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里的女人,不配有尊严”

 

尊重和理解每一位辛苦而伟大的妈妈们。...





生育,向来是一个自带「矛盾感」的话题。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产房门口,有迎接新生儿的喜悦,

产房里头,有妈妈们满满的无奈。

因为她们的产房隐私,

从未得到过尊重和理解。

在最近一期的《新生日记》中,

备受丈夫宠爱的王斯然,也出现了产后焦虑的情绪。

她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突然痛哭出声:

“就觉得自己很像动物,

像在动物园里被观看”
确实,对于很多产后妈妈们来说,

被围观喂奶这件事实在太过寻常。

寻常到什么程度?

就好像这一遭遇,是所有妈妈们必经的人生经历。

在这样大环境的影响下,

大家逐渐产生了同一种认知——

产妇的隐私不值一提,

 

为了孩子,

 

她们理所应当暴露自己的私密部位在公众面前。

而此刻的她们,仿佛只是一个生育喂奶的机器。
很多妈妈纷纷表示:

“在成为了妈妈以后,身体就不再只属于自己了”

看到这句话,想必不少妈妈都会感同身受。

从进医院待产开始,

就有各种人以关心的名义,

对产妇“东摸摸”、“西看看”,

被撩起衣服检查更是家常便饭。

医护人员检查是理应,她们要时刻关注产妇的身体状况。

但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也纷纷上手,

甚至毫不避嫌同病房里的男性,

撩起衣服来就是围观扯家常,

隐私对于在病房里的产妇来说,毫不存在。
或许会有人说:“你都是当妈妈的人了,哪来的那么多羞耻心?”

可说到底,女性在成为妈妈之前,

也都是一个个精致体面、自尊自爱的女孩。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不被理解的“羞耻感”,

才让产妇内心产生了最难以启齿的痛。

就像一位产后妈妈所说的那样:

“我们从小就被各种教育女孩要矜持自爱,

 

但从进入待产室的那一刻起,

 

我的身体似乎就成了工具,

 

我所有的自尊心和教育观都轰然崩塌。”
如果说生产是一种考验,那脱裤子便是考验的开始。

产检、备皮、内检、生理失禁、恶露、妊娠纹……

每一样,都让妈妈们“颜面尽失”。

一名 95 后的新手妈妈曾发文抱怨:

“有些事不生一回孩子永远不会知道,

在产房里,我的尊严碎了一地,脱裤子就是个开始!

在疼痛和孩子面前,妈妈的尊严和知情权难道就真的不值一提吗?”
在产房里,产妇的自尊心备受打击,

因为她们感受不到任何的尊重可言。

不仅如此,

社会上存在的“偏见”也给予了产妇太大的压力:

在产房里谈尊严就是“矫情” ;

做妈妈了就应该“为母则刚” ;

为孩子牺牲自尊“理由应当” ;

……

好像在生产这件事上,

大家都十分默契地忽视了产妇的痛苦和隐忍。

但是别忘记了,

她们在成为妈妈的同时,也拥有着“做女人”的权利。
或许生孩子这件事对于普通人来说,

无关痛痒。

但对于产妇来说,却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煎熬。

她们从一个原本精致体面的都市丽人,

变成要依靠成人纸尿裤生活的产后妈妈,

其中的心酸,无人能体会。

且先不说其身体的落差有多大,

单是心理逐步接受的过程,

就足以让她们自卑得抑郁。


社会上“为母则刚”的毒鸡汤还在宣扬,

家人亲戚“为了孩子好”的道德观又将产妇紧紧捆住。

似乎生完宝宝后,她们就只是一头“奶牛”,

她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产奶、哺育。
至于主观的情绪和感受,早已被剥夺:

“你不能这么哭啊,得乐观一点,你这样没有奶一直哭,孩子吃什么啊?”

“你现在心情不好上火,孩子吃了你的奶,也会上火啊”

“你得为孩子想想啊……”
生育这件事本就是一群人的狂欢,一个人的悲伤。

当孩子降生后,所有人都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很自然地就忽视了产妇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甚至,一句“为了孩子考虑”,就能轻易地让妈妈们弃械投降。

脱口秀演员黄阿丽这么形容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就是一场野蛮祭礼,提醒你,你的身子现在是食堂了。”
一位哺乳妈妈曾写下一份长笔记,让十几万的网友为之落泪。

刚生产完,母亲就强迫她吃 10 个鸡蛋,喝一盆的猪蹄汤。

否则,“不发奶,你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妈妈”

吸奶的时候,奶瓶里一半是血,一半是奶,

她疼得撕心裂肺,母亲却只关心“宝宝没得吃了好可惜。”
便秘的时候憋得难受,去卫生间解决生理需求,

却被喊“别拉了,赶快给孩子吃奶”
好像产妇的疼痛、便秘、肛裂都不重要,

只要能把宝宝照顾好、让宝宝吃上奶,

妈妈们受些委屈理所应当。

可实际上,她们也是个活生生的人,

 

