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年会 2020 王继光: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要点解读

 

血压管理始终离不开血压监测;近年来,在不断的推广宣传和广泛教育下,血压监测越来越深入人心,电子血压计亦为绝大...





血压管理始终离不开血压监测;近年来,在不断的推广宣传和广泛教育下,血压监测越来越深入人心,电子血压计亦为绝大多数公众所认可接受。然而,在我国居民对血压监测重视度明显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些尚未成熟的技术却已被用于临床等。在此背景下,《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应运而生。在2020年9月14日-20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22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大会不仅单独设置“血压监测”专场,而且邀请王继光教授、孙宁玲教授等多位大咖进行多项报告,在指南基础上全面阐述家庭血压测量的重要意义。其中,指南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对指南的精髓部分再次进行精彩解读,分享对家庭血压监测重要性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家庭血压监测的应用。

家庭血压监测最重要作用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中国高血压年会 2020
家庭血压监测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带来血压的改善。2006年发表于J Hypertens的EAPACUM-HTA研究表明,家庭血压监测相较于诊室血压监测可显著提高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个月期间的治疗依从性(92% vs. 74%;95% CI 63.9~84.1 vs. 86.7~97.3;P=0.0001)[1]。2004年一项发表于BMJ的荟萃分析纳入18项RCT研究,结果表明干预2~36个月后,与诊室血压监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可分别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BP)4.2、2.4及4.4 mmHg,同时可有效降低该部分患者的血压不达标风险(相对风险比0.9)[2]。(图1)
图1. 家庭血压监测改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


同样,一项2015年发表于Am J Hypertens的综述基于电子血压监测、药片计数、药房填写信息及自我报告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采用电子血压测量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监测6个月后不管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否改善,采用电子血压监测与各对照组相比均更有利于降低DBP水平[3]。

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在家庭血压监测的基础上给患者提供各种线上、线下支持,包括网络或手机信息反馈、网络或手机信息反馈+教育、线下咨询或远程咨询,可在随访12个月时,总体上比常规护理组获得更高的SBP下降(SBP下降3.2 mmHg,95% CI:1.6~4.9 mmHg)[4]。因此,对于家庭血压监测,不管只是监测+记录,还是进一步给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均可改善患者依从性,最终带来血压改善和心血管风险下降。(图2)
图2. 家庭血压监测结合线上线下支持,带来更大血压改善


结合上述,推动家庭血压监测循证依据充分且意义重大。为推动我国家庭血压监测尤其是推动家庭血压监测规范化的有序发展,近十年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在这方面陆续发表了多篇指南共识[5-7],最终形成了《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这一有望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家庭血压监测的一个指导性文件。
关于家庭血压监测,这几点很关键!
中国高血压年会 2020


家庭血压监测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使用什么样的血压计。毫无疑问家庭血压监测必须用到血压计,但目前市场上的血压计种类繁多,鉴于获得真实、可靠的血压数据是血压控制的基础,指南明确推荐采用“上臂式示波法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上臂式、示波法、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三个关键缺一不可。
图3. 电子血压计的选择


其次为血压计袖带的选择。有的血压计可提供大中小三种袖带,有的可提供大中两种袖带,对于大部分成人采用大中两种袖带即可完成血压测量,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孩可采用小袖带完成血压测量。其中,一定要选择和电子血压计配套的大小合适的袖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为准确的血压数据。

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血压计具备自动传输功能,可将数据上传至一个平台,近的可上传至用户手机APP或微信,远的可利用该APP或微信连接专业人员、医生等,有助于更好地存储和利用家庭血压监测数据。通过连续测量5~7天,早晚测量,可获得专业化的、可识别且具有立体效果的血压数据信息;对于未用药的人群可用于高血压诊断,对于已用药患者可用于评估血压的达标情况,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可靠性及便利性。(图4)
图4. 电子血压计自动传输数据信息


家庭血压监测始终离不开规范化的血压监测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未遵循规范操作,血压监测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一般而言,测量应遵循每日早晚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一定要连续的测量5~7天!7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乃至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了5天工作时间和2天休息时间,故这一周中的血压情况对于血压管理至关重要。此外,须强调的是除外以研究为目的,否则不建议测量4次或以上血压,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血压被低估现象,临床中测量2~3次最为合适。(图5)
图5. 家庭血压监测规范
规范监测,带来可靠诊断与治疗
中国高血压年会 2020


如按照上述进行规范化地家庭血压监测,即可根据135/85 mmHg来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再进一步地与140/90 mmHg的诊室血压进行对比,则可将人群分成4组,包括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持续性高血压和持续的正常血压。这4种情况对于高血压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同样于2019年,美国AHA也发表一份血压测量的共识文件,该文件指出应推荐更多的家庭血压监测,以更好地对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进行及早且正确的诊断[8]。
总 结
中国高血压年会 2020


高血压患者必须进行家庭式血压监测,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和控制率。王继光教授指出,今年年初疫情爆发时期,患者无法到医院测量血压,家庭血压监测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而在目前的后疫情时代,为了控制疫情复发,患者依然需要普遍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包括医院),患者应积极应用家庭血压监测来实现日常的高血压管理;对此,从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家庭血压检测,努力推动家庭血压监测的实施。

另外,必须根据患者的上臂周径选择合适的袖带。测量应遵循每日早晚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初诊、治疗早期或经治疗但未达标患者,就诊前应连续测量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至少1天;普通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水平较高但未达诊断标准时,每月至少测量1次。高血压管理者应积极推动家庭血压监测,包括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血压监测,指导患者规范进行家庭血压测量,制定或变更治疗方案时更多参考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记录,切实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参考文献

[1] Márquez-Contreras E, et al. J Hypertens. 2006 Jan;24(1):169-75.

[2] Cappuccio FP, et al. BMJ. 2004 Jul 17;329(7458):145.

[3] Fletcher BR, et al. Am J Hypertens. 2015 Oct;28(10):1209-21.

[4] Tucker KL, et al. PloS Med 2017;14:e1002389.

[5] Wang JG, et al. Chin J Hypertens 2012;20:525-529. (In Chinese).

[6] Wang JG, et al. J Clin Hypertens 2018;20:39-44.

[7] Wang JG, et al. Chin Circ J 2019;34(7):635-639. (In Chinese).

[8] Munltner P, et al. Hypertension. 2019;73(5):e35-e66.

延伸阅读
走近云医疗 | “互联网+”赋能iHEC,开启区域化血压管理新思路

赵耀:深耕健康管理,重视技术开发——实现人人享有高血压防治检测服务

走近“云”医疗 | 院内院外一体化,患者管理智慧化——李燕教授谈互联网医疗时代的血压管理模式创新

走近“云”医疗 | 前瞻性的血压管理,智慧化的iHEC——众多专家聚会“云端”就高血压远程管控策略及模式答疑释惑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门诊新视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