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何以至此

 

心疼刘亦菲...



心疼刘亦菲。

从三年前天降巨饼,《花木兰》确认选角,网友一致称赞她是最佳人选。



到如今的……

就这?



豆瓣4.9。

上映第二天,被上映24天的《八佰》票房反超,内地票房预测2.8亿。



△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专业版

本以为刘亦菲背靠迪士尼大树好乘凉,迎来事业大翻身。

终究还是翻了个寂寞。

不看不知道。

在2006年的《神雕侠侣》之后,刘亦菲的所有作品只有一部上过6分,还是非常勉强过线的《鸿门宴传奇》。



绝大多数时候,神仙姐姐都在烂片里错付了青春。

Sir在这里就不一一细数。

比起刘亦菲的演技。

更值得深思的其实是——

刘亦菲何以至此?

问题,绝不是刘亦菲一个人这么简单。

01

美人刘亦菲

刘亦菲的美,是美到倾动全国的程度。

一出道便凭借开挂的颜值为所欲为:

大热民国剧《金粉世家》制片人游建民一眼相中,让她演女二白秀珠;

接着把她推荐给张纪中,拿下“王语嫣”一角;

第二年又拍了张纪中版的小龙女;

期间拿下仙侠鼻祖《仙剑》女主赵灵儿。



出道即巅峰。

为华语电视史贡献完四道白月光后,刘亦菲才18岁。

然而没想到的是,她的作品履历,写来写去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最初的这四部电视剧。

当然这是后话。

当时的她是风光一时无两的未来巨星。

刘亦菲甚至还走了时兴的影视歌多栖发展的偶像路子。

一面打开港台市场,交出两部担纲女主的电影《五月之恋》《喜欢你喜欢我》分别在台湾和香港先映。

一面前往日本索尼总部培训,进军歌坛。



一年里就发行两张专辑,华语专《刘亦菲》和全日语专《All My Words》。

成绩都不错。

全日专里有一首因为动漫出圈。

你们绝对熟。

《飞天小女警Z》片尾曲。

△ 天仙唱起歌来情绪浓烈很多

华语专销量网传打败过李宇春(截自百度贴吧)。



在拿到好莱坞橄榄枝《功夫之王》邀约后,刘亦菲开始专攻大银幕。

2008年至今,除了一部《南烟斋笔录》电视剧,神仙姐姐零综艺、少花边,在电影上几乎倾注了所有的事业重心。

但代表作?

你仅有的印象,恐怕也是她让人挪不开目光的美貌。





鹅蛋脸,驼峰鼻,深瞳仁,美得流畅。

古装出彩,现代装柔美。

金庸的感谢语可能夸张,但背后的赞美不假:

“有你演王语嫣,读者才知金庸没有骗人。”



美则美矣。

演技上却是着实的木头美人

偷懒吗?

才不是。

她吃苦敬业的口碑,还没被质疑过。

拍《四大名捕》,吊威亚放猛了被撞到头,她下来一声不吭。

拍《神雕侠侣》,年仅17岁,就能拖着一米多的长发,在大冬天做一字马、高抬腿等大动作。

《花木兰》三四个月高强度训练,早起健身、骑马、武术训练。

与高冷柔美的银幕形象不同。

刘亦菲其实放得下包袱,能豁出去。

《二代妖精》,不管是打酒嗝的狼狈,还是变身时的面目狰狞……不美的戏,她投入。



一场喝鱼缸水的戏,刘亦菲端着装有活金鱼的杯子,大口喝下。

惊得旁边工作人员都飙出脏话。



只要是中意的剧本和角色,她“完全不需要考虑自己”。

这种敬业和本分,也让刘亦菲“越来越没有苦可吃”。



好吧。

你会说,该做的都做了,怎么演技还是那样?

在Sir看来。

刘亦菲的吃苦,是一种被包裹着的吃苦,隔离在世俗生活之外。

像一个公主在城堡里用道具学习骑马,哪怕她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最后也未必真的能驾驭一匹马。

成长,她被保护得太好。


成名,她被捧得太早。

看她14、15岁的采访,云淡风轻,大方自信,眉宇间还带着股无法讨厌的骄傲。



可是在早熟的匆忙中,她没有来得及去挣扎。

表演学生最关键的专业课“解放天性”,她因为拍戏错过。



在她的身上永远有一层“天仙”滤镜。

你感觉她温和,坚强。

但就是少了些平常人真实的皱褶。

《第三种爱情》里她和男主感情最浓最甜的时候,俩人一起去赶飞机。

你看刘亦菲,两个人最自然地挽手,她礼貌地犹豫了。

等男主伸出手,她才接过。



这个连每天挤公交都无法让人相信的角色,怎么让人相信她在深爱。



她够努力,也够上进了,刘亦菲能忘掉自己,可是她没有能力创造新的自己

这是目前刘亦菲的困境。

02


做不成花瓶的刘亦菲

刘亦菲像谁呢?

