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灰鸽叔叔的“不费劲写作实验室”!

 

探索一个“顿悟”的可能性...



1

暑假做了“说易写难”的神奇写作课,之后又推荐了其他机构的写作思辨课,也有家长建议,“鸽叔,非假期你也弄一个呗!要么也试试思辨课?”
首先对这种信任表达十万分的谢意。

然后说点老实话:思辨课的授课非常难,课件的体系性非常强,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当高。我偶尔客串个嘉宾可以,但离一套体系化的课程仍有差距。

另外我还是秉持一个理念:非假期时段,学生自己的课业负担已经足够了,校内学习、培训机构、网课……我不想再去抢占那些本就所剩无几的轻松时刻。例如我自己也不会给儿子“加菜”,平时陪他玩游戏的时间肯定比开小灶的时间多得多。

但我确实也在想办法。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仔细回顾暑假里那些发来的“诊文”,那些成熟或稚嫩、工整或潦草的文字,多少记录着新一代的思考与局限,也映射着家长的无奈与焦虑:
也能看出一些当下语文教育的缺憾,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均衡。

我还仔细旁观了一些市场上的思辨课、逻辑课,甚至是某些纳入教育部门十三五规划的在线课程,还看了看近五年中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琢磨着这么一件事:

有没有可能,再找一个新的角度,在不让孩子特别费劲“一本正经看视频学东西”的情况下,延续我们“让写作少烦恼”的理念?

我们团队做了很多可行性探索,最后还是归结到“烦恼”的本源——如果“写作”这件事情在学习阶段不可避免,那烦恼无非会诞生在这么三个阶段:

第一,构思阶段。不知如何开启话题,寻找不到想表达的角度,觉得“什么题目都很没劲”,完全无法把要求和自己的灵感结合起来,只能硬着头皮在课本和作文选里拼凑交差。

其实市场上比较好的思辨直播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它也有一个缺点:偏向学霸。我在旁观的时候发现,一个一线牛校的孩子可以把整堂课的节奏带起来,而同班的三线普校娃全场处于茫然状态。当一个同龄人说,“我在日本看到的街道是这么做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如果没有摇号,学区房的趋势……”,另外一些孩子就会怯于表达。

它可能需要一个更兼容的解决方案。

第二,落笔阶段。脑海中千言万语,下笔时晦涩艰难。这种现象也很常见。我们见过很多侃大山天花乱坠的朋友,你让他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他憋死也凑不出表达时的感觉。我们暑假里的《神奇写作课》击打的就是这一点。

它不是写作套路,疏通的是“说”与“写”的“堵点”。

第三,评价阶段。就是写完了,没有得到良好的反馈。注意,这里的“反馈”并不只是“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叫做“被认真对待”。

假设孩子非常认真地写了一篇文章,比如暑假作业,内心非常得意,但老师因为精力和时间的原因,没怎么看,就写了一个“阅”,那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必然是受挫的。许多机构使用的也是“模板式批改”——这种改法在其他科目上卓有成效,但对作文的效果并不太好。

“专属评价”很重要,一句专属点评肯定比几百字的模板点评有用得多。但很费精力。

上面三个阶段的“烦恼”,缓解掉任何一个,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2

那么,第一和第三个烦恼,有没有可能通过“不增负”的形式去“消灭一下”?



理论上很难,也很容易和市场上的既有做法重复。

如何审题、如何开篇,那都是学校里会教的技巧,换我嘴里说出来,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至于“专属评价”,也会有问题——可能有家长把孩子的学校作文发来,而我的批改和孩子老师的批改有差异——其实很正常,但却会导致孩子的无所适从。

而且,如果“不增负”,它一定不能是让孩子“再写一篇作文,我来改”。那太苦了。就算有效,也有点违背我的初衷。

所以,它一定是个新办法。长按下方二维码,就能一起探索它:


