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早点遇见你!

 

奇遇之年!...



听古典音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很简单。

随便打开一个音乐app,就可以找到大量资源。

但,一边听,还一边有人讲解,那就很难了。

直到遇见,《奇遇之年》



BBC音乐专栏主播Clemency Burton-Hill陪你听,给你讲。最棒的是,她讲的这些,不是高深的乐理,不是难懂的技巧,而是音乐本身和创作背景

在这本书中,她精选366首各有特色的作品,每天一首,逐一讲解,把你拉入古典音乐的奇妙世界。



在此之前,我也知道古典音乐,也听过一些,但是谈不上兴趣,甚至多多少少认为推崇古典,是不是有些装!但是这本书成功地让我对古典音乐有了强烈的好奇!

把一份月的推荐曲目听完,产生一种懊恼的感觉,我怎么现在才这样听!古典音乐原来这么好!

正如作者所言:没有一个作曲家致力于写出难以理解或者无法使听众产生共鸣的音乐,也没有一个作曲家想让自己的音乐永远停留在五线谱上。这本《奇遇之年》,就是想给你关键信息,然后让你听出更多滋味



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你可能听了就只是听了。但书中这些生动有趣的知识,让你有了更多的感受角度

你可能会发现,某一首曲子是一位天才送给他的老师的,而另一段旋律则出自一位一直被打压的女性……

有了这些故事,音乐突然就有了生命。因为这使人意识到创作这些音乐作品的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可能跟我们一样有着忧愁和烦恼,但他们决定用音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每一个聆听音乐的人,只要你不带偏见,意识上不去隔离,你就可以用耳朵去体验古典音乐里那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奇遇之年》书摘(整理版)
在公众号曲库里搜到了几首曲子,我直接把作者的推荐(太长的精简了一下)发过来吧。你可以点开音乐,然后再阅读下方作者的介绍。整个过程中的体验就是阅读《奇遇之年》的体验!

一共5首,随便哪首都行。你也可以都听完。
——1月2日——
C大调练习曲,作品10第1号
在华沙出生,旅居巴黎的钢琴家、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是古典音乐史上最早的一位超级巨星,同时他也是一位对音乐具有非凡创见的思想者,特别是对于钢琴而言。

在他存世的二百三十余部作品中,全部都有钢琴参与。他拓宽了键盘乐的边界。拓展了曲目库,并开创了许多全新的曲式。这首让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曲本是用来训练钢琴学习者的演奏技巧的;音乐对手指跨度的要求简直过分(特别是右手),这样的写法在19世纪早期是极为大胆的。但它远远不止一首炫技的家庭作业那么简单。肖邦崇敬巴赫和莫扎特,在这首体量迷你的大作里,你可以透过旋律上的独创性和丰富饱满的和声,听到肖邦对这两位作曲家在音乐上的传承。

1月2日是个有些滑稽的日子,有时又有点反高潮,但对我来说,这首两分钟的曲子囊括了对新年的全部期许——希望、梦想、探索、决心,还有那暗流涌动的革命……
——1月8日——
D大调大协奏曲,作品6第1首
第二乐章:广板


阿尔坎杰罗·科雷利在1713年的1月8日去世,这位被敬奉为天才的巴洛克早期作曲家,其实并没有写出多少作品来。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开创了一种被称为“大协奏曲”的音乐形式:一小组器乐演奏家们平分秋色,共同演绎由多乐章组成的作品(而不是那种我们通常所见的“协奏曲”,独奏家需要单枪匹马与一整支乐队相抗衡)。科雷利是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沉迷于反复修改他的大协奏曲曲集,但又拒绝将它们出版。终于,这些作品在他去世一年后得以公开——巴洛克音乐界即刻为之疯狂。

科雷利的大协奏曲里富有无尽的创意、轻盈和精致。虽然它们严谨的结构有着建筑学般的优雅,但他依旧在框架内为即兴演奏保留了足够多的空间。

聆听这些大协奏曲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当我面临生活中的种种纷杂时,它们特别有帮助。
——1月11日——
“主所在之处必有仁慈与爱”
选自《四首格里高利经文歌》