Sir想到一个十万八千里的人——

苏菲·玛索。

先别太受惊,Sir当然不是要拿她们的长相作比较。

是想说她们都属于同一种类型:颜值和魅力远远大于演技的演员。

苏菲·玛索迷死人是没错。

但说到作品,你记得她有什么演技惊艳的时刻吗?

最拿得上台面的,是出道时期的《初吻2》,而且还是最佳新人奖。



不要说和戏妖于佩尔阿姨相比。

同样作为法兰西尤物的阿佳妮,也绝对是留下过表演华彩的。

唯一一个获得五次法国凯撒奖影后的女演员(从1982到2010,跨越28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两次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

她在《着魔》那段地铁道长镜头崩溃戏,从身及心,触目惊心,绝对可以载入影史。



但是苏菲·玛索呢?

她在电影里总是别人的初恋,别人的妻子,别人的情人。

或者换句话说,她只演过一个角色——

女神苏菲·玛索。

她的表演不需要走出自我,导演需要的正是她本人散发的魅力,你也可以称之为“花瓶”。

虽然我们今天都不太待见这个词。

但好的花瓶,是不会有花瓶之感的。


它是对电影整体魅力的提升,也可以是点睛之笔,毫不掉价。

比如《勇敢的心》苏菲·玛索饰演的法国王妃伊莎贝拉。



《指环王》丽芙·泰勒的精灵公主。



《盗梦空间》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小李子老婆。



也许等你剧情忘得差不多了,依然会为那一个深情眼神魂牵梦绕。

用现在的话说,这些都叫白月光。

她们的存在不是装点,甚至成为了故事得以成立的条件——如果不是那摄人心魄的美丽,怎么会让主人公无怨无悔、至死不渝?

必须要有这份美在,才压得住场子。

刘亦菲的美,就属于“压得住场子的美”。

这也是为什么金庸说“有你演王语嫣,读者才知金庸没有骗人”。

足以让你相信,她不用演,就是王语嫣、小龙女本人。








刘亦菲的美被成功地发掘过。

但她的尴尬也在于,她没有遇上一个能够持续输出绝美爆款的环境。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了《勇敢的心》《指环王》《盗梦空间》荡气回肠的故事,那份美也不再具有让人不顾一切的情感力量。

电影工业依然需要花瓶。

但那真的就成了廉价的花瓶。

如同刘亦菲此后扮演的一些古装角色。

《功夫之王》里的打女金燕子,《铜雀台》里的貂蝉,《三生三世》美绝四海八荒的上神白浅。

这花瓶被冷冰冰地摆放,也随时可以被替换。







03

打不碎的刘亦菲

刘亦菲不知道自己的困境吗?

Sir觉得她是清醒的。

为了摆脱花瓶感,她一次次试图敲碎自己的天仙形象——

《倩女幽魂》是鬼气森森的妖,以清纯之名,勾引余少群、和古天乐虐恋。

一口气演了三部《四大名捕》,演瘫痪的冷血杀手。

《露水红颜》里没落贵族后人和隐姓埋名富二代的狗血虐恋。

《夜孔雀》,她周旋于三个男人。

《第三种爱情》,是律师和霸总爱而不得的爱情。

但每一次她为了“破”的尝试,都变成了惨不忍睹的狗血。

她越奋不顾身,越显得自取其辱般的可笑。







刘亦菲固然想过要挖掘深层演技,试图演绎复杂人性。

但打个不好的比方,你报了蓝翔技校,怎么也学不成霍金。

没有导师。

靠一个天分本就不高的学生自己摸索,无异于是转圈的蚂蚁。

花瓶也只有匠人才配打碎。

著名花瓶李嘉欣,拥有恶毒港媒“石破天惊”的嘉奖,在各种港片里凭借美貌刷脸,演些“漂亮的白痴”。

王家卫拍《堕落天使》,开始也拿李嘉欣没办法。

这位大美人,始终要考虑发型、妆容甚至衣角的褶皱,对于表演毫无信心,片场里很紧张,紧张到肢体痉挛。

于是王家卫就让杜可风用鱼眼镜头,把这些紧张到五官扭曲的镜头剪进了正片。





王家卫从不让演员知道剧本是什么,他只捕捉。

他在挑选演员时所讲述的故事,通常与大家在拍摄之时所发挥的毫无相关之外,于是必须忘记他以前所讲的一切。因而和他一起拍片,就是在经历没完没了的重复。仿佛每个场景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而侯孝贤拍她,几乎没有用力。

