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一条微博数十万人点赞,一句评论令人泪崩:那些年父母与孩子的心结,都成了死结

 

高质量的爱,是平等,是沟通,是及时解释,让孩子内心毫无芥蒂地成长。...



高质量的爱,

是平等,是沟通,是及时解释,让孩子内心毫无芥蒂地成长。

——教育编辑部

前几天,孙俪的一条微博让许多父母感慨万分。

出差的前一天晚上,孙俪严肃批评了儿子,等等委屈地承认了错误,

由于情绪不好,母子都带着满满的伤感入睡。

第二天临行前,孙俪突然感慨,人生无常,不能让孩子对妈妈的印象停留在严厉的批评中,便决定主动解开等等的心结。

孙俪向等等解释,自己的批评其实出于爱和关心,希望等等变得更好。

也许孩子的心里也曾有过不解和不满,但在妈妈的安慰中,一切都烟消云散。

网友纷纷夸赞孙俪的教育方式,一条评论却格外扎心:

如果我的父母也能这样,及时解开所有的心结,我们一定不会无话可说。

原来,父母以为的“没必要”、“算了吧”,在孩子眼中,都是一种爱的否定。

当心结一次次累积,便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害。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都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父母每一次对孩子心结的无视,就好比在孩子人生的旅程中蒙上了一层迷雾,

孩子不仅感受不到父母阳光般的爱意,更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
未解开的心结,早晚成为亲子关系的疙瘩
《小欢喜》中说:做父母的,永远是和孩子有时差的。

处于不同的时区,缺少沟通又怎能理解彼此的感受。

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了误会与心结,如果不及时解释,便像如鲠在喉,孩子咽不下去,也消化不了。

王鸥曾讲述过自己和妈妈的故事:

王鸥三岁时父母便离婚了,从小缺少关注的王鸥,格外渴望母亲的关心。可妈妈再婚生女,大部分精力都分给了妹妹。

王鸥不仅鲜少得到母亲的爱和关注,还要承受母亲的“偏心”。
自从在表演中崭露头角,王鸥便一直期待着母亲的肯定,

但每次聊天,妈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称赞妹妹,甚至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打击王鸥。

采访中,王鸥的眼里本是无奈,说到这里却红了眼眶,

对母爱充满渴望的她坦言不知道如何与母亲相处,也不知道如何能让母亲高兴。

一次,王鸥泪流满面地给母亲发送了很长的微信,诉说着小时候妈妈的不闻不问,

少年时的偏心少爱,到现在从未有过一点点肯定,卑微地询问妈妈是否爱自己。

后来,妈妈终于鼓足勇气向王鸥道歉:

妈妈不是不爱你,你演的戏我都守在电视前看,还逢人就夸,我女儿有多优秀。

拿起电话想打给你,不是怕耽误你工作就是怕打扰你休息,妈妈太不会表达了。
得到肯定的王鸥哭得像个三岁的孩子,多年心结终于释怀,可曾经受到的伤痛,却再也无法磨灭。

直到现在,王鸥与妈妈相处时也十分拘谨,大半年未回家的她,见到妈妈更多时候也还是各忙各的,鲜少交流。
原来,很多心结,就像钉上钉子的木板,随着时间的流逝,就算被拔了出来,也终究会留下深深的印记,难以消除。

《原生家庭》一书中说:

孩子对情绪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会完全不加选择地全盘吸收。

那些父母未曾解释过的负面情绪,也会被孩子吸收、内化,最后形成难以愈合的伤口。

内心深处满是伤疤的孩子,又怎么能肆无忌惮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呢?

父母一句“懒得解释”,输的不只是难以快乐的孩子,还有再也无法回到当初的亲子关系。

带着心结长大的孩子,难以幸福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玲玲父母从小便对她十分不放心,总觉得她难以成事,就连穿衣吃饭也要时刻盯着。

妈妈的口头禅便是:你什么都干不好,长大可怎么办呢,太让人操心了。

小学时,玲玲迷上了跳舞,自己跟着电视学,在文艺汇演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赞美。

从那时起,玲玲心里便有一个舞蹈梦,希望自己能够跟随专业的老师学习跳舞。

她鼓足勇气向父母提出请求,为了得到同意还展示了自己准备已久的舞蹈,却被父母兜头泼下一盆凉水:

跳得太差了,你就没有那个天赋,别想了。
从那时起,玲玲的舞蹈梦破了,自信也被父母击垮。

她变得自卑懦弱,怀疑自己什么都干不好,逆来顺受,不管在工作还是婚姻中都将头低进了尘埃里。

即使已经结婚生子,遇到问题,也习惯于问身边的人:我这样做可以吗?你说我行吗?

