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疫情“破案” 环境消毒成焦点

 

齐心协力 抗击疫情

自10月11日起,青岛先后确诊了13例本土新增病例。10月16日,青岛“破案”了:...



齐心协力 抗击疫情







自10月11日起,青岛先后确诊了13例本土新增病例。10月16日,青岛“破案”了:这是一起院内聚集性疫情。9月份青岛港疫情的两名感染者在青岛市胸科医院隔离观察期间离开封闭区进入CT室进行检查,但因为防护、消毒不规范,致使CT室遭到病毒污染,继而引发了一系列院内传播。

近日,就在青岛的危机暂时告一段落时,广州花都区确认了一例无症状感染者,这位感染者是花都区入境人员隔离酒店的工勤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专家初步判断与境外输入病例相关联。青岛和广州的感染病例,再次将公众的视线聚焦到CT室、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及入境人员隔离酒店等高风险区域的环境清洁和消毒中来。


病毒环境污染不容小觑

●今年4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内开展了新冠病毒气溶胶与物体表面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研究者收集了ICU和普通病房中潜在污染物体的拭子样本,结果发现在收治确诊病人环境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广泛分布于空气和物体表面:隔离区域的污染区阳性率为:ICU94.7%,普通病房100.0%;不同区域标本阳性率为:ICU43.5%,普通病房7.9%;地板拭子标本阳性率:ICU70.0%,普通病房15.4%;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阳性率:计算机鼠标(ICU75.0%,普通病房20.0%),病床扶手(ICU42.9%,普通病房0)、门把手(普通病房8.3%);出风口样本阳性率:ICU66.7%,普通病房8.3%。

●近日,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被分离到活的新冠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


环境清洁消毒要做精做实

●CT室、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及入境人员隔离酒店等高风险区域的环境清洁消毒到底怎么做?国家联防联控机制7月20日印发的《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等规范指南中明确提出如下建议。

●基本原则:预防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加强医疗区域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隔离病房、转运工具等应当进行随时消毒;患者出院或转科后应立即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清洁消毒时应按照先清洁、后消毒,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到污染表面的顺序进行。

●对于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拭消毒。

●室内空气在有人的情况下选择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人机共存空气消毒机或具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无人的情况或终末消毒时可选择紫外线灯辐照消毒、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消毒。

●回到本次的青岛疫情上,CT检查是新冠肺炎患者筛查和诊疗中重要的检查手段,使用频率较高,但大部分CT机房空间密闭,通风不良;且由于CT设备价格昂贵,很多医疗机构只有一台,难以避免不同人群共用且使用频率较高,应严格管理该类医疗地区的各类消毒工作。

●目前,全球第二波疫情反弹形势极其严峻,同时秋冬季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期也已来临,我们外防输入和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压力持续增大。我国虽已取得了疫情防控的伟大战略成果,但同时也该记住,常态化疫情防控是精细活,尤其是重点环节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有惊无险的青岛疫情,着实给大家上了一课。


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 高晓东

编辑:夏海波  徐秉楠

审核:曹政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


    关注 健康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