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中国最美的大草原

 

不赶什么浪潮,x0a也不搭什么船,x0a有自己的一片海...







我的家乡,是南方的一个小城,秋的气息总是淡淡的,可能偶尔几片黄叶飘落,一夜间变凉,冬天就来了。

闲暇时和北方朋友聊天,她说她们那里的秋天总是来得很急,就像是夏天在一夜之间变了脸。一到秋天草原大地便是一片金黄,坐在辽阔的草原里,放眼远眺不远处的林区,可看到万山红遍,层林渐染,美得宛若一幅油画。

于是九月中旬的一天,我开启了一场跨越四千公里的旅行。



前言

年少时,呼伦贝尔在记忆里就仅仅是一片大草原,草原上有很多蒙古包还有牛羊。后来喜欢上看电影,闲暇时看过几部与呼伦贝尔有关或在那取景的电影,才知道它远比我记忆里丰满得多。

下面列举了几部与呼伦贝尔有关的电影(图源于电影,若侵必删)





























































呼伦贝尔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下面我将地图大致分为南北线两个区域,其实是没有严格的南北线之分,北线主要是草原+森林+边防卡线,南线主要是森林( 阿尔山 +柴河)。

呼伦贝尔旅行的线路都是大同小异,不同的师傅/俱乐部可能会自己开发的一些小众景点,所以大家就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规划的旅行时间去选择线路。我们这次旅行大致走过的线路图如下。




恩和

初遇恩和,下车,抬头,天是高远的、湛蓝的,那朵朵白云像是要坠落一样。“哼哧,哼哧”踏着轻快的步伐,跟着导航走向青旅。

远处,秋风吹进了北方的田野,大地已是一片金黄;近处,拴在木桩上的牛,踹了踹泥地,哞哞地叫着……啊!我终于到恩和了!
▼青旅外的小院子(养着小羊哦)


登记,入住,一路小跑进了我的房间,我想淡季旅行的好处便是——八人间硬生生变成了我一个人和一位义工阿姨的豪华套房。

午后短暂的休息,驱赶了多日来赶车的疲倦。拿着相机沿着哈乌尔河向上游走去,太阳已经渐渐落下,河上镀上了一层金黄,远处草原上,马儿悠闲地摇着尾巴吃着草,炊烟从小屋上蒸腾再飘散而去,除了风声、水声、呼吸声之外,小镇安静得过分。

坐在最近的山头,看着不远处静静的村庄,生活在这里,不繁、不杂、不吵、不闹。







微风拂过脸颊,天空慢慢蕴上了一层绛紫色,就让我沉醉在这一刻吧。



在恩和,睡到自然醒的感觉真好。喝一杯新鲜挤出来的牛奶,咬一口大列巴,看着玻璃落地窗外,院内圈起来的小绵羊咩咩地吃着嫩草,新一天就这样美好的开始。



恩和全称叫做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村子里都是典型的俄式木砌成的房子,叫做“木刻楞”。屋子用原木交错叠建的,原木之间还会垫有苔藓,屋顶是铁皮覆盖着,门窗边框有些会用彩色漆绘。









傍晚的斜阳格外肃静,远处的马背衬晴空,斜阳将马上下每一处凹凸起伏都切割成阴阳向背的美丽局部,近处的奶牛晃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嫩草。





王小波的《万寿寺》里有句话写道:“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 那对于此刻的我来说,那诗意般的世界就是恩和 。





顿时间想起了泰戈尔《生如夏花》中的一段: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的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还在乎拥有什么



虽在冬天的漠河领略过它的纯洁美好,但此刻深秋时节,也仍然是对它迷恋到不行。疏忽间有鸟儿打我的头上掠过,飞向远处的深林,然后白桦林里又是一片深寂,只有桦叶在风中萧萧而鸣。





走出白桦林,不由得加快步伐,云雾轻拂过黛山,橘黄色余晖点缀在其间,远处山头上的原始森林,一个小时以前还沐浴在九月末的暖日里,现在却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慢慢地失去了轮廓……








草垛、秋风、额尔古纳的黄昏


在呼伦贝尔的第四天,我终于和此行拼车的小伙伴汇合了。

当车缓缓行驶上道路,道路两旁视野渐渐开阔起来,远处草原上分散有好多大大小小金黄色的干草垛,卷得整整齐齐,犹如棉花糖一样,看起来十分有弹性。呼伦贝尔的浪漫,也许是要在秋天这个季节里,才显得更加独特与充满诱惑。



曾在攻略的照片里见过无数次的草垛,就这样在眼前,忍不住扑上去,哎呀,深深地嗅了一下,大自然的味道窜进鼻子里!啊!不过现在想起来当时扑上去的时候,还是有点扎脸!

