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是“恶魔”,向左是天使:是什么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记得星标我哟,不然就找不到我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卡卡辛


开学已经一周了,老母亲们又要面临各种崩溃了。

最难逃过的一关就是辅导作业了。

理想中的娃做作业:正襟危坐,认真思考,自觉自律。

而现实呢,自从坐到书桌前,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愣是把一个小时的作业拖到三个小时还写不完。

一道题讲了几遍,孩子还发出一句“啊?”,此时情绪彻底崩溃!
于是在一顿大吼大叫过后,自己差点被气得犯了高血压,孩子还委屈得不行。

“怎么别人家孩子都是来报恩的,自己偏偏生了个索命鬼?”这样的疑问简直是老母亲的共同难题。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报恩的,只是有时我们用错了方法,才导致和孩子“相爱相杀”。

没有天生的“恶魔”孩子,只是在于父母是如何用智慧把“恶魔”变回“天使”。
1

减少吼叫的次数,学会“积极暂停”法
为什么总是忍不住吼孩子?这大概是父母的千古难题。

《安家》中那位著名的狮吼功妈妈代言人,苏天培妈妈一言不合就开吼。

每次吼起来,儿子要么是梗着脖子没反应,说的再急了,直接扔下书包就跑,睬都不睬她。
“你跟我是仇人是不是”?苏妈妈撕心裂肺的这一句戳痛了多少屏幕前父母的心。

我们满心是爱,到了嘴边却成了最伤人的咆哮指责。

很多时候, 孩子的叛逆都是被我们吼出来的。
众多研究表明,长期对孩子发脾气、吼叫,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也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道理做父母的都懂,但是我们要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做到零吼叫,真的不容易。那么该如何减少这种高声教育呢?

在《正面管教》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词“ 积极暂停”

积极的暂停是指当情绪不好,比如生气、伤心、沮丧时,不沉浸在这些情绪里,而是想办法从这些情绪里面跳出来。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冷静期,过后再来处理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和自己分别设置单独的冷静空间,这样能避免大部分的情绪冲突。

在孩子的行为惹我们生气时, 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非常生气,需要一点时间安静地待一会儿。我不想说话并不代表我不喜欢你了,等我冷静下来我再跟你聊。”

这样做的作用是要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父母并不会因为生气而讨厌他们,抛弃他们。

在育儿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永远做到100分。

我们能做的,当要大吼大叫时, 回想一下曾是孩子的自己,也会犯错,也会倔强不听话,那个时候的自己对父母的吼叫有多么害怕和恐惧。
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善良弱小,世界的中心只有爸爸和妈妈。

不要让我们的大吼大叫成为伤害他们的原罪,一个没被温柔对待过的孩子,是永远不会与这个世界好好对话的。
2

“恶魔”需要爱感化,不靠棍棒去换皮
父母觉得,打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的手段的确非常地实用有效,但孩子真的是“知错就改”了吗?

在这乖巧的背后,孩子并没有建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反而受到了心灵创伤,最终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观察四周那些习惯使用暴力教育孩子的父母,无一例外都是在童年被同样对待长大的。

看过一张非常恐怖的图片,当那个从小挨打的孩子长大后,他回视童年那个受伤的小孩时,渐渐变得冷漠阴郁。
直到他变成了爸爸,面对孩子同样高高举起了手臂,狰狞的面孔与当年的父亲如出一辙。

暴力,成了一个教育的死循环。

最让人痛心的是,被打的孩子在在恐惧和疼痛中,暂时学会了屈服。当他们越大,就会越反抗父母。因为,从体力上不再占优势的父母,此时已经打不动他们了。

亲子关系落得这样的下场,实在让人痛心。怎么能避免棍棒教育,其实无非遵循这两点:

01当孩子不是犯了什么原则性错误时,用宽容调动孩子的内疚感。

父母的宽容与接纳,是要让孩子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同时,又从父母眼中看到了接纳与爱,这样他们会产生愧疚感。而这份愧疚能促使他们努力不再去犯错误。
02当孩子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时,要有方式地进行惩罚。

比如之前美国一位妈妈,因为女儿霸凌同学,她剪掉了她的头发,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她,你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你顶着这样的头发,也去学校感受一下被嘲笑的痛苦。

这也就是所谓的“自作自受”,让孩子在错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中去自己体验不快或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正错误。

教育孩子有无数种方法,最低等的做法就是棍棒教育。

不如像“国际不打小孩日”的口号所说的那样:“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3

看到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适时表扬


从来没有被父母表扬过是什么感受?

知乎网友@紫苏曾经说过,自己从小到大,从没听到过父母的表扬。

不管是考了第一名还是上了重点高中,她从来没有听过父母一次夸奖,记忆中的他们永远都是冷冰冰地提醒她不要得意忘形。

紫苏与父母的这种相处模式,像极了大多数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孩子永远在等着父母的一句表扬,而父母则认为孩子可以做得“更好”,表扬这样的话在大多数时候都难以从他们口中听到。

于是很多的孩子就像紫苏一样,他们与父母的关系若近若离,习惯否定自己,甚至患上“习得性无助”。

因为在孩子看来,自己的任何努力都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那么努力本身也就没有必要了。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说:“鼓励表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孩子几乎所有不当行为的原因,都可以认为是缺乏适当的鼓励表扬。”

我们这一代父母,越来越懂得科学育儿的重要性,被众多育儿书科普后,也懂得表扬对孩子的重要性。

然而,有时候我们的表扬方式其实是错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宝宝真聪明”“太棒了”“你太厉害了”之类的话,就是空泛不走心的表扬,不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抓住孩子每次进步的地方,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

这相当于向孩子传达出一个信号:父母喜欢和欣赏他的进步,也能接受他的局限和不足。
这样的表扬方式才能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让他们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不断进步和提高的。
曾经看过一篇名为《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的小说,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笔下的主人公在濒死的幻觉中回到了童年,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游乐园中,幼年的他张着双臂大喊:“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
来自于父母的表扬与肯定,终将伴随我们这一生。

从现在起,我们多看看孩子的进步,把每一次的进步放大,给予适时适度地表扬,真的可以收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养育这条路,的确辛苦也不容易。要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父母倾注心血与智慧。

而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左边的路是变成天使,右边的路是成为恶魔。而他们人生方向的导航,永远是父母的那句,向左走,向右走。

黑板
粉笔
我和你

9月10日

教师节快乐
老师,您辛苦了
更多热文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鹰爸用“金钱奖励”教出“天才裸跑弟”?

小心,盲目模仿隐患多!



▲七万块 “预售” 腹中胎儿:

人贩子手中72%的孩子竟是被父母主动售卖!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关注 超级育儿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