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好“玩”又神奇的金属3D打印!

 

金属!...



南极熊了解到,CCTV1开讲啦在2020年7月25日晚播出了一期节目,主角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讲述了好“玩”又神奇的金属3D打印!

文/CCTV1开讲啦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飞机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并实现工程应用的国家,这项技术为我国重大装备的研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期《开讲啦》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作为中国金属3D打印技术领域的第一位院士,他将带观众走进他的“硬核”专业,分享他在这个领域二十多年来辛苦耕耘的成果和思考,一起感受有趣的3D打印世界。



金属3D打印技术为何能打破传统大型构件制造的天花板?

王华明院士研究的技术,竟然让专业主持人撒贝宁都不得不拿着手卡介绍——钛合金大型整体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这么长的专业名词,究竟是怎样的神奇技术?王华明院士深入浅出地给大家做讲解:“大型整体主承力结构件”就像人身上的大骨头,是大型机械中主要承力的部分;而“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来替换就是“3D打印技术”。我们就可以理解成用金属3D打印技术来制造重大装备中主要承力结构件的技术。是不是很长知识呢!

“3D打印”是近十年来的一个大热词,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角落都用上了3D打印技术。那么王华明院士为什么致力于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究呢?未来对于重大装备的要求都是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但是传统大型金属构件的制造由于金属基本物理原理的限制,面临很大的困难。



王华明院士形象地把传统大型金属构件的制造原理比喻成做拉面:金属里的晶体就像面粉,面粉如果磨得足够细、揉得足够均匀,就能拉得很长,即金属的塑性好;面条嚼起来筋道,即金属的强度高。虽然铸造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当铸造的构件变得很大时,会导致制造出来的金属构件的各方面性能都不如人意。而金属3D打印技术,则化整为零,每次都只冶炼很少的金属,一点点“画”出一个大型的金属构件,突破了材料制造的天花板。王华明骄傲地说:“金属3D打印技术带来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变革!”

3D打印技术对未来有哪些影响?

谈到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王华明充满希望。他说金属3D打印技术首先会对材料带来变革性的影响,有可能产生新一代的更高性能的合金材料;其次,会真正变革和影响装备,大大减少飞机自重,加大载重量;而最重要的是金属3D打印技术会带来整个制造模式的变革,让未来的装备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



除了金属3D打印领域,王华明也展望了3D打印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景。现在的生物3D打印技术已经能够实现部分人体组织的打印,拯救病人生命。在节目中,来自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的青年代表分享了一只被3D打印救治的朱鹮的故事:好斗的雄性朱鹮在求偶过程中不幸折断了喙,在饲养员的努力下,终于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工喙,让这只朱鹮能够重新自主采食,甚至能完成梳理羽毛等精细动作,让王院士和主持人都惊叹不已。

科研是“玩”出来的

回顾漫长的科研生涯,王华明用“都是玩出来的”来形容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王华明看来,科研就是“玩”,要一直保持一个“玩”的心态去面对大家以为枯燥的科研工作,永远保持一个好奇心去探索,永远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同时,“玩”更意味着享受每一个过程,像王华明说的“风景在沿途,可能不一定是在目标上”,但重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下去,遇到挫折也绝不气馁。

更多精彩请收看央视CCTV1《开讲啦》,一起走进王华明的“硬核”金属3D打印世界。

视频号“南极熊3D打印”将陆续发布国外现场视频的3D打印技术和产品,国内很少能见得到的,欢迎关注观看:

△微信扫码关注


    关注 南极熊3D打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