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这个海宁人了不起!代表国家夺得世界冠军!曾和郎平是队友!

 

她是谁?...






有这么一群人
在赛场上挥洒汗水
留下她们青春靓丽的身影
有这么一群人
她们从容不迫、逆风翻盘
为祖国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荣誉
有这么一群人
她们是无数中国人的黄金记忆
振奋了几代人
她们就是中国女排
昨天
讲述中国女排故事的电影
《夺冠》正式上映
在女排“十二金钗”里
大潮君看到了一位海宁人
她就是周鹿敏
曾夺得女排世界杯的冠军
她是别人眼中的大高个
1956年,周鹿敏出生在海宁斜桥镇,在她很小的时候,便跟随父母去了上海生活。



从小到大,周鹿敏都是邻居、老师、同学们眼中的大高个。到了初中毕业时,周鹿敏的个子已经蹿到了175㎝,比班里好多男同学都高出了一大截。

不过那时的周鹿敏并没有想到,在她16岁时发生了一件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事情。当时的上海体工队来学校选拔排球运动员,他们在人群中一眼就发现了这个高个子的姑娘。因为身高优势和良好的体能素质,周鹿敏被选上了,从此开始了她专业的排球训练之路。

在此之前,周鹿敏从来没有接触过排球,对排球更谈不上喜欢。“我只是觉得既然决定要做这件事情了,就应该把它做好!”虽然大家都是同龄的孩子在一起训练,但和其他孩子相比,周鹿敏接触排球时间并不长。她只得加倍努力,从传球到垫球、从扣球到发球……每一项技能她都拼命练习着。

渐渐地 ,周鹿敏发现,她越来越喜欢排球这项运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周鹿敏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正因如此,1975年,周鹿敏进入了上海女排。
新伤旧伤,每天反复
进入上海女排后,意味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周鹿敏没有退缩,反而是抓紧一切时间训练,每天6、7个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
△电影《夺冠》剧照


“当时训练条件哪有现在那么好,没有体育馆,我们都是在露天训练。”周鹿敏和队友们为了练习动作,几乎每天都会把大腿擦破,伤口红肿出血,经常是旧伤没好,新伤又来。

为了锻炼姑娘们的爆发性和力量,教练要求她们练习杠铃。几十斤的杠铃,姑娘们咬咬牙,二话不说就举起来了。


为了锻炼耐力,3000米跑成为了每个星期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在训练中,周鹿敏的脉搏常常会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
那时比赛是赛会制,周鹿敏和队友们需要辗转各地比赛,经常3、4个月不能回家。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周鹿敏也从来不会在家人面前提及训练的辛苦。“训练很紧张,我把我所有精力都花在了排球上,毕竟我们是专业队,要拿出专业的水准。”

在很多人看来,竞技体育是一项十分辛苦的运动,即使坚持了,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可是周鹿敏却乐此不疲。“可能是因为年纪小,比较能吃苦耐劳,而且大家都在这样训练,并没有觉得苦。

长年累月高强度的训练,让周鹿敏在十几岁时就经历了膝关节半月板伤病。有一次,周鹿敏在比赛前受了伤,但是必须要上场,周鹿敏不得不打封闭针。“上了赛场我必须要拿出最好的精神面貌。等到比赛结束后,周鹿敏才发现膝盖传来一阵阵疼痛感。这样的情况,无数次在周鹿敏的职业生涯中上演。
△电影《夺冠》剧照


伤病最严重时,周鹿敏只得停训、停赛半年,治疗膝关节伤病。即使不能走路,她仍旧每天坚持做恢复训练,腿不能动就做上肢训练。

在很多人看来,高强度的训练对于一群姑娘们来说,实在是太辛苦了。但周鹿敏却说得云淡风轻,觉得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实在不值一提。“没什么特别,只记得大家每天都在努力训练。”

在周鹿敏身上,大潮君看到了一名运动员不畏艰苦、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入选国家队

与郎平、陈招娣做队友
在1979年全运会赛场上,周鹿敏表现出色,赢得了“最佳二传手”的荣誉。她出色的发挥还吸引了国家队的注意,当年便入选了中国女排。“我觉得我很幸运,当时技术也已经成熟,我相信我一定能加入国家队。”据了解,周鹿敏是当时上海地区唯一一位被选入国家队的女排运动员。

那支中国女排可谓大牌云集,和周鹿敏一起打比赛的还有郎平、陈招娣、曹慧英、孙晋芳、张蓉芳等优秀的女排运动员。

△老女排姑娘们
当时的教练袁伟民在专业训练上,对她们非常严厉,但私底下却十分关心姑娘们的生活起居。队员们来自天南海北,大家很多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在北方集训时,一位来自杭州的姑娘怎么也吃不惯北方的食物,为了让队员营养得到保障,教练袁伟民就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吃完才走。姑娘们之间相处也十分愉快,在训练上,她们彼此信任,在赛场上,她们彼此默契。“我们要熟悉每一位队员,时间久了,只要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想要说什么。回忆起这些事情,周鹿敏很是感慨。

在中国女排,周鹿敏继续发挥她的优势。作为当时队中二传手的她在场上反应灵活,出众多变的组织技术,经常让女排姑娘们打出出其不意的快攻,帮助中国女排得分。

同年,这支“王牌劲旅”拿下了1979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的冠军,首次称霸亚洲。