坦率说,对它的“必然有效性”,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我把它命名为“不费劲写作实验室”——我们会用一些偏向于沟通和聊天的方法,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角度,把积累、灵感和作文要求结合起来,把“仿范文”作为一个备选而非首选方案,让“构思思维”代替“背诵思维”,从而降低写作的“痛苦感”。

它可能会引发“质变”,让一部分孩子突然变得“会写作”——其实他们早就会写,只不过缺一个厚积薄发的引导。

另外,我们会关注每一个反馈,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把共性的问题总结出来——这个和我们暑假做的事情几乎一样,但会更聚焦在构思领域。如果孩子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他一定会得到一个认真的回复。

可能这样说,大家还不是太明白,那我就直接甩课表了:

0、开篇词

1、视觉的局限与延伸:一条横线半个圆

2、换位与思考:如果我是一只蚊子

3、幻想与现实:假如我能让时间停止

4、时间与身份:假如“我”来自未来

5、失败与心态:假如我考了零分

6、环境与生存:“鸡头”好,还是“凤尾”好?

7、号召与展示:我要成立一个新社团

8、概率与公正:体育考试还可以加试什么?

9、狡辩与说服:如何击败“别人家的孩子”

10、生活与共情:你会安慰人吗?

11、理解与代沟:当“奶奶的手艺”并不好吃

12、勇敢与莽撞:翼装飞行下的冒险精神

13、存在与价值:为什么助人为乐后会有一种开心感?

14、发展与变迁:短信有用吗?

15、揭秘:他知道了什么?

(注:更适合四年级到初二)

它是一个“15+15”的试验课程。15次不少于半小时的直播(可回看,时间不长,足够坐得定),和15次五分钟左右的录播。对应的,也有15次“不太像作业的作业”

所有订阅“实验室”的同学,在学习时都会收到一个“小问题”。例如,觉得某张图片画的是什么,某个人物如果到现在会活得怎么样,如果自己在某个地方会怎样生活……你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也可以只回答一两句,然后通过“作业”这个系统发还给我(找不到在哪里,可以问小助手,一教就会)。



没必要长篇大论,你可以把它看做一次线上聊天,因为我们的原则是“不增加作业”

但这些回答,以及我所准备的内容,将会共同组成我们“不费劲写作实验室”的主体:每到周末,我会把大家的想法做一个归类,然后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去探索创意与安全的边界,告诉大家“破题”的乐趣。

如果足够留意,你也许发现其中一些题目和中考考题、课纲内容有贴合。没错,它不是我拍脑袋定下来的,同样集纳了不少老师的智慧。

直播会注重和大家的互动,而录播会概述干货,从而让知识的获取效率更高。

正常情况下,从10月10日起,每周六(直)和周日(录)(如果有时间调整我会提前告知,社群小助手每天在岗),我们将会和大家开启这段学习历程。

我相信它会足够有趣,也希望这次“不费劲”的学习,成为开启构思之力的钥匙。记住它“全参与”的流程:

每个星期,聊天式地回答一到两个问题——参与一场半小时的聊天式直播——再看一个十分钟以内的小录播。

虽然双休搞直播很折腾,而且多少搭了一下思辨的边(大家都知道直播+思辨有多贵),但我们的课程价格依然维持了巨大的善意:

299/3人拼,或399原价(老用户有一个优惠劵,记得先拼)依然要做个提示:如果确实没空看直播,也不想参与聊天式作业(这俩其实是最值钱的部分),可以等到我们完播后。按惯例,我们会在互动部分结束后给出折扣价格,别买亏了。

如果您在这四个月里,多少还是腾得出时间参与直播、聊聊天的,那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在群里等您,尝试一下写作“顿悟”的可能性。这里还要穿插一个小惊喜:
这个算是课程周边,不过要获得它,得迎接一些挑战。具体怎么挑战法,我先卖个关子。

好了,开篇词和第一堂直播、第一堂录播,我们都会做免费试听。第一堂的作业就是下面这个,可以长按后点击“课堂互动”回答:
让我们在新的学习历程中,同行吧。

注:已在VIP群内的不用新加群了哈。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哦


    关注 灰鸽叔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