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云医疗 “互联网+”赋能iHEC,开启区域化血压管理新思路

 

如何采用更为有效的模式开展高血压管理,是目前世界范围最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之一;传统的管理方法在进一步提高“三...

如何采用更为有效的模式开展高血压管理,是目前世界范围最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之一;传统的管理方法在进一步提高“三率”、患者依从性及诊疗系统整体效能方面已经遇到“瓶颈”,而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的出现,为新时代高血压管理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崭新思路。2019年1月正式推动的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目前已在全国23个城市落地,吸引了超过200家医院加入到iHEC项目的规划建设队伍之中。iHEC在建立院内院外一体化管理架构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我们应如何认识和理解iHEC并切实推动区域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建设?近期,《门诊》先后邀请了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程文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兼心内科主任牟建军教授、广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顾永林教授,就iHEC建设对提高我国高血压“三率”的重要意义及区域iHEC项目的建设思路、应用价值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
应用iHEC | 推动院内外
一体化全方位血压管理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程文立教授:我国现有高血压患病人数多达2.45亿,其控制率却仅为16.8%,这与发达国家50%-80%的达标率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青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10年前增长了近10倍。目前来看,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对自身疾病认知不足、发病诱因不明确等问题,而这一点在青年患病人群中尤为突出。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缺乏足够坚持,治疗惰性问题显著,漏服药物、自行停药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也是导致靶器官损伤进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患者依从性不佳、存在认知盲区,与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到位有关,同时,基层医疗单位高血压专科人员不足、资源设备紧缺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加强院内外患者管理力度,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在“互联网+”医疗模式盛行的今天,我院“与时俱进”,率先引入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从整体结构框架来看,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主要由四部分构成:(1)规范化的诊室血压测量;(2)规范化的诊室外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测量;(3) 规范化的血管结构与功能检测和评估;(4)规范化的病因学分型诊治。随着项目的建设落成,iHEC平台的优势与价值也在日常工作中逐渐显现。

iHEC给我们的血压管理带来重大改变:

  • 通过将患者的日常管理与医师的随诊、复查相结合,iHEC成功地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互相沟通的稳定纽带。
  • 在iHEC云平台的支持下,医师只需登录终端即可方便快捷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管理数据。
  • 患者无需到院挂号,在家中完成血压测量后即可快速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存储,以供随时查询,不仅减轻了就诊负担,也更有益于医患双方对病情的把握与评估。
  • 同时,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患者更易选择固定的诊疗单位或诊疗医生,这对加强患者管理力度、改善治疗依从性、实现患者的精准化管理以及提高高血压治疗达标率来说意义显著。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在iHEC项目的推动下,家庭血压监测手段将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与接受,而云平台的建立则为打破院内外信息隔阂、实现闭环式的全方位一体化血压管理创造了契机。随着可穿戴设备的进步以及5G时代的到来,可以预见,未来将涌现更多全方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疾病管理方式。当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以iHEC为代表的智慧化高血压管理体系在未来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提升,为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更精细化、更全面的技术支撑,为大众带来更多获益!
借助iHEC | 实现“1+X”
规范化院内管理体系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顾永林院长:来自高血压、高脂血症、COPD等诸多慢性疾病的潜在威胁始终“萦绕”在每一位居民身边,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高血压。就当前国情来看,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差异巨大、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要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的血压管理标准难度极大。同时,种种数据都表明,我国高血压防治的薄弱点在基层,2016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远高于城市,而高血压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加强基层高血压管控力度,提高基层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具有极为重要的健康战略意义。在我市的基层调研过程中,我院团队逐渐发现,广安市内的高血压防治情况其实与全国形势相似,基层群众的高血压“三率”同样显著低于广安市内居民。在院内工作繁忙、医务工作人员紧缺及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院内与基层的有效互动、构建全周期、规范化血压管理模式是我院多年来一直反复思索的一个问题

