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越硬就越安全?有时候可能更危险!

 

很多人在购车时会有一个用手按压引擎盖或者拉门感受重量的动作,目的就是为了直观的感受车身强硬程度。那车身是越硬就越安全吗?其实并非如此!汽车车身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己方乘员的安全,还会考虑到对方车辆人员以及行人的安全。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何当前绝大部分汽车的前后杠都是PP塑料材料?除了轻量化处理、防腐蚀等,首要原因就是安全!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国家就制定了针对汽车保险杠实施的《行人保护》EU强制性法规认证,我国也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对汽车保险杠的设计如何能更好地保护行人进行了规范。那除此之外车身的软硬程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己方乘员的安全


汽车正面碰撞所产生的能量是最大的,侧面撞击都可由惯性而减少能量。所以乘员舱的侧面用材应该硬。人体最为软弱的部分就是我们的头部。所以车身在设计时就会考虑到,发生碰撞事故时减少乘员头部伤害。正面撞击或者追尾由于能量巨大,乘员的头部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乘员舱的前方除了安全气囊还应该有吸能设计。
既要有以柔克刚的溃缩吸能结构,又要有坚如磐石的笼式车身。所以在车辆前后两端应有合理的吸能设计,避免能量冲击力过大导致乘员受伤,即不能太硬。而为了避免乘员舱被侵入,造成乘客的接触性物理伤害,车辆乘员舱骨架,包括A柱、防火墙、门槛梁、中央通道等,则应设计得强度越高越好。
对方车辆的安全


人们最容易产生误区的就是这个环节,即两车相撞,车身越硬就越不容易吃亏!但实际上两车相撞的结果除了前面所说的角度问题外,还关乎汽车的速度、结构、重量等因素。例如车身前端越长,是不是缓冲区就越长。当然这是在极限对等的条件下,反之越硬或者重量的因素也需要其他条件极限对等。然而路上行驶的车辆五花八门,发生碰撞时车辆的速度、角度也不尽相同。
那么对此,就会有一个发生碰撞的评判标准来决定车身各处的软硬程度。例如国际上,Euro-NCAP在今年正式实施MPDB的车对车、50km/h等速、50%偏置对碰实验评价。国内,C-NCAP也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该评价标准。其意义就在于让行驶在路上的车辆都有一个较为公平的安全性能,即车身设计软硬程度的规范。
行人的安全


前面我们说到行人安全是前后杠用PP塑料材料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行人安全也决定了车身其他地方的软硬程度。例如儿童在受到撞击时,大概率是在前杠和引擎盖上。为减少撞击所受到的能量伤害,引擎盖的设计就不能过硬!很多人买车按压引擎盖之后,觉得不够硬是不安全的体现,恰恰相反这正是安全的表现!当然“假安全真偷工减料”的就另说。
综上所述,汽车车身并不是越硬就越安全。而是应当软硬兼施,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

听说今夏这把又能防晒又能破窗的汽车遮阳伞火了……

车辆在烈日下暴晒温度只逼70°C时

只要向开雨伞一样

撑开这款汽车遮阳伞

车内温度瞬间可降30°

而且还阻隔98%的紫外线

操作简单,不遮挡视线
有了这款神器,你再也不用担心

车内长期受到阳光直射暴晒

车内饰部件老化了
 而且厂家直发 
 粉丝们下单即可享受福利价
 常规销售价:78元~148元不等 
 现在下单到手仅需:59元/把 
 而且车友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带破窗手柄以及无破窗功能~
夏季必备神器,你值得拥有! 
 赶快点下方小程序▼立即购买吧 


    关注 汽车事事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