环着草垛走了几圈,仍然沉浸在对它扎成如此方整的模样的感叹中,也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游牧民族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在那时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嗯,应该是这样。



坐上车后,继续向远方开去。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单一的黄色,一棵树木都没有的草原,广阔却让人不感到疲倦。深秋的原野一片宁静,闭上眼,当秋风吹进了北方的田野,大地便是一片金黄,风一吹,稍高的牧草随风摇荡,发出沙沙的声响,牛羊则悠闲地吃着草。

如《敕勒歌》中所写的:“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棕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出了无名草原,车又缓缓开上马路。过了收费站后,又往山上开去。在无名山上,蹲坐着看朔风乍起,荒草摇曳, “获得幸福的秘密,便是与时间坦然相处。”







坐上车,看车窗外,一个小时前还清亮的天,顿时间变得模糊不清。

车玻璃像是给这个绝美的日落加上一层专属的滤镜,夕阳慢慢靠近远处的山丘,一抹斜阳亲吻着这片土地,山丘上的风车转呀,转呀!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不多,偶觉此刻深秋时节无名山上看到的夕阳西下时的黄昏。这黄昏如若搭配上伊莎贝拉里的《A Story in Macau(终曲)》,真是绝佳。

感觉一切都是慢镜头,远处山的草丛里好似有一个迷你魔法小镇,街道上异界的商人们忙着推销兜售自己从其他地方收集而来的奇珍异宝,橱窗里的音乐盒玩偶轻歌曼舞,在这略微暧昧的日落,有一群小精灵正要去赴一场盛会,他们穿着华丽优雅的礼服,提着裙摆,走向那个远方的古堡。

而远处缓缓驶来一辆南瓜马车,哦,它载着收到邀请函的人类世界的先生女士前来参加这场一年一度的盛会……





太阳慢慢地失去了轮廓,一切都那样迅疾,甚至不留瞬间的余裕,变成一弯金梳,一粒光点,终于落入地下,落日尚有余晖,群山变得浓紫,而天边由金黄变得橙红,而后焦褐。

今天晚上要住在额尔古纳。


白桦林
正午时分,大兴安岭深处的此片森林就像一位可爱的老太太,在轻摇的摇椅上,晒着午时暖和的太阳,慵懒地酣睡着。



步子放缓,林地被厚厚的枯叶覆盖着,走在上面软软的,像是进入老太太一个柔软的梦里。



往深处走,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有的树梢上还剩下被秋风吹完留下的两三片叶子,在阳光里闪着光,而光还过缝隙撒在林地里的枯木上,电影《人生果实》当中有一句旁白贯穿始终:“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在那么多不可控的事物中,这些遵循时节而变动的万物,提醒着人们地球周转,四季更替,都会过去,都会重逢。

席地而坐,微风袭来,桦叶涌动,嘘,就做个安静的聆听者,听微风和树叶快乐地交头私语,看阳光和时光在缝隙中自由地流淌。啊,真是悠哉的很。



偶然在棕黄的枯叶中看到一抹红,那是红枫叶呀!真是好看极了!



进入白桦林前





离开白桦林后








奇乾
坐在疾驰的车里去往奇乾,前方的公路默默向林区的深处延伸。一片又一片的白桦林在公路的两旁林立着。

车内——
“风月难扯,离合不骚
层楼终究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
你我山前没相见,山后别相逢”
歌放了一路,而我现在脑海里想起的只有这首郭源潮。

窗外——

暮色渐渐笼罩天空,仿佛哪里敲响了轻柔的收工钟声,一切都转为悠悠的沉静,唧唧喳喳的声音如黄昏归巢的鸟儿,安静了下来。





在村子的时间很短,中午前就要离开。晨起透过窗看外面,雾还未散去,太阳被裹在轻纱般的薄光里,背上相机,轻推开门,院子里,风收集的落叶,这里一堆,那里一簇,静静地伏在地面,默默无声。

奇乾依然在碧碧的朝雾中酣眠,我向村的深处走去。

“山谷的薄雾吻着烟霞”,所见之处,无不带有一种凄清的冷色。一切美得特别不真实,沿着村道向额尔古纳河的方向走,站在栅栏边看着河对面俄罗斯的原始森林。



抬头望天,高远、玲珑、湛蓝。阳光,清澄、美丽。

而蓝天下,大地的色彩也是非常浓郁的。放眼远眺,层林渐染,这斑驳的秋色,恍若是泼墨染成的一般,干燥凉爽的风轻拂耳朵,吹过河,吹过叶子簌簌地响。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

额尔古纳市奇乾村位于额尔古纳河支流奇乾河入口处,是中国最靠近俄罗斯的边陲村落,在额尔古纳河边立着一块边境铁丝网,河界对岸是被雾气掩盖着的俄罗斯无人森林。对岸尚在沉睡,而这边的村庄却已经醒来。





往回走,晨雾散去,阳光洒遍了整个村子,村子依旧非常的安静。这里好似永远都是慢条斯理的形象,瘫软在木屋前面的小狼狗慵懒地晒着暖阳,也不会对我们叫唤;围栏内堆满木柴,规规矩矩,干干净净,自带一种鲜活的生活气息。

阳光下躁动的尘埃,将老房子的空虚填满。虽然没有细腻的文字去描写它,但是当我走在这村落里时,觉得一切都是新奇而又可爱的。野鸭嘎嘎嘎地鸣叫着,踏碎朝日,扑向水中。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明净透亮的天空,那朵朵倦舒的白云像是要坠落一样,总有一种伸手就能够触摸到的感觉。