周鹿敏
(第一排右一)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1981年11月6—16日,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在日本东京举行。周鹿敏和她的队友们与来自巴西、美国、日本等国的世界女子排球劲旅进行了11天的角逐。

当时中国女排已经在国际舞台中崭露头角,很多国家都把中国女排看作一个强劲的对手。周鹿敏和队员们拿出了她们最好的状态,一路披荆斩棘,六战全胜,无一败绩。
决定能否拿到世界冠军的最后一个挑战,就是日本女排。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梦寐以求的世界冠军如今近在咫尺,说什么也不能拱手让人。“拼了!”被激发士气的周鹿敏和队友们发起猛烈攻势,连赢日本两局。按照世界杯积分规则,中国女排已经拿到了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冠军之位。“大家都很兴奋,满脑子都是我们是世界冠军了”!

可是比赛并没有结束,周鹿敏和队友们因为疲惫让日本女排钻了空子,她们眼睁睁看着比分被追平了。教练袁伟民申请了暂停,很严厉地对姑娘们说,输给日本拿冠军和全胜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们不拿下这场比赛,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冠军,这场比赛绝对不能输!
周鹿敏和队友们这才恍然大悟,赶紧调整好状态。单就这一个“拼”字,中国人从来不曾输给过任何人!面对强劲对手,坚定信念的中国女排开始奋起直追,最终以3:2战胜了上届冠军日本队,以七战七捷的成绩首次获得世界冠军。


△(左起:孙晋芳、郎平、周晓兰、陈亚琼、曹慧英、杨希、周鹿敏、朱玲、梁艳、陈招娣、张洁云、张蓉芳)


“1981年11月16日那个夜晚,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终于拿到了这个毫无遗憾的冠军奖杯!”周鹿敏告诉大潮君,这是中国女排第一次荣获世界冠军的称号。她还记得,1981年11月17日,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刊登了整版关于女排夺冠的文章。
1981年11月17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回国时,中国女排队员还受到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欢迎。“抵达机场是晚上,机场里全都是人。”
1981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周鹿敏并没有想到,女排的夺冠,会给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如此巨大的鼓舞。“80年代,我国体育事业处于发展阶段,女排率先冲出去,振奋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剧照
那是她心中永远的遗憾
在周鹿敏心中,还有一个永远的遗憾,那就是没能参加奥运会。其实她本有机会站上奥运会舞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女排并没有参加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

到了1983年,周鹿敏已经退役了,她无缘参加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看到她们站上领奖台的时候,很羡慕她们,替我完成了我未完成的梦想。
△1984年7月28日
中国女排3-0击败美国队,夺得冠军


退役后,周鹿敏选择进入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深造。2年后,她成为了上海市女排教练,“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我不得不退役,但是这是一个运动员必然经历的过程,大家早已做好接受的准备。”

虽然周鹿敏退役了,但她依旧在女排事业上发光发热,她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培养新人上。看着一代代年轻人,周鹿敏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16岁的自己,为了心中目标,不断拼搏的样子。“运动员就是这样,一代代更替,一代代传承……”

这辈子离不开它了
弹指一挥间,从1972年接触排球到现在,周鹿敏从未离开过排球界。对周鹿敏来说,排球是一份情怀,已经融入她生命中,一辈子无法割舍。

排球带给周鹿敏的是受益一生的“财富”。“运动员的经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那些起起落落,正是对人生的磨炼。



在周鹿敏看来,女排姑娘们正是靠着一种精神在拼,“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选了运动员这条路就应该好好走下去,因为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

关于女排精神,周鹿敏给出了她自己的理解:女排精神是一种永不放弃、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它早已突破一个体育项目的本身,成为了大众心中一种励志的正能量。

闲暇之余,周鹿敏还会和老队友们一起聚一聚,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大家一起朝夕相处,历经风风雨雨,彼此之间感情很深。”

△张洁云、周鹿敏、李延军参加郎平婚礼
海宁变化很大


虽然从小在上海长大,但是周鹿敏经常会回海宁看看。这些年,她每年都会回海宁一趟,拜访亲朋好友,看看海宁的变化。“海宁发展很快,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周鹿敏告诉大潮君,她每次回来都会去斜桥老街走走。

城市的发展早已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可是儿时的画面依旧会清晰地浮现在周鹿敏眼前。那长满青苔的青石板,曲径通幽的小巷子以及倒映着点点灯火的河面,都是她儿时深处的记忆。周鹿敏知道,她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她的父母曾在这里成长,这儿一直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眼下周鹿敏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但她依然闲不住,默默地为排球事业奉献着。那就是教大家气排球,推广全民健身。“只要我还有能力,我就一直会坚持下去”!
有一种坚持叫中国女排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女排姑娘们带着倔强与坚强
一步步艰难复苏
在风雨中站起来
书写中国女排传奇
为周鹿敏点
为中国女排点
为所有“永不放弃”的人们点
本文由大潮网独家采访编辑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编辑:柳晴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潮推荐·这些你可能感兴趣

扩散!明天上班!


快去看一看,鹃湖边升起大“月亮”,海宁新景观今晚亮灯,这些地方太美了


8所985、211高校教授、专家今天来海宁,现场传来好消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大潮”APP







为所有努力拼搏的人加油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关注 大潮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