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乱打人,原因竟然是这个?学会这4招,管用!

 

家长必看!让孩子不被“误解”,让爸妈不再崩溃!...

国庆假期虽然结束了,但是这令人头疼的娃,可从头到尾没消停过,有些爸妈估计都不敢带孩子出门......




发脾气、打人、咬人、大喊大叫、哭闹不停,招数层出不穷。撞上同款“熊孩子”的爸妈,早已无力招架。
有些孩子打人,全家上下,从姥姥姥爷,到爸爸妈妈,无一幸免,甚至还时不时遭到邻居投诉,园里老师来电话叫家长。
“实在是对不起,回家一定好好教育!”这话都快成口头禅了,赔礼道歉成了日常。

回到家,还没说的他几句,那眼泪就啪嗒啪嗒的往下掉,看着让人好气又心疼。
要是说几句就变好了,老母亲这心也就能放下了,可他偏偏成了“惯犯”。



有时候这情绪一上头,真忍不住,打他几下小手。稍微凶了点,他还不干,在地上撒泼打滚,真是气得......
可打在娃身,疼在妈心啊!谁让是咱亲生的呢?
打也打不得,吼也吼不得,爸爸妈妈这活儿真不好干。
心累也就不说了,带孩子哪儿能不操心的,可真是怕孩子以后出问题啊!

害怕孩子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害怕没有小朋友跟孩子玩,

害怕孩子被孤立,

害怕孩子长大后有暴力倾向,

害怕以后犯大错误,

......

还没被“熊孩子”气死,倒是被自己这些担忧给吓到了。
爸爸妈妈们别着急,六师妹来也,这不,赶紧给大家送上“救命良方”。(你保证,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打人呢?

六师妹想告诉大家:

其实,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发脾气、拍人、打人,只是他们对外探索和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这是正常的
1
“这是什么?可以吃吗?”

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宝宝,他们或许只是好奇,只是想通过小手去摸摸碰碰,想了解这个陌生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
福禄贝尔在其著作《人的教育》中指出:

“幼儿自己希望懂得,为什么这些东西使他感到喜欢,他希望了解事物的一切特性和最内在的本质。

因而从各方面对物体进行检验和观察,把它撕破、打碎,把它放到嘴里咬碎,至少尝试去咬碎它。”

只是他们所习得经验有限,所以时常要借助自己的双手去感受和认识世界
抓头发,抓任何能够抓到的东西,而且还不停往嘴里塞,常常挥动着小手,东摸摸,西拍拍,玩具、餐具、甚至爸爸妈妈的脸。

有时候是面带笑容,有时候是哭闹不止,唯一相同的便是那一双不安分的小手,总是挥动着。
“拍打”,对于宝宝来说,不仅是探索世界的途径,更是情绪表达的窗口。
2
“这是我的,不准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在心理发展的初期,自我和外部世界还没有明确分开。

这个时期的孩子,认识和感知世界的特点就是自我为中心
他们思考问题时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不会去体会别人的意图。

当外界的反馈跟自己内心所想不符时,孩子就极容易产生情绪,甚至发脾气。

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也有限,两岁多的孩子,还只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例如妈妈抱、我要吃、我要这个......
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肢体来表达,例如手、脚、嘴巴等,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哭闹、打人或咬人。

留言中有妈妈说,孩子不让别人碰自己的东西,一碰就打人。

这其实是宝宝在宣布自己对物品的主权,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物体所有权的意识

“我看见的东西就是我的”

“我想要的东西,也是我的”

他们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当成是“我的”。
所以,当别人来碰的时候,孩子一着急,就会用“行动”来捍卫自己的物品权利。

其实,导致宝宝发脾气的原因还有很多:

当宝宝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

当宝宝做某件事情受到挫折时

当宝宝害怕时

当宝宝想要引起大人的关注

宝宝都有可能通过哭闹、发脾气、打人来表达情绪。
所以,很多打人行为的背后并非孩子故意伤人,他们只是还不懂如何正确的表达。
3
“我们一起玩吧”

可是很多家长并不理解孩子,当孩子拍拍打打时,也许只是想表达喜欢,但往往被家长贴上“打人”的标签

还有些家长会用“发脾气、打孩子”来阻止“孩子打人”,这种方式更是一种错误的示范,既然不允许孩子打人,那我们也不能打孩子。
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正处于快速学习的阶段,他们学习的方式便是模仿。无论是父母的行为还是其他电子影像中的行为,都可能对宝宝产生影响。

例如有时候爸爸妈妈会拍拍宝宝,或是假装咬宝宝来表达爱意。

那宝宝可能会以为这就是一种表达喜欢的方式,但由于宝宝模仿的时候无法控制力道,导致被误解。
又如看电视的时候,里面有打人的动作,宝宝觉得好玩,也可能进行模仿。

但很多爸爸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也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及时纠正宝宝的行为,久而久之,宝宝习得了打人技能,便成为了家里的小霸王。
4
“我真的想打人了”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无论是心智还是其他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完善。如果到了3岁以上,宝宝仍然热衷于打人,家长一定要重视了。
据统计,3岁时爱打架的宝宝,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时攻击性强的孩子,10~14岁时打架、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都会更明显。

然而有些家长依然以孩子小、没恶意为由,不为孩子立规矩,也不及时制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导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愈演愈烈,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社交生活。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发脾气、打人行为的表面!