远处草原上,牛儿悠闲地吃着草,阳光洒在它们身上,秋风里揉进了秘密,莫名的情愫,对的人会将它带走。山林的秋天是慵懒和闲散的,像藏进一处都市桃花源,能轻松荒废掉大半日。









站在草原里,看着那棵孤独的树。

想起曾经拜读过的里尔克的《秋日》:“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这是北岛先生在《给孩子的诗》中选录了里尔克的两首诗的其中之一。看了几个翻译版本,还是比较喜欢北岛先生的版本。

点评解析中有句我特别喜欢:读书写信徘徊,这些景象不正是一个漂泊者寂寥的倾诉么?一句落叶纷飞,给读者一种空灵而幽怨的意象,在深秋的落叶中看见满天飞舞的落叶,一个在小径里痴痴独行的人儿,凸现了更深的凄切感。这总是让我感觉到电影镜头常常使用大自然的风起云涌带给人类的心灵冲击,却在一种平静的压抑中收场。

我想里尔克一生的主题——永远寻找故乡。在一生的寻找与漂泊中,却在此时只能等待与漫游,难免是有点凄凉,“就醒来”,在遥望中的激情,也是想触动读者们去正视现在生活中所处困境,努力积极地生活吧。顿时又觉得它不孤独,它活出了自我呀!



“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白鹿岛,黑山头,满洲里
离开奇乾,便往黑山头方向赶车,路上在一个观景台处短暂停留。





白鹿岛


边防公路





边防公路,黑山头-满洲里段


黑山头



黑山头


黑山头

从黑山头出发,我们往行程的最后一站—— 满洲里开去。初识满洲里这个地名,是因为《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电影,满洲里到底有什么呢?

电影开场是这样一段怪诞的独白——

“听说满洲里动物园里有一只大象,它他妈就整天就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是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在那,不知道,然后好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要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这部电影很长,230分钟。电影的前200分钟,叙述了四个主人公(老金、韦布、于城、黄玲)的故事,在这里也不展开来描写,他们多多少少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成了无处可去的孤独灵魂,所以想去满洲里看大象。影片的最后,老金、韦布、黄玲最后坐上了去满洲里的车,车晃悠地在大山里停了下来,他们在汽车灯光里中踢毽子,而远处的黑暗传来了象鸣……



到达满洲里已是傍晚,收拾完东西以后天已经黑了。和拼车的小伙伴一起去吃了一顿地道的卢布里西餐;再找了一个清吧,喝了一款叫不出名的精酿,可惜那晚没有驻唱。



中俄边境的满洲里,一个迷幻而又有几分情调的城市。在满洲里停留的时间也是很短,独自一人又挤了点时间在城里逛了逛。

对这座城市的第一感觉就是——充满了对外来文化的热情。随处可见的各种俄式风情的建筑,市中心大多都是俄罗斯商品店,卖着俄罗斯民族服饰、套娃、零食,甚至餐厅几乎雇佣的是俄罗斯服务员。还有白天走在街上,随处可见金发碧眼高鼻梁的行人。





晚上闲逛时,总想着这座城市的某处会不会出现二十世纪电影里的画面?昏黄的镜头,原木色调的派对大厅,爵士乐队手里的乐器闪着金光,女士们梳着利落的小卷发,穿着夸张的晚礼服,在爵士乐里摇曳生姿,男士们一手握着威士忌,轻呼烟圈,狭小的空间,烟雾缭绕,光芒四照。



可是淡季的满洲里,虽提供了许多现代化设施,但在没有大量游客填充下,总显得有些空荡落寞。

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在研究满洲里中俄社区的人际问题时,人类学家 Ivan Peshkov 指出,该城镇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脱离历史和时间的空虚感。建筑和其他文化象征,缺乏对过往任何有意义的联结,其后果就是,过去“不仅是现在的筹码,更成为未来经济预期的筹码”。灯火通明的满洲里,伪装出活力、现代化和繁荣的景象,它按着国家对全球化边境城市的愿景而生。但人们却无法避免那种游离之外的不适感。”

行程的最后,我也到了满洲里 ,那里没有大象,可是我想我找到了那个答案……


呼伦湖










以上就是呼伦贝尔这篇游记的全部内容。

因为疫情,学校没开学,用这时间整理了呼伦贝尔的旅行游记,感谢大家看了我的游记。那么就等到疫情结束后,摘下口罩,一起去呼伦贝尔大草原呼吸新鲜的空气!去奔跑玩耍吧!

最后,前路漫漫,希望大家:
不赶什么浪潮
也不搭什么船
有自己的一片海。

正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版权声明:除特殊注明,本文所有图文内容均为作者 小李不苦  原创,访问者可将本文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作者的合法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不注明作者及文章出处等,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必须征得作者的书面许可,侵权必究。

长按二维码关注视频号
带你徒步世界
每天一分钟原创优质短视频
与你分享户外的精彩
点击下面小程序
报名“呼伦贝尔徒步节”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徒步中国》活动

↓↓


    关注 徒步中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