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敢”孩子退缩怎么办?家长第一反应很重要,别做错了

 



文|秘籍君

“妈妈,我不敢!”

省实验的游泳池边,我刚停下来歇会儿,就听到了这么一声大喊。扭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正死扒着游泳池边的扶手不肯下水,宝妈则在泳池里站着,明显在催着孩子学游泳。奈何小家伙非常恐惧,死也不肯下,宝爸气得都想踹他下水了,挡不住孩子一声声“妈妈我怕,我不敢”,最终还是放弃。



我在旁边看得摇头,孩子感到恐惧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很重要,这对父母明显做的不对。与其放弃或者把孩子一脚踹下水,不如了解清楚孩子恐惧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做错了,就相当于浪费一次成长的好机会。



孩子为何会产生恐惧心理

①缺乏对外界的认知,恐惧源于未知

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感便是恐惧;最古老而强烈的恐惧,则源自未知。

——克拉夫特《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

十八九世纪曾出现过著名的《泛灵心理》理论,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孩子们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源自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不健全,妄图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去概括外界的客观存在,由此才产生了很多怪力乱神的说法。

对于皮亚杰的理论,我持赞同态度,并认为该理论同样可以应用到恐惧心理中。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的恐惧害怕是源于不知情,或许是未曾体验过,或许是不认可,知识匮乏之下带来的情绪便成了“恐惧”,因为未知,所以惊慌。

②源于自身经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我国古代的一句谚语,讲述的是一个人被蛇咬了以后,十年里看到井里的绳子都感到恐惧。故事说明了不好的经历会给人带来多大的心理阴影,小孩子更是如此。

儿童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童年阴影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小时候若经历不好的事情,孩子就会对类似的外界事物感到恐惧,任何会触发孩子心理阴影的存在都会导致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加上小孩子的思维比较发散,情绪表现更加激烈实属正常。



③受周围负面情绪的影响,与自己相联系

说到恐惧心理,我就忍不住对老公产生埋怨。只因我家乐乐早年也是胆大爱冒险的运动儿童,却因为和老公一起看了某部恐怖片后变得胆小如鼠。现在乐乐不光怕黑,还抵触任何与海洋相关的事物,连海洋馆都不肯去。

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影响之深。如果你家孩子对某项事物突然产生恐惧,大多是因为听到了什么,又或者见到了什么。家长要做的并非是逼迫,而是理解,再通过交流去明白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家长要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恐惧?

①搞清楚孩子的恐惧根源

很多家长只知道孩子胆小,却没有分析过后面的根源。以泳池的一家三口为例,后续我跟小朋友聊天,才得知对方曾在澡堂子里溺过水,当时是外人发现的,把他拉了上来。而父母明显不知道他的这段经历,单纯以为孩子是怕水所致。

这就属于双方信息不对等,家长搞不清楚孩子的恐惧根源,怕是下次再学游泳依旧难成功,甚至会怪罪孩子太过胆小。



②不要对孩子过分苛责

以泳池一家三口为例,父母在知道孩子恐惧的根源后,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认识水,并教会孩子控制水的方法。

说白了,小孩子曾经溺水却未曾得到任何安慰是家长的失误,如今会对水感到恐惧实属正常,家长只有先纠正孩子对水的认识,才能消弭孩子心中的恐惧。

同时,在帮助孩子消除恐惧的过程中,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苛责,更不能用“人家都不怕就你胆小”,这样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③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他,会永远陪伴在他的身边。无论将来遇上什么事,爸爸妈妈会是他永久的避风港,遇上任何困难都可以向父母求助,以此来达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感。

只有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足够亲密,孩子面对恐惧时的底气才越足,因为明白自己身后站着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双亲,才能变得更加自信大胆。

【话题讨论:大家在孩子害怕时都有什么反应呢?】


    关注 育儿须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