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强留学生,竟然跟李白是好朋友?

 

阿倍仲麻吕的传奇人生...





隋唐时期,中日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官方的往来之下,必不乏私人交友。许多的日本遣唐使和遣唐留学生都与中国文人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一同寻访名山大川,切磋画艺,吟诗作对。

比如著名的日本诗人阿倍仲麻吕,他出身于日本贵族家庭,被选派为遣唐留学生赴唐,他努力学习,完成学业后,却并没有回到日本,而是留唐出任官职,并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中唐诗人储光羲曾写有《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一诗: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 日本诗人阿倍仲麻吕


离开故国的阿倍仲麻吕难免会思念家乡,他曾经两次向唐玄宗请辞,欲回日本,不过,第一次却遭到了拒绝。

天宝十二载(753),阿倍仲麻吕再次请求回国,《大日本史》记载:「胜宝中,遣唐大使藤原清河至唐,玄宗命仲麻吕接之。及清河还,仲麻吕欲与归,玄宗因命为使,乃赋诗:『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非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尚书右丞王维为诗并序送行。包佶、赵骅等,皆赠以诗。」

王维赠别阿倍仲麻吕的那首诗,如今我们还能够读到:「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螯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 《胡人呈马图》·唐代·韩干


阿倍仲麻吕望着天上的月亮,怅然若失,亦赋诗曰:「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思又皎月圆。」如今这首诗被镌刻成碑,立在镇江北固山上。在与中国的友们依依惜别之后,阿倍仲麻吕正式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不幸的是,满心期待回归故土的阿倍仲麻吕在出海后遭遇风暴,并没能回到日本。在长安的李白听闻这一消息,以为阿倍仲麻吕不幸遇难,不禁失声痛哭,挥泪写下诗作《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幸运的是,阿倍仲麻吕随着风暴漂泊到了安南都护府(今越南一带)。如同命中注定一般,最终辗转回到了长安。

他读罢李白为他写的诗,感慨万千,遂写下《望乡》诗:「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阿倍仲麻吕终其一生都没能回到日本,唐代宗时病逝于长安。

△ 《客使图》·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
阿倍仲麻吕没有能够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但是与他同踏上去往日本船队的鉴真和尚却成功抵达了日本。鉴真是律宗南山宗的传人,14 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18 岁受菩萨戒,46 岁时便已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师,弟子遍及各地。

55岁时,鉴真和尚成为大明寺主持。在日本奈良时代初期,精通佛法的僧人并不多,所以遣唐的留学生不仅有学生,还有学问僧。留学生在中国学艺,而学问僧则要学习佛法。当时日本佛教兴盛,这些学问僧多是学习法相宗或三论宗。

隋唐时期,日本对中国的学习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地,日本平城京便是效仿长安城而建,迁都时,还兴建了兴福寺、元兴寺、药师寺、大安寺等寺庙。继法相宗、三论宗之后,律宗和华严宗兴起,日本学问僧在唐留学,不仅遍访高僧,学习佛法,更身兼请得道高僧去日本弘扬佛法的重任。
△ 《步辇图》·唐代·阎立本


当时日本虽然有来自新罗的律宗僧人到访,却没有扎根于本土的律宗法师,因此学问僧们邀请大明寺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鉴真和尚遇见阿倍仲麻吕之前,已经五次尝试东渡日本,但每一次都遭到了阻挠,这一次也不例外,在出发前,唐玄宗并不允许他出国。为了带他走,日本使者藤原清河只能将他藏在船上,这一次,他终于成功抵达了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
△ 日本平等院·平安时代


鉴真和尚在日本居住了 10 年,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印刷等知识广为传播,他同时还带去了大量佛经,为日本的佛教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典资源。鉴真和尚医术精湛,在日本治病救人,并最终在日本去世。

如今,由鉴真亲自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依旧坐落在日本奈良,气势宏伟,庭院幽阒雅静,极具中国建筑风格,这里是日本律宗的总寺院,寺内供奉着鉴真的坐像。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知中」
崔寒杨 / 撰文
-新书速递-
知日特集第 59 弹全网发售中
 《知日·日本茶道完全入门》 
点击下图查看本书介绍


    关注 知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