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会有“教育均衡”的“第二弹”

 

我相信,这一天,看得见。​...



1

昨天有读者问,怎么摇号会给家长增负呢?怎么课外补习反而迎来新一轮的高峰呢?为什么你觉得教育均衡的关键是老师呢?你是专业的吗?能不能稍微详细说说呀。

朋友,哪怕我不是专家,我也是家长啊。我周末也陪孩子去补习班的啊。报班抢班的难度我也有体会,休息室里也能听其他家长聊天的对不对。其实它不是评论,就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聊个天。

2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一件很难避免的事情。说到大学,大家会想到清华北大,放眼世界,会想到哈佛牛津,这就是一种不均衡。

优质资源集中是自然流动的结果,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它会有问题——因为这个阶段,强调的是“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如果过于市场化,它就会遵循“高学费推动高投入,高投入推动高收入,高收入吸引好老师,好老师带动高质量,高质量推动高学费”的循环里,甚至会联动房地产,让“优质教育资源”变成有钱人的专属。

这就是大家一直诟病的“阶层固化”:金字塔顶端的越来越无法撼动,普通人逆袭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如果有人注定一出生就是“天龙人”,那社会必然死气沉沉。

所以,在这个阶段,哪怕再难,也要做一些“均衡化”的事情:选拔标准需要更科学,师资和硬件需要做一些扶持和干预,“地域”和“家境”的影响力不要那么绝对……

摇号,把生源“打散”,让牛校迎来普娃,让普校迎来牛蛙,也是向解决问题击出的一弹。

3

从数学层面来说,这肯定算是“均衡”。

拿更能证明问题的小升初来说,原来是有的学校只教60分的孩子,有的学校只教40分的孩子,现在大家都得教平均值50分的孩子。

但麻烦的是,教育均衡这件事情,并不是数学题。因为它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因子:师资水平。

一个事实是:因为那些牛校社会地位高,待遇好,鸡零狗碎的事情少,在过去十几年里吸引了更多的优秀教师;而有些普校是不少青年就业的“过渡”,遇到卫生评比还得停止批改去扫地,部分地区还长期拖欠工资……

学校的水平,也早就有了A和B。

那问题就来了:“摇号均衡”之后,A校,迎来了40分到60分的孩子;B校,也迎来了40分到60分的孩子。

看起来,“阶层”流动了,逆袭的机会来了,但实际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回到那个义务教育的原则: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那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发生一个有意思的情况:

A校,无论从规定还是道义来说,都不可能抛下40分的孩子。结果,大大利好课外培训机构:

在这里,40分的孩子为了和学校要求靠拢,需要不停地开小灶和补习;60分的孩子因为“吃不饱”,也选择去外头“培优”——家长都会觉得校内学习“不完善”。

B校,确实可能因为生源的调整,有了提高排名的可能,但更擅长对付40分孩子的它,依然大大利好课外培训机构

在这里,60分孩子的家长觉得“鸡头”远不如“凤尾”踏实,纷纷选择在双休和那些A校的孩子坐在一个机构培训班里。

原来的课外培训属于自我驱动,现在更像是覆盖四分之三群体的刚需

休息室里一位家长说,哪里有什么“减负”,这就是把“不均衡”转了一个场地。

4

倡导“不掐尖”其实是没什么用的。竞争本来就是生活的常态,就算是合作,也是更强的人更占优势。

除非我们的人生一路摇号到底。

其实读到这里你就会发现,“均衡”的重点,并不是只有“打散生源”“混杂40分和60分”,而是那个A和B。

让那些优秀的老师从机构回到课堂,让他们寻找到职业的荣誉感,不要把这个岗位作为“临时就业”的“降落伞”,让昔日的学霸愿意走进课堂,鼓励好的老师通过“多点执业”获得更高的收入……

40分和60分的孩子,都能在学校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这才是“均衡”的“第二弹”。

我相信,这一天,看得见。



点阅读原文=全家共听


    关注 灰鸽叔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