我院为此特意引入了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并先行院内试点,而后推广至整个广安市。我院对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应用:

  • 借助于iHEC平台,我院将全体住院患者均纳入了院内互联网信息管理体系,并为每个科室都配备经由国际标准认证的标准血压计,从而实现了一个中心端+多个终端,即“1+X”的规范化院内管理体系。
  • 另外,为扩大管理人群规模,我院还在门诊区域配备了自动化血压监测设备,以便将门诊患者及体检中心的患者全部纳入iHEC智慧化管理体系之中。
  • 未来,我院还将在基层医疗单位设立更多血压测量终端,由基层医务工作者引导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并上传至云端汇总统计,以便后续的规范化管理,从而达到区域一体化管理目标。


iHEC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当然,在iHEC的建设落实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尽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血压管理注入了“活力”,然而,在不同区域,不同生活层次的居民对于互联网的了解和使用程度相差甚远。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利用最新的iHEC平台自主进行血压测量、数据上传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而言,可能就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我们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关键问题之一是居民对iHEC项目的理解及应用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在建设iHEC的同时,应对基层医疗工作者进行全面培训,由这些工作人员充当中间“载体”,引导基层高血压患者在当地的卫生所或中心卫生院测量血压并上传到平台。这对iHEC在基层单位的建设推广及基层高血压“三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构建省级iHEC | 提升整个
陕西省的高血压管理水平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牟建军院长: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在不断呼吁控制高血压,提高达标率,但遗憾的是,无论是高血压的总体控制率,还是确诊患者的控制率,目前都远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WHO曾给出如下三点建议:提高各级医师的诊治能力、改善患者依从性、加强血压管理的可及性。对于提高各级医师的诊治能力、改善患者依从性,我国已践行多年,唯在血压管理的可及性方面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所谓可及性:一为人群检测的可及性,意指临床医师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或路径筛查识别出潜在的高血压患者;二为血压测量的可及性,即患者能够随时快捷地进行血压测量;三为药物的可及性,即患者是否能够方便获取所需的降压药物。

在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中,这种可及性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传统血压管理模式对可及性的提升效果甚微,而在互联网、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智慧化、信息化手段无疑为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患交流以及规范院内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正是在这一大潮流之下,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应运而生,对高血压患者人群的监测、指导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全新定义

不同于简单的模式化引入,我院在iHEC落地之初,就已想建设覆盖全省的区域性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体系。

我们建设iHEC的基本条件:

  • 在既往的陕西省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以及陕西省“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工作中,我院积累掌握了大量省内高血压患病趋势、患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的一手材料。
  • 同时,作为陕西省心血管病质量控制中心,我院对于陕西省内各级医院或医疗机构内高血压相关人才队伍的了解也更为全面。
  • 另外,我院常与省政府下发的各类公共卫生项目相对接,如目前正在开展之中的医养结合为基础的基层慢病管理项目。


以上种种,都为省级iHEC平台体系的落地建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院将iHEC建设工作与政府下发的公共卫生项目相结合,数次组织举办高血压专科学术会议、综合性会议及iHEC建设专题会议,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学科主任沟通协调,帮助iHEC走进各个地市级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全省范围内的iHEC综合管理体系。

iHEC项目的建设和应用,缓解了我们以往一直未能解决的诸多难题:

  • 凭借这种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延伸,iHEC项目的开展使得大城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优秀医疗资源真正下沉至基层、社区;
  • 甚至在家庭,高血压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省级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
  • 不仅使患者就医更为简便,更让患者节省了大笔就医成本;
  •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


未来,我院仍将大力推动iHEC项目的建设落实,希望在未来3-5年内,我们能够在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包括在陕南、陕北各地市级区域,建设区域性iHEC项目平台,使之服务于更多基层患者、基层医师及基层医疗机构,继而全面提升整个陕西省的高血压管理水平,造福于全省人民
以人为本 | iHEC助力
全国范围内“三率”达标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王继光教授:作为一种全新的血压管理模式,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并非单纯的科学研究平台,主要目的也不是采集数据,而是令所有高血压医师和患者的日常诊疗管理工作完全转移至该平台上,确保院内外管理的规范化、一体化、统一化。

