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忙着收滑板车,熊娃冲向马路险被撞:家有看不住的莽撞型孩子怎么办?

 

记得星标我哟,不然就找不到我了~...

记得星标我哟,不然就找不到我了~
超级育儿师睡前故事


大家期盼的睡前故事从今天起继续更新啦!今后薰衣草姐姐和花花船长将带领我们,开启每一晚美妙神奇的睡前时光!宝宝们的晚安时间,由我们来守护!
作者|莫米

前几日,河南漯河发生了惊险一幕。

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女等红灯过马路,小孙女数次想直接走下马路都被奶奶拦着,闹着闹着滑板车倒了。

结果就在奶奶弯腰收拾滑板车时,一个没看住,小孙女冲上了车水马龙的马路。

奶奶顿时慌了神,奈何孩子小腿飞快,奶奶追都追不上。

好在执勤民警眼疾手快,飞身冲下岗台紧急拦住过往车辆,挡在孩子身前,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整个过程都被路口监控拍了下来,看得人心惊肉跳。

孩子冲上马路时刚好有一辆左转弯行驶的SUV即将开过来,孩子的身高在司机的视野盲区,若不是民警的及时阻拦,后果不堪设想。

评论区一片哗然,有人指责家长没有看好孩子,但也有不少声音是透着无奈、替家长喊冤。

奶奶拦也拦了,也一直带着孩子乖乖等红灯,可奈何孩子压根儿没忘心里听,一个不留神还是跑了出去。

有时候真不是家长放任不管,而是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莽撞型”,一出门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抓都抓不住,家长也不知该怎么管才奏效。

过马路乱跑乱窜、叫不住也抓不住;
在餐厅到处乱跑不听管束,自己危险也打扰到别人;
每次带孩子出门都是一次挑战,打起十二分精神看着、戴上牵引绳。

甚至去到超市必须第一时间把孩子放进购物车里推着,否则就得满超市的追孩子……


如果说熊孩子不管不顾闹起来,家长在身边都要智斗一番才能抓住,一旦家长没看住,熊孩子自己跑了出去,那危险更甚。

前阵子,两名6岁的熊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竟在马路上玩起了游戏,3分钟内横穿马路13次,来往车辆躲避不及,最终以一名孩子被撞送医才结束了这场危险的闹剧。
孩子闹起来真的是没轻没重,危险意识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对此,大人们也很是头疼,道理该讲的也讲了,该打的时候也打了,但就是不见管用,家长也是心很累,不知道拿这样活力充沛、横冲直撞的孩子如何是好。
01
其实,孩子爱乱跑,不受管束,有时候也并非故意捣乱。
01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是探索世界的本能

孩子抑制冲动的能力以及专注能力是和大脑的发育程度有关,年纪越小的孩子专注能力越差。加之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好奇心趋势下的“冒险精神”本就是孩子的天性。

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相对狭小熟悉的空间活动,一旦来到外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特别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撒欢儿乱跑,忘乎所以。

并且,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不断运动带来刺激和成长,孩子精力充沛、好跑好动,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
02


对危险没有具象的概念

有时说破了嘴皮孩子还是不管不顾的肆意奔跑,是因为他的意识里对“危险”还缺乏具体的概念,做不到危险预判。

比如过马路之前,他会看到车离自己很远,但是对车辆行驶速度轨迹尚不具有预判能力,便还是会跑上马路;

看到桌上的一杯开水,只是看到水放在那里,意识不到可能会被自己碰下来,伤到自己。

在他的兴奋点全放在打闹上的那一刻,仅有的风险意识也被抛之脑后,一开心就忘了“危险”的存在。

对于莽撞型的孩子来说,在危险没有真正发生的那一刻,他对潜在危险的预估能力几乎为零。
03


处于“我以为你能看见我”的认知阶段

孩子大约在2-7岁时会进入一个“自我中心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区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识,经常将这两者相混淆。

