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SLG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构建社会化生态成为长胜利器

 

合则胜,分则败——从分工协作到建立玩家社会生态。...

自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国内SLG类手游步入竞争愈发激烈的红海市场。这一方面是因为用户增长即将见底——据游戏工委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游戏用户规模6.6亿人,同比增长1.97%为历年最低;艾瑞咨询去年的报告也显示,SLG用户在全国市场的占比增长不到1.5%,由此可见,新老产品之间的针对现有用户群的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由于2019年以来版号收紧,导致厂商过往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收割用户的策略开始失效,如何保证单款产品的长线收入,创造出能够持续获得高流水的常青树产品,成为许多厂商希望解决的问题。这种市场环境下,《率土之滨》上线5年来一直保持着活跃人数、同时在线、运营收入等各项数据的稳定增长。截止2020年8月下旬,仍稳居App Store畅销榜前10,据作者从网易工作人员得到的消息,本季度《率土之滨》的活跃玩家与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堪称国内手游界的长青树,更是值得其他SLG产品学习的范例。
《率土之滨》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游戏内容的持续更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产品底层设计引导玩家展开的多元化交互,由此构建起的高度社会化玩家生态。不同于早年以数值养成玩法为主的COK like,率土玩家在全自由沙盘玩法的舞台上,形成分工协作、情感羁绊、规范准则等多种交互关系,发展出“融入集体担任不同角色实现共同目标”的社会化生态。而随着《率土之滨》不断被广泛玩家认可,更多SLG手游也开始参考借鉴其设计理念。
从分工开始的社会化生态
根据法国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的理论,社会由资源的不同分配构成,个体又要竭力扩大自己的资源,形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及符号资源的动态转化。《率土之滨》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实际上也印证了布尔迪厄的观点,比如“同盟”作为核心玩法设计之一,就为玩家提供了社会资源运作和竞争的基础——也就是对领土的内政发展和征战。

《率土之滨》不加入同盟的玩家,依然可以通过占领不断资源地块提升自己实力,但是扩展势力的速度会相对缓慢,且无法获得更加良好的PVP体验。这是因为玩家占领的土地有上限,且出征的目的地必须与自己或盟友的领地接壤。玩家想要扩大自己的资源就需要融入群体,帮助同盟升级、扩大势力范围,进而形成“合则胜,分则败”的利益共同体。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曾指出: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分工协作。《率土之滨》的玩法规则同样催生出了玩家的分工协作,以及相应群体的社交关系和文化特色。比如被称为“率土第一次大分工”的攻城战,胜利条件是在一小时内清空守军和城池耐久,否则守军数量会立即恢复,城池耐久也会慢慢恢复。于是玩家就分成不同的群体,指挥官根据情报和战术决定发起总攻的时间,高战力的玩家负责先消灭守军,普通玩家则消耗城池。游戏内越来越细分和专业化的协作分工,让同盟的战斗力愈发强大,玩家因此形成共生共存的小型社会。
在玩家们的分工协作与社交互动下,《率土之滨》开始展现出丰富的社会化特征。正如社会学理论经常提到的“社会关系随客观资源的转变而产生相应变化”,率土玩家构成的“盟与盟”之间的社交关系,同样也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而变动。比如在S2163赛季中,凉益两州联盟势力鼎盛,相较更弱势的扬州一方放出假消息,导致凉益联盟从内部瓦解。之前举棋不定的荆州,见大势已定便立刻倒向扬州,奠定天下一统的大势。这个案例说明,领土军队不仅是玩家的社会资源,关系网络、内部信任、外部支持同样也是。扬州的离间计去掉了凉益联盟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充分印证了布尔迪厄“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信任程度越高,群体规范越明确,该社会发展水平就越高”的关系主义理论。
高度社会化带来的生态秩序
《率土之滨》为玩家提供了建立社会化生态的平台,那么随着玩家社会的发展进步,特有的率土文化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就像古代社会用仁与礼塑造的政治秩序,在不断的战争博弈累积下,玩家们逐渐树立起一系列符合“人心世道”的规则。