她们也会委屈、也会流泪。

尽管初为人母会经常手忙脚乱、焦虑不已,

但她们爱孩子的心却不必任何人少。

就像居居妈妈说过的一句话:

“每当深夜,这些各种爱宝宝的人都睡了,都对他的哭声置之不理,只有我一个人在照顾他。”

所以,不要再用道德观强迫妈妈奉献了,

孩子是她们九死一生拼了命产下的,

要论疼爱的程度,我想没有人能比得上母亲。
都说产房门口是婚姻的照妖镜,

此话不假。

从丈夫站在产房门口的那一刻起,

他们所有的真情实感,

都流露得淋漓尽致。

2007 年,北京一产妇因难产被丈夫送往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医院方告知其丈夫,若不做剖腹手术,产妇必死无疑。

丈夫听闻后表示拒绝:

“不能做手术,做了剖腹手术将来就不能生第二胎了。”

面对生命垂危的妻子,他狠心拒绝了医生的建议。

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产妇,医院院长亲自到场相劝,

甚至许多病人及家属也纷纷劝导他在手术单上签字。

但他仍不为所动,对周遭的劝说置之不理。

在后续长达 3 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

医院方一面向公安部门求助,

一面对产妇施行轮番抢救,

可最终的结果依旧残酷——

一尸两命。
其实在当今社会,剖腹产早已具备了成熟的医疗条件,

但由于丈夫的自私自利,担心生不了二胎,

就眼睁睁地看着产妇在痛苦中走向死亡。

俗话都说:“男人爱不爱你,生个孩子就知道”

这句话很有道理。

妈妈们在产房里能否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产后能否享受到科学体贴的护理和照顾,

绝大多数都取决于丈夫的表现。

男人们睡了一觉,就成了爸爸,

把孕育的责任交给了妈妈,

似乎生育孩子是她们与生俱来的义务。

面对妻子的付出,他们习以为常:

挺着大肚子的妻子背着包在排队缴费;

翘着腿的丈夫坐在椅子上玩手机等待。





这样讽刺的场面,还发生在产房门口。

妻子在手术室里撕心裂肺地生产,

丈夫在楼梯间里事不关己地娱乐。
甚至还有陪产的丈夫,因亲眼目睹妻子的生产过程,

称其留下了心理阴影,要与妻子提出离婚。
他们不会对沾满羊水的孩子产生阴影,

也不会对自己的母亲产生阴影,

更不会对同样出生方式的自己产生阴影,

就唯独对饱受痛苦的妻子产生阴影。

说到底,只是还没有承担起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罢了。

绝大多数情况下,婚姻里除了浪漫的风花雪月,

 

更直观的,是产房里鲜血淋漓的现实。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有些丈夫确实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无法接受“血肉模糊”的生育场景。

但不进产房,至少也要守候在产房门口,

因为丈夫的守候和陪伴,

对于生产的妻子来说,十分重要。

还记得那个火爆全网,在产房里跳舞的丈夫吗?

他的妻子在待产过程中疼得直冒冷汗,浑身哆嗦。

这位准爸爸为了缓解妻子生产的紧张疼痛,

主动提出要跳一支舞。
虽然,他在产房里跳舞并不能缓解妻子生理上的疼痛,

可这位丈夫依旧用实际行动向妻子表白:

“我能感受到你的疼痛和恐惧,我会用我的办法一直陪伴着你。”

这种陪伴,不仅是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

更是体贴入微的情感支持。

医院是检测人性的地方,

 

而产房门口,更是夫妻情深的见证。
生育这件事,承担风险的是妈妈,遭受痛苦的也是妈妈。

其实比起孩子,妈妈才是那个更需要安慰和关怀的人。

她们面对“初来乍到”的孩子,

内心也会倍感焦虑和无助,

生怕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可谁又是天生的妈妈呢?

然而,这个社会总是不断地告诉妈妈们,

你必须坚强,你必须完美,

为了孩子,你必须义无反顾地做出牺牲。

可殊不知,她们成为 XXX 妈妈的前提是,

首先,先成为她们自己。
所以,与其大肆宣扬“为母则刚”的鸡汤,

 

倒不如给予她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不仅是口头赞许母亲的伟大,

更是身体力行地关爱、体谅她们内心的情感需求。
每一位妈妈都是从鬼门关里走一遭出来的,

她们守护了孩子,将宝宝完好无损地带到这个世上,

所以,也请你们,好好守护她。

爸爸们虽然无法分担生育的十级痛苦,

但却可以给妻子满满的关心和爱,

让妈妈们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妈妈不是神,但能带着妈妈走出产后焦虑的男人,他就是神。

点个“在看”,愿所有的妈妈们都能被理解和尊重。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尊重和理解每一位

辛苦而伟大的妈妈们↓↓↓


    关注 精彩语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