一年春节时父母玩笑般提起她当年的舞蹈梦,原来父母是因为觉得舞蹈生要花很多钱,才用“跳得差”这个理由打消了她的念头。

得知真相的她潸然泪下,一直以来,她都觉得自己不够好,

也因此变得胆小、自卑,却没想到原来是父母的一句谎言,毁了她的一生。
儿童心理学家说:

父母无意中的否定或者负面情绪的表达,可能在孩子的心理留下严重的阴影。

若不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这样的阴影将伴随孩子成年,甚至终身,成为他们大部分情感伤痛的来源。

一根被打过结的绳子,当时可以很快解开,没有太大痕迹,可若是经年累月,便会成为一个死结,再难打开。

当父母早已将与孩子的误会抛之脑后,孩子却会把所有伤害一一捡起,加诸己身。

父母放不下的架子,都成了孩子内心的高墙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在中国,想要体验当皇帝的感觉很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想怎么对待就行,然后道德与文化都可以说,父母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你。

有多少父母,错怪了孩子之后,明知是自己的错,却不好意思道歉,反而责怪孩子“不懂事”。

生活中,一时错怪孩子难以避免,但多少父母是担心自己的权威遭遇挑战,难以开口说句抱歉。

电影《狗十三》中,再婚、瞒着女儿生下弟弟的爸爸,为了安抚女儿李玩,

给她在这陌生的家庭中带来了一个精神上的抚慰品——小狗爱因斯坦。
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中,李玩终于有了一个朋友。

然而一次意外,爷爷弄丢了小狗,大人们觉得一条狗无足轻重,却不知道对于李玩来说那是一种精神寄托。

当李玩拼命寻找爱因斯坦时,全家人都难以理解,纷纷责怪李玩不懂事。
爸爸阻止无效,便觉得自己的权威被质疑,因此将李玩暴揍一顿。

李玩放声大哭,她不明白为什么没有错,也要承受所有人的指责。

看到女儿悲伤大哭,爸爸又将打过的孩子拥入怀里,

说:“爸爸打你是因为爱你,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在大人的眼中,这是父母后悔后的道歉,但在孩子眼中,这只是大人的敷衍罢了。

李玩在父亲一次次无理的“责备”中妥协,也带着所有的悲伤与无奈,长大了。

李玩终于懂事了,可以笑着说出让大人高兴的场面话,可以为了长辈开心一脸满足地吃下狗肉,却再也不会对父亲敞开心扉。

也许李玩的父亲懂得自己的无理,却出于父亲的身份不肯向孩子低头。

父母放不下的架子,最后都变成了孩子与父母心灵之间高高的屏障。

父母再也看不到孩子的内心,孩子也终究会渐行渐远。



教育学家尹建莉曾说: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

高质量的爱,是平等,是沟通,是及时解释,让孩子内心毫无芥蒂地成长;

低层次的爱,是俯视,是无言,是放不下的架子,以爱之名无视孩子的情感。

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不仅不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更会在性格上受到影响,一生都难以获得幸福。

父母越是肯低头,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反而越高大,毕竟,只有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愿所有父母都能与孩子亲密无间,用有力的双臂助孩子飞向更广阔的未来,

相信那时,孩子也不会忘记给父母寄来一张云中的明信片。

父母与子女,本就是你心中念着我,我微笑看你飞得更远。

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在看”。

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笔芯~

*作者:陈千朵,爱笑爱思考的真诚少女,用情感温暖你,用真心陪伴你。来源: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往期热文推荐---    

好女人真的旺三代
说说这几天招泪的事儿
讲两个真实的故事
祝老刘生日快乐
更多精彩,长按二维码关注

二丫

陪你来唠嗑

您的转发,就是对二丫莫大的支持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yexiaoqin980912

投稿请发邮箱:437693965@qq.com



公众号:二丫陪你来唠嗑。专职英语老师,闲时喜欢装文青。若干豆腐块散见于网络。心若快乐,日子就不辛苦,随时记录生活中的小惊喜,小点滴,小温馨,小确幸,然后默默地心生欢喜。(ID:erya6165)
谢谢戳右下角的“在看小花


    关注 二丫陪你来唠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