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公室变迁说起

 

提高办事效率,杜绝形式主义,以全员的点滴之功,构筑企业坚强的运营“大厦”。...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笔者前往集团安全部办事,一进门,便发现整个工作区模样大变:

原有的四个大班台连同条柜全部搬走了,换成了六个全新的玻璃隔断,每人也就一二平方米,办公条件显然不如老板桌椅舒服。

但说实在的,对于普通职员上班,这面积也足够了,而原先大班台乃是老板桌椅带1.4米的条柜,为公司领导干部们的标配。从节约的角度讲,大班台换隔断,可算是降本增效的一种措施,尽管有人对其节约额不屑一顾。

由此,笔者联想到最近发生的另外一件事。

也许是公司发展的需要,进入复工第三个月,一下子提聘了17名干部。按照常理,每个人都要配专门的办公室,老板桌椅、文件柜、皮沙发等物自然一样都不会少。对此,有职工戏称“被关小黑屋”

细想之,员工这话糙理不糙。领导为何不能与普通员工一样,在隔断里办公,非得要配专设的办公室?

记得笔者在中日合资公司任职期间,担任品证部长,连同中方副总经理、日方总工程师在内的7个部长全部集中在隔断里办公,既不能当场抽烟,也不能大声喧哗,但能相互监督,沟通和交流也极为方便。

不知从何时起,中层领导干部不能在玻璃隔断里办公,而非得想方设法地进单间。

遇上党风廉政巡视督查,还得因办公面积超标而再次进行改造,拆大变小,或辟一小会议室,或整理出一个基本无用的小空间。从提质增效、降本增效角度来讲,这些已经产生了新的浪费。

其实,就单纯的办公而言,隔断虽不是最好的形式,但早已风靡全球,既高效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台面下配两个小柜更显容量大),还整齐划一,节省资源,如果再配些绿植,自然显得很舒畅。

降本增效是生产经营型企业的老生常谈。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更多关注技术降本、处置呆滞物料、采购压价等。

尽管企业大张旗鼓地号召和宣传,但真正行动者寥寥,收效甚微。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尚未形成全员参与、人人节约的意识和风气,总以为“家大业大、浪费一点不算啥”,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依笔者愚见,企业还有不少环节可以挖潜,比如利用专业技术探明地下管网泄漏点,及时开挖修补,节省水资源;利用LED技术代替传统的碘钨灯和日光灯,节约照明成本;还有适当压缩办公用品配额与消耗,节省办公费用,等等。

企业降本增效也好,提质增效也罢,都要在动员广大干群“增加危机感,过紧日子,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同时,将目光落在修炼内功、提振信心、做细做实新常态下节约工作上,提高员工的节约意识、革新挖潜意识,并形成全员的自觉行动,深挖企业以往不被重视的能源、耗材、质量甚至安全等“财富藏身之地”,让“金点子”走出智库,融入生产,发挥效益。

试问,可否突出专有技术搭台、业务管理唱戏,从干部做起,从小做起,哪怕是少用一个记录本、少用一度电、少置办一套老板桌椅?

提高办事效率,杜绝形式主义,以全员的点滴之功,构筑企业坚强的运营“大厦”,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企业的特色化降本,向管理和细节要效益,立足岗位作贡献,促进现实版的“颗粒归仓”达成。

显然,办公室变革也在其列。

作者单位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 击 “ 在 看 ”     推 荐 到 “ 看 一 看 ”


    关注 企业管理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