只因为和她吃了一顿饭,觉得她在饭桌上善于周旋,应对得体,所以选了她来演《海上花》里唯一赎身成功的黄翠凤。



这个角色精明、泼辣,恰好是李嘉欣本人。

现场怎么揪,等她拍到累,累到暴露自己。

时常,与之相反,他需要拍十五或二十个镜头,需要看到演员们疲惫了,没有那么敏捷了。于是他认为此刻生活的气息更加含蓄。他所寻求的,以及和他在一起我们所寻求的,就是最自然的行为举止。

或被破坏性地雕琢,或被针对性地塑造(找到TA独特的美)。

又比如王家卫对张曼玉。

当年的张曼玉,港姐出身,在电影里都是小甜妞。

“除了美丽,实在没有什么值一提”。

在片场,怎么演戏都不对。《警察故事》第一场戏,拍了30多遍,被成龙当场骂。




4年后,她遇见了王家卫。

王家卫是带着强烈的个人审美来审视演员。

一上来,他不需要你去相信什么。

反而,他先让你不相信,提一些天方夜谭,让你不相信自己可以。

第一次见面,张忧心忡忡,王家卫给了足够的自由。

“其实演戏,不像你想的那样,非得按照我们的规矩来,你平常习惯什么样就什么样”。

逼着演员突破自己后,再帮其入戏。

他摸清了每个演员的上限和局限,然后帮你不断攀高,同时避免碰触你做不来的。

让张曼玉拍感情戏。

他一点点引导。

“如果你男朋友离开了,你会有什么反应?”

“一哭二闹三上吊吧。”

“嗯,那你就这么演吧,我看看。”

第一次合作后,张开始找到适合自己演戏的章法。

在王家卫之前,做演员对我而言就意味着反应,毫无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从这开始,我就开窍了。我也决定将拍电影作为自己的事业。



就说近期的例子。

原本被认为不开窍的暮光女和暮光男。

一个在伍迪艾伦手下,真正找到了表演的感觉。

一个在诺兰的《信条》里,彻底脱掉吸血鬼霸总的壳。





在没有被用心雕琢之前,你很难确认哪个演员就一定是“木头”。

可现在能够雕琢、愿意雕琢的导演,又有几个呢?

被虚掷的何止刘亦菲。

国内女演员如汤唯、倪妮。

出道的规格可以高到《色,戒》《金陵十三钗》。

但一旦没有了伯乐指导,她们的表演也可能进入找不着北的傻大姐状态。

你可以说她们的表演仍然不到火候。

但表演,本来就依赖导演的指导。

他既是全局的掌控者,也是演员生涯上的带路人。

如今的市场,大家越来越注重效率。

赶档期、追热点。

放下一两年时间去培训、学习的剧组少之又少。

“刘亦菲们”的被闲置,就代表了演技越来越得到尊重吗?

君不见老戏骨赶场于各色狗血剧和低分片。

“戏骨搭台,流量唱戏”的意思是——

有人负责吸引来流量,有人负责制造爆点热搜,有人负责用专业演技为质量背书……

拍戏,更像是速成的装配车间。

于是。

成熟的演员好用,因为不用教,上手就会演;吸引眼球,再压榨几个“花瓶演员”们的美貌。

这两者之间已经形成分工。

谁还会真正花费心思,把一只花瓶变成美玉?

名利和热度与时间成正比的今天,又有多少人会为刘亦菲们的美去设计、雕琢。

原本能再往前一步的“刘亦菲”们。

也永远留在了绮丽的瓶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看吧,同情救不了外卖小哥

▲不懂中国不是「花木兰」的错

▲一集封神,我保送他年度最佳

▲越看他,越觉得今天明星没文化

▲迪士尼找她做公主才对嘛

「花木兰」4.9了,这些话我还是要说


    关注 Sir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