杜吕弗雷是一个谜一样的人。他生活在20世纪的巴黎,伴随着他的成长,那时的艺术和音乐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他近距离目睹了立体主义、现代主义、无调性和爵士乐的发展。追随这些令人兴奋的新方向显然成为一时风潮,然而他对此却毫无兴趣,更无心去拥抱这些新玩意儿。很多与他同时期的作曲家们都选择激怒观众以博得眼球,或是展示些让人们瞠目结舌的癖好。而杜吕弗雷和他们不一样,他在音乐上的灵感大多来自遥远的过去。我猜我们可以称他是一位“保守主义者”,但实际上我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革新者。

杜吕弗雷的音乐非常独特。他的作品如水晶般晶莹剔透。这无疑是因为他的产量很低,每部作品都经过了数年的精雕细琢。他曾是童声唱诗班的一员,所以自然十分喜爱演唱巴赫、海顿、莫扎特以及他的法国同胞加布里埃尔·福雷的音乐,但纯粹和典雅的格里高利圣咏才是他的真爱。

这首光辉明亮的拉丁语经文歌“主所在之处”同样来自格里高利圣咏:

Ubi caritas et amor,Deus ibi est。

主所在之处必有仁慈与爱。
——1月12日——
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作品20
第一乐章:热情如火的中庸快板


说起生日礼物,下面这个礼物绝对能被列入历史最佳之列。

十六岁那年,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将这部精彩绝伦的室内乐作为生日礼物献给了他的小提琴老师,同时也是他的挚友——爱德华·里茨。能写出这样杰出的作品,即便是对于一个年长他一倍的人来说,也算得上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虽然八重奏的室内乐形式已有先例——包括弗朗茨·舒伯特前一年所作的《F大调八重奏》。但对于一个少年而言,为八位演奏家创作一部作品,仍旧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大胆之选。门德尔松的这首八重奏更加独特:他将这首室内乐设想成一部小型交响曲,创作出的音乐既能使八位演奏家达成绝妙的高度和谐,同时又能保留每个人的特点。怪不得罗伯特·舒曼称他为“19世纪的莫扎特”。

门德尔松一直很喜欢这部作品,并坦言“创作它的过程非常愉快”——这也是让我尤为珍爱的一点——不像有些音乐,你一听就能莫名地感觉到它背后艰苦锤炼的创作过程,而在这首八重奏里,每一个音符都洋溢着轻松和喜悦。
——1月23日——
F小调第一号单簧管协奏曲,作品73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快板


让我们来换个心情,听一听木管乐的代表作——首生机勃勃的单簧管小曲。德国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在前半生是个有点反叛精神的人——遭到逮捕,加入神秘的地下组织——但在1811年创作这部作品时,他却摇身一变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军人物。

韦伯最喜爱的乐器是单簧管,他大笔一挥,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单簧管演奏家,也是他的好友写下了这部欢快又炫技的协奏曲。“回旋曲”这一乐章让人眼花缭乱,作曲家不仅大肆炫耀着这门乐器惊人的音域,同时还向人们展示出单簧管音乐创作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比如说自莫扎特以来,所经历的发展和演变。
特别提醒
上面是我从一月份的内容中摘选了5首,这些音频资源是公众号里能搜到的,本想推荐书上的第三首,但公众号没有该音源 T^T。
另外,如果你是Apple music的会员,那么直接在App中搜  “Year of Wonder” 就可以找到12个月的歌单,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搜 “奇遇之年” 这位  用户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很懂古典音乐,那么有没有这本《奇遇之年》都无所谓,直接搜出来歌单随便听就可以。但这本书中,确实增添了让很多专业音乐学习者都耳目一新的曲子

但是如果你是古典音乐小白,又想让自己的聆听之旅变得有趣有味,那么这本书绝对可以让你爱上古典音乐。这就是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古典音乐入门,就从这本《奇遇之年》开始吧!

点图片 5折抢购


    关注 后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