更应该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及时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反馈和干预!

宝宝发脾气打人时,
该如何应对呢?


看到这里,相信爸爸妈妈都已了解孩子打人行为背后的一系列原因了,可是当看到孩子打人时,到底该怎么做呢?
1
用爱制止,不是暴力惩罚

当宝宝打人时,首先要做的是制止他的行为。

有宝妈跟我说,她家宝宝刚刚学会揪耳朵和抓脸,爷爷和爸爸觉得不疼,还高兴的鼓励宝宝继续这样做,特别是爸爸,还教宝宝去打妈妈。

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在探索和学习,而拍打和抓,正是他与这个世界接触的方式。

也许他只是好奇,也许他是在表达他的情绪,当爸爸妈妈判断之后,就需要作出正确的引导。
首先应该温和而坚定的告诉宝宝“不可以这样”

然后可以询问宝宝:“你是想要摸摸妈妈的脸吗?”、“你是想要妈妈抱吗?”、“我们要轻轻的,不能弄疼别人”。

同时拉着宝宝的手,将他拍打的动作,换成抚摸,并告诉宝宝,动作要轻轻的,太重了妈妈会疼。
如果是年龄稍大的孩子,当他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爸爸妈妈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应该制止打人的行为,避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例如将打人的孩子抱离现场,或是将孩子隔开。

注意,是制止并非制服,大人的动作很关键。制止的时候,应该是带着理解和包容的心,而不是愤怒和斥责。

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大人其实是和他站在一起的,而不是要来惩罚他。
记住,不要在现场立刻评价孰是孰非,更不要对孩子吼叫或是打骂。

一听到孩子打人,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顿揍。这样的粗暴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此时孩子的情绪肯定也是崩溃的,吼叫打骂的结果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你越吼,孩子闹的越凶。

另一种是孩子因为害怕而停止,但内心却不一定服气,反而会累积情绪。

还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模仿的影子,也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2
多一点耐心、陪伴和安抚

将孩子们分开之后,要耐心并安静的等待孩子情绪平复。

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可以抱着他,或是在孩子能够看得到自己的地方,让孩子知道,你是陪着他的,你是爱他的
当孩子情绪平复或是停止哭闹之后,再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

“宝宝,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但不管有多生气,动手打人是不对的,会让对方受伤。”

然后可以询问孩子打人的原因,给孩子表达愤怒的机会。例如“你可以跟妈妈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吗?”
整个过程都要关注孩子的反应,无论孩子是哭诉还是拒绝沟通,都要及时表达自己对他的理解和爱。

当孩子真正接纳之后,可以引导孩子想想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孩子知道除了打人之外,还有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
最后,还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被打的时候的疼痛,帮助孩子建立共情的能力。
3
道歉不仅仅只是三个字

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道歉

道歉的过程,是要让孩子明白,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动手打人都是不对的,做错了事,就要诚恳的道歉,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并且道歉一定是要真心实意的,而不是口头上的三个字,这个可能对孩子来说比较难,但是父母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

例如可以问孩子:

“你觉得要怎么跟妹妹和好呢?”

“我们可以为妹妹做点什么呢?”

“妹妹的手臂刚刚被你抓疼了,你要不要去给妹妹吹吹?”
爸爸妈妈还可以让孩子们握手或是拥抱,甚至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些和好的小礼物,不仅教孩子学会道歉,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4


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有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爸爸妈妈平常的行为动作、思想观念、为人处世,都会直接影响孩子。
如果爸爸妈妈们的关系不和谐,总是吵架,甚至动手,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也可能会有一学一,行为方式变得粗鲁、暴力。

所以,爸爸妈妈也要互敬互爱,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发生激烈的冲突,尤其当着孩子的面时,即使有矛盾,也不要互相攻击、指责,更不要动手。

要求孩子诚实,就不要对孩子说谎;要求孩子守信用,平时就得说话算话。

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好榜样哦~
所以,对于宝宝发脾气、打人这件事,爸爸妈妈一定要建立正确的认识,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理解孩子,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并能够运用合理的方式来应对,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行为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会表达爱,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六师妹相信,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为人父母,也将越来越好!


大家是否也有同款“熊孩子”呢?在育儿路上还有遇到什么难题吗?有怎样的心得呢?欢迎分享讨论,六师妹在留言区等你们哈~

最后,别忘了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需了解更多
请加助教老师一对一咨询
可以加金牌助教微信
 BR20180322  进行咨询
(如有助教老师可不必重复添加)


“分享“在看”

让孩子不被“误解”,让爸妈不再崩溃!☟


    关注 六经扶阳小儿健康管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