比如,认为自己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在过马路时,有时他看到了车辆,也会误认为车也会看到自己,从而造成危险。
04
强调“不要……”却起到了“强化危险”的反作用

否定句式的指令,有时其实是无意间强调了危险。

“不能出去”、“不准乱跑”、“别上马路”,类似这样的反向指令需要大脑做信息处理,在瞬间孩子更容易提取到的信息往往是相反的“出去”、“跑”、“上马路”。

如此看来,不仅没叫住孩子,还无意间强化了危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作用。
02


孩子越莽撞,家长越担心,不想压制他好动的天性,但是安全问题也绝对马虎不得,如何帮孩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成了心中的难题。
01
硬防护:看好孩子

带莽撞型孩子出门确实操心,但是不带孩子出门也不实际,这就要求家长只能把硬性防护做到位。

比如出门必须戴好防走丢牵引绳,牵制住孩子;

过马路时抓住孩子的手腕而不是拉住手,因为抓住手腕孩子不容易挣脱,更加安全稳妥;

必要时也不妨一把抱起。

毕竟,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此之前先硬核保护好孩子,才是所有教育的前提所在。
02


软守护:体验“危险”

孩子之所以没有危险意识,是因为对“危险”没有具体的概念。

这种情况下,提前带孩子“体验危险”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要让孩子怕疼、怕烫,首先得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疼”,什么是“烫”。

马雅舒曾经讲过自己的亲身案例,她在用卷发棒卷头发时,小女儿对卷发棒充满了好奇,很想伸手去碰。

但是卷发棒温度很高,势必会烫伤孩子,她制止了小朋友,跟孩子说“不能碰,会烫伤”。

为了让孩子体验什么叫做“烫”,她就让孩子用小手摸自己刚烫好的头发感受热度,孩子一摸,真的好烫,就跑开了,从此离卷发棒也远远的,并对“烫”有了概念。.
针对孩子在马路上莽撞乱跑的行为,可以借助相关的动画片、绘本故事,来对孩子强调横穿马路、乱跑乱撞的危险后果。
03
以身作则,不随意打破规则

其实,孩子的行为都是有迹可循的,包括横穿马路。

有时候带孩子出门,看到马路上没有车,偶尔也会牵着孩子一路小跑穿过马路。

然而,规则只要有一次在孩子面前被打破,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烙印,让他认为:“只要没有车,横穿马路也是可以的”,从而跃跃欲试,想要效仿。

如此一来,危险自然也就不远了。

曾看到有人评价德国式过马路是最安全的,不管是否有车没车、不管是否深更半夜,行人也都会遵守交通规则,走到有斑马线的地方等待绿灯通行,绝对不会因为人车稀少而“灵活”过马路。

这种“过马路教育”很值得我们借鉴,因为,这不仅仅是文明行为的问题,更切实关乎到孩子的生命安全。


莽撞的孩子并非全无好处,有研究性格的心理学家指出:做事莽撞的人,往往做事很有热情和朝气、不怯懦、有敢作敢为的勇气。

只是,我们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并非打压孩子的天性,如何帮孩子从内心提升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才是关键所在。

毕竟在危险面前,只有0和100%的区别。


本期福利


本期话题:面对莽撞型的娃,你是怎么做的?欢迎来留言噢~

编编将会从这篇文章的精选留言中任选3位,送上《低GI饮食法》1本!
《低GI饮食法:吃对食物自然瘦》是《纽约时报》推荐的减肥书!全球销量超200万册!3个初始阶段的减重准则、4组轻松减重的基本膳食、12类容易操作的低GI食谱,帮你实现真正的“低糖饮食”,让你在减肥的路上饱腹前行。并随书附赠减肥笔记!

公布时间:7月29号(周三)下午5点(详见本文的置顶留言)。

请中奖的亲们及时回复收货信息噢(7月30日前不提供收货消息视为放弃),记得到时来看噢!

喜欢这套书的麻麻也可以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关注 超级育儿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