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中传研究生培养改革,改变学制之外还有哪些大动作?

 

值得一看~...

由于微信公众号调整了推送规则,不再按发布时间排序。最近不少粉丝反映说,经常错过最新推送怎么办?只要新老朋友把麦可思研究设为星标或多点“在看”,就能及时看到我们的消息啦~



8月21日,又一高校拟对33名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生作出退学处理。研究生培养改革刻不容缓。近期,中国传媒大学率先作出调整,推动包括培养体系、学位工作、课程体系等研究生教育系列改革举措,并制定了严格的淘汰机制。来看看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教授是如何说的。

首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于7月29日在京召开,对我国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为贯彻会议精神,中国传媒大学启动了学校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改革工作,以全面提升全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近期,麦可思研究有幸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教授,请他详细介绍了该校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学位工作、课程体系以及培养质量衡量标准等环节的改革措施。


年限改变 让培养周期更加合理

从中国传媒大学公布的研究生改革措施来看,研究生学制变化引人注目。

从2021级开始,该校博士研究生学制将从3年增加为4年,最长有效年限从8年减少到6年。另外,学校将专业硕士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年限为4年

“学制变化并非学校心血来潮之举,而是缜密思考和多方调研后的慎重决定。”任孟山教授说道。

他指出,近年来国家愈加关注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也传递了对博士生培养的相关要求。

研究生学制变化是中国传媒大学落实国家政策和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措施。

事实上,该校在2019年年底对全校硕博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导师们对研究生培养的意见和看法,“每位教师都提出了中肯意见,其中,博士研究生的学制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培养过程中,教师普遍发现三年的时间对于博士生培养比较仓促,延长年限得到了广泛共识。” 任孟山教授分享道。

此外,学校还调研了国内36所A类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我们发现,其中22所高校的博士生培养学制都是4年。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国外大学研究生培养情况。应该说,对于博士生培养,4年是国内外比较常见且正常的学制。”

从中国传媒大学实际培养情况来看,大多数博士生能够在4至5年间完成学业顺利毕业,“这(学制年限)一增一减加强了在校培养阶段的作用,同时避免了过长的学习年限减弱学生学术劲头与热情的弊端。”任孟山教授总结说。


文献阅读 夯实研究生培养基础

除了“大刀阔斧”调整学制年限外,中国传媒大学还创立了基本文献阅读制度以及对应的检测机制,为研究生培养过程引入了严格的淘汰机制。

阅读筑基

“学校在过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通过开题答辩后,发现论文写作困难很大,导致最终论文主题改动较大甚至无法完成只能换题的情况。”

任孟山教授表示,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标尺,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文献积累量不够,学术基础不够扎实。

新设立的基本文献阅读制度对所有研究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博士生的基本文献阅读数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至少有50种;学硕生的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至少有30种;专硕生的基本文献阅读数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至少有20种。

任孟山教授进一步介绍,“基本文献分为基础文献和专业文献两大类。基础文献与学生所学专业的一级学科(或门类)相关,专业文献则细化到学生所学专业和二级学科领域。”

学校冀望这一制度为学生后续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储备足够的学术文献阅读量,同时确保学生知识面不会过于偏离一级学科而丢失学科意识。

※考试把关

基本文献阅读制度将从2020级研究生开始实施,与之对应的,学校制定了该制度的检验方法: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硕士基本文献考试

这两项考试制度名虽不同,实质类似,主要考查学生对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培养单位具体实施,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为期1天半(笔试为1天),硕士基本文献考试为期1天(笔试为半天)。

任孟山教授表示,这项创新的检验制度具有“前置”和“淘汰”两大特征

“前置”即学生需要在学位论文开题前进行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才能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淘汰”则体现在“学生有3次考试机会,如果3次均不及格,学校会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


课程改革 重视学术写作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淘汰机制,严格把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中国传媒大学对学生发表论文的要求“网开一面”,摒弃了硕士生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规定

对此,任孟山教授解释道,“实事求是地讲,发表学术论文对不少硕士生来讲难度太大,作为硬性指标不太合理。但取消不代表不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从新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来看,学校的改革恰恰体现了对研究生写作能力的重视。

博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从政治和英语变为政治和学术写作,学校专门增加了写作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学校将公共外语课改为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课程作为学位课,“学生会阅读更多专业相关的外语文献,相比公共英语课程,学生的英语能力与专业学科更紧密,更利于学生今后在专业层面的交流和应用。”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是以博导组的形式进行培养的,此次改革新增了博导组课程, “让博导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把自己学术研究的经验、体悟和心得分享给博士生。特别是一些在国外获得博士甚至在国内外获得双博士学位但尚未担任责任博导的年轻教师,他们的经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研究思路。”任孟山教授说道。该课程由博导组共同授课,每人负责讲授若干学时。

另外,学校针对博士生还新增了2至3门专业基础课,按照一级学科(艺术学按门类)开设,所有属于该学科的博士生都要修读,“这些课程的开设思路与文献阅读类似,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学科意识。”

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论文写作课纳入了学位课程类,构建了以史、论、法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同时,学校把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课程与公共外语课程同等看待。

如果有学院或培养单位开设了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课,学生修习该课程,可以算作学位学分,也能作为公共课程学分进行计算。

相比博士生和学硕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加偏向实践能力。

经过调研,包括梳理研究生院不同专业专硕培养方案等,学校发现各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差别较大。

从社会需求来看,专硕学生很少会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更多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

因此,对专硕课程的改革方向,学校的总体原则是强化实践课程,全面提升实践课程比例,增加案例式教学课程和创作教学课程。

“当然,学校对专硕课程改革没有‘一刀切’,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最终决定提升的比例和具体做法。”任孟山教授说道。


结语

除本文所述外,中国传媒大学对招生、导师评聘、质量监控以及学科与专业设置等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也作出了重大改革,高度契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该校在新时代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探索之路会如何行进并取得怎样的成效,让我们拭目以待。

往期推荐







01.母胎单身的大学生到底有多少?男生选对象更看脸,是真的吗?| 深读数据

02.专业认证或将遇到这些问题!面对问题,这所高校从3方面发力

03.最高深造率超80%?“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到底有多少读研?







作者 | 麦可思 范春骏
责任编辑 | 麦可思 丁楠


分享点赞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


    关注 麦可思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