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发烧就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滴剂?用对方法更重要!

 

注意~...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小儿因身体尚未发育完全,身体防御及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最易因外界气温的变化而感冒或患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最常表现出的症状就是发热。

当小儿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家长们大多慌了神,要么是去药店买退烧药胡乱喂给小孩,要么是马上送医院!但这样做真的对么?为了帮助广大的家长正确应对小儿发热,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供药店人参考。

1.什么体温算发热?

人体因个体差异、所处环境的不同,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体温测量器械测量的不同部位的体温均可存在差异。

温度范围(腋下温度)

定性

36~37.2℃

正常温度

37.3~38℃

低热

38.1~39℃

中度发热

39.1~41℃

高热

41℃

超高热

如果测量其他部位,一般肛门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5℃之间,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2℃~37.3℃。

2.如何正确看待发热症状?

首先明确一点,发热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一种症状表现,同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如流感、脑膜炎、肺炎等)的信号,当然根据体温高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不对。但当小儿出现发热症状,并伴有其他明显不适,如厌食、哭闹、惊厥等,且体温高于38.5℃时,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3.小儿发热,何时物理降温?何时药物降温?

一般情况下,小儿的体温高于正常值,但低于38.5℃,并且精神状态良好时,可首先进行物理降温,高于38.5℃,且明确是因感冒所致的体温异常,则可使用药物进行降温。此外,小儿发热时,还应让小儿多喝水,以补充因发热所致的体液丢失,预防脱水。



如何物理降温?
①少穿衣物,帮助孩子“散热”。

②温水洗澡或全身擦拭,进行全身散热,建议水温“35℃~37℃”。

注意:切勿自行使用酒精擦拭,以免酒精通过皮肤吸收或呼吸道吸入体内,加重病情。
如何药物降温?


当小儿体温高于38.5℃,且明确原因。即可进行药物降温治疗。药物选择以非甾体抗炎药中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为首选,其退热机制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温中枢的调定点下调,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散热而发挥作用。

①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儿童进行退热治疗,每10公斤体重,可用1~1.5毫升(100~150毫克),持续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②布洛芬混悬滴剂:6月龄以上,用于退热治疗。5~10毫克/kg/次,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由于布洛芬可使人体大量出汗,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水,避免脱水。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降温,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诊断不明者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②普通感冒发热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制剂,与阿司匹林可能引起瑞夷综合征、肝肾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关。

③12岁以下禁用尼美舒利,与其可能导致严重的肝脏毒性有关。

④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退热治疗后,切勿在重复使用含非甾体抗炎药复方制剂成分的药物,以免引起药物过量,而导致肝肾损伤等副作用的发生。

最后,还是想说,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由于身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发热后切勿乱用药物,应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避免因药物带来的其他危害。




    关注 药店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