自2019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iHEC已入驻全国23个城市,吸引了超过200家医院加盟,后续还将有更多已签订合约的医院逐步加入iHEC平台的建设推广队伍之中。借助于云端数据库,iHEC平台致力于在各个城市打造以1个大型医疗中心与多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1+X”院外管理模式,促成各个医疗单位之间的信息整合与连通:对于大中心而言,基层单位就像无数个看不见的“触手”一般,能够更为有效地监督和指导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随访;而基层单位无法完成的规范化靶器官评估和病因学分型诊治等工作则是大型医疗中心所应负担的“责任”。这种清晰的功能分层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中心与基层卫生单位职能,同时也是iHEC“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健康管理理念的最好体现。

为唤起社会大众对高血压管控的关心和重视,中国高血压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联合制定了中国高血压控制行动计划,举办了诸如5月血压测量月等一系列高血压宣传教育活动,力图在人流密集区域搭建类似于“电话亭”的血压测量平台,为更多老百姓随时随地了解自身血压水平创造可能。目前,这种血压测量平台已成功入驻浦东与虹桥国际机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民众自主测量血压,发现识别了大量潜在的三级高血压人群。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虽然iHEC平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日趋完善,但离全面覆盖全国(包括偏远地域)尚有很长一段距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拥有2000多个县域的大国,iHEC的推广建设之路注定漫长而充满挑战。

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社会老龄化趋势,在未来30年内,老年人口数量将从现有的2亿多增长至5-6亿,高血压患者数量也将大幅增加,整个社会的医疗需求将增加2倍以上,这对我国的医保卫生系统而言是一个极为沉重、无法负担的压力。在过去30年间,我国的高血压控制率提升了10%,而这一增长速度显然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峻挑战。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加快速度,竭尽全力在接下来的10年内实现高血压三率显著提高。

在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以及国家意志、国家能力的鼎力支持下,我国已经完全具备了大规模推广落实这种健康管理模式的基础条件,剩下的则有赖广大高血压专业人员一起努力。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构想的支持下,未来iHEC网络或将进一步扩大,在覆盖全国区域范围的同时走出国门,为更多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带来获益!
寄语未来 | iHEC帮助
提升国民心血管健康水平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iHEC已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建设成功,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网络覆盖,开创了高血压管理新模式,为深化分级诊疗、推动双向转诊提供了莫大助力。面向未来,iHEC建设网络还将继续深入偏远地域,促进基层、农村地区高血压三率的提升,为完善和优化我国的整体血压管理模式而不懈努力。作为项目创始人,王继光教授衷心寄语道: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iHEC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我国的高血压专业能力,并在国家意志和技术的支持下,最终实现我国心血管健康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显著减少甚至完全避免各种终末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社会和患者群体的共同诉求,更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光荣责任!

延伸阅读
走近“云”医疗 | 赵耀:深耕慢病管理,紧握智慧化医疗大未来

走近“云”医疗 | 智慧化的CWMC,呵护您的“肺”——张二明教授谈呼吸慢病创新管理

走近“云”医疗 | 院内院外一体化,患者管理智慧化——李燕教授谈互联网医疗时代的血压管理模式创新

走近“云”医疗 | 撑起“家庭雾化”保护伞,开启智慧呼吸管理新篇章-殷勇教授谈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

走近“云”医疗 | 传统药店新定义,慢病管理新模式——感受全国首家“Health+智能健康家”健康便利店

走近“云”医疗 | 前瞻性的血压管理,智慧化的iHEC——众多专家聚会“云端”就高血压远程管控策略及模式答疑释惑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门诊新视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