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也专门在学术论文《话语政治与怪物政治——透过大众文化重思政治哲学》中,探讨过《率土之滨》独有的“地缘政治文化”。基于有限的土地资源,玩家之间达成默契约法三章,建立了一套专业术语般的政治文化体系。比如:

“主五要三”:主城五格内、要塞三格内为私人领地,他人不可随意侵犯; “借道邮件”:借用他人地块铺路需邮件提前说明告知,并征得被借道方同意;  “下野不沦”:在战局颓败之后,只要敌方主动下野退出当前同盟,我方遵守不赶尽杀绝规则。

《率土之滨》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规则,它们都不是游戏系统定下的,而是玩家们在博弈中逐渐得到的“最大公约数”。玩家在高度社会化的游戏环境下,摸索玩法规则的同时,又同时沉淀凝聚成《率土之滨》的文化。

而在《率土之滨》玩家的文斗中,这种“古战礼仪”式的社交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对内鼓舞士气、对外抨击对手的檄文,引导舆论的史官记录帖,甚至纯活跃气氛的诗词歌赋等,都涌现出不少精品佳作,率土玩家檄文甚至还参加了国家图书馆的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在《率土之滨》中诞生的玩家作品,以诗歌、檄文、历史典故等传统文化为形态,承载的则是现代玩家的精神内核,其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正能量价值受到大众肯定,也让众多SLG乃至MMORPG产品纷纷借鉴效仿。
社会化生态源于玩家群体精英化
《率土之滨》的社会化生态近年被多位学者研究,比如在学界颇有影响力的刊物《探索与争鸣》,就刊登了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吴冠军教授的论文。论文中指出,玩家在游戏中可以自发地发展“文明”、形成小社会,正是该产品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吴冠军教授借《率土之滨》案例讲解东方政治


《率土之滨》之所以能构建其特殊的文化生态,并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一方面因为游戏全自由沙盘玩法给玩家提供自由发挥的充足空间,另一方面则是率土玩家群体的“高精尖”。在2015年游戏上线初期,《率土之滨》开创性玩法也经历一段玩家筛选的过程,而完成筛选之后游戏留下了一批乐于主动钻研、思考和处理复杂关系的玩家,最终成为率土玩家社会化生态的中坚力量。

据伽马数据显示,《率土之滨》核心玩家群体的年龄普遍在25至40岁之间,以平均学历和职业领域来看,大多属于精英阶层——换而言之,率土玩家的核心群体拥有更为成熟的心态及阅历。基于现实中的阅历,精英玩家们也很快意识到社交关系网在游戏中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积极扮演盟主、指挥官、外交官等身份,将战力和效率发挥到最高,也由此开启了精英玩家主导游戏规则和社交生态的SLG手游新篇章。
结语
《率土之滨》在社会化生态上难以复制的一点则在于,从上线之初到现在,玩家对游戏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建立认知,官方引导玩家适应这种全新的社会化生态,同时还要进行产品完善更新。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积累沉淀,《率土之滨》得以形成良性循环,用户数量、在线时长、收入排名等数据不断提升,上线五年后,在稳居国内App Store戏畅销榜前10的情况下,持续创下各项数据的历史新高。

随着近年国内市场用户增长放缓,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构建玩家社会化生态的《率土之滨》则由于长期保持稳定增收,愈发受到业内关注,产品设计也开始被后来者所借鉴。想要在已成红海市场的SLG品类中突围,那么无论是产品环节还是运营都不能有短板出现。纵观《率土之滨》多年来的成长曲线,一步一步从iOS畅销榜的腰部走向头部,可以预见在未来对玩家群体的争夺中,能否构建丰富多元的游戏生态将是SLG手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关注 手游矩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