一方面,可能很少有人提到——一手好字会增加写作时善始善终的意愿

字一烂,涂改一多,你写着写着就烦躁了,越看越不顺眼,感觉就像拿着抹布擦马桶,很可能草草收尾;字漂亮整齐,下意识里就会认真完成它。

在我收到的“问诊”作文里,有一位男孩子给我印象深刻:



他的文笔不算惊艳,但每一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完整,篇幅排布相当合理,至少能看出来,他对写作这件事情“不怵”,我也很愿意去读他的文章——因为足够清晰。

对那些“相当不清晰”的,我只能拜托小助手说,“先让孩子平静下来”——就像教下象棋,如果你带着气乱下,马都开始走田字了,士都冲过楚河汉界了,教练看不出你的水平,也吃不准该怎么教。

认真写字,是能让人平静下来的。

别以为“写得好必然写得慢”,事实上,只要你把字的结构了熟于心,它一点儿也不慢。哪怕潦草一点,它的质地也不会差。

但“了熟于心”的途径,只有一个——练。一张一张地写,一本一本地写。

比如,我右手中指左侧,有一个茧。和左手对比一下,还是挺明显的。我太太学过美术和书法,她手上也有。

为什么“今日停更”这四个字写得不算难看?不是什么请签名大师设计的,就这个水平的、尚算可以见人的字,已经是我们磨出一个大茧才能达到的水准了。

对着字帖,一本作文本又一本作文本,用废一支钢笔又一支钢笔,等我到了作业量比较大的高中,发现自己写字速度变快了,做作业时间就短了;等到了不用大量写字的时候,发现字哪怕没以前好,也“差得有限”了——那些笔锋、结构都已经成为了条件反射,哪里宽一点,哪里窄一些,都是下意识的事情。

这个茧,五年级的时候就有了。这不是什么天赋。

3

再比如说写作。它确实有天赋主导的一部分在,但去除那些天赋,比如说基础的部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它会来自于灵光一现吗?

其实它只是在记忆的库存里被“索引”到了。你阅读量足够大,背诵的东西足够多,视野足够广,那你的“库存”自然就会有更大的机会满足“索引”的要求;如果你的“库存”寥寥无几,给你再多的“秘籍”也于事无补。就算有些应急的“套路”,用着用着你就会心生厌烦,或者换一个场景便不知从何说起。

如果你真对写作有期许,不是去做营销号,那“加库存”才是更踏实的事情。不管是世界名著,还是某本游戏杂志的广告词,都是“库存”的一部分。

还有一件事情,大家完全可以注意到——哪怕有今日停更,哪怕有广告,哪怕有其他工作,哪怕我说“会减少在公众号里原创的频次”,这里的文字产量依然不低,依然秉持着“说清一件事,讲完一个逻辑”的千字篇幅,依然维持着传统写作“极少感叹号”的样貌。

这就是“磨笔头”。它取代了很多饭局应酬甚至商业合作,是一件大多数公众号号主都不肯做的事情。毕竟洗和转更轻松,读者也未必在意下蛋的母鸡长啥样。

但我还是坚持做了,你们也因此会觉得“鸽叔自己能写文章,是能给孩子帮助的”,我也不用做什么叉着手的海报。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写着玩”,或者“胡编乱造了一篇东西”,千万别打击他。不要每一篇都拿高分作文的标准去审视,甚至不要去看,让他保留一点自己的“文字秘密”——这种主动的写作,同样是“加库存”的组成部分

就拿这个公众号来说,它的素材库里有大量半成品文章,单单网文就写到第七章了,有些也未必会成品,就是一个随笔片段,在将来可能会用上,也可能用不上: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我遇到好的主题时,能迅速回忆起那些“历史片段”“突发妙语”,不至于绞尽脑汁。

4

你看,无论是写字,还是写文章,我自己用的也是“笨办法”。

让我谈“学习的秘籍”,我还真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当时还算不错的分数,同样来自于反复的练习。所谓的“招数”,无非是能接受这种枯燥,不老想着“弯道超车”,从枯燥中找到一点小小的乐趣——比如在练字的时候,故意练一个藏头诗给到老师,或者,又如我这个写作课,把孩子们平时聊的内容关联到写作里。

它不可能,也无法取代那些“笨办法”、“傻功夫”。如果你一定要说“笨办法”是“浪费生命”,是“缺乏效率”,我也不想反驳。

我一直觉得,有价值的学习,都逃不脱乏味与枯燥。如果你已经用上了“笨办法”,再琢磨一下技巧也不迟。比如练着练着,有的人会发现自己适合先背长的,有的人会发现自己适合练习颜体……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练着练着”,那我只能先回答:

“很遗憾,没有捷径。”





点阅读原文=全家共听


    关注 灰鸽叔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