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 高一女生凌晨6点宿舍坠亡, 只因宿管阿姨说了一句话...

 

‍希望每天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阅刊”关注就可以了。‍‍‍2‍‍‍018年12月分类练习专辑出炉,欢迎选用!...



关注“语文日刊”并设为星标,每天都能收到文章,点上面蓝色文“语文日刊”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   2.试题汇编2020.5.1-5.31    3.试题汇编2020.4.1-4.30    4.试题汇编2020.3.1-3.31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据广东肇庆市公安局端州分局11月3日通报,11月2日,肇庆一名高一女生攀爬到宿舍5楼阳台后坠楼身亡。
2019年11月2日6时30分许,公安机关接警情称肇庆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宿舍楼有学生坠楼。

民警迅速赶到现场,120医务人员同时到达,发现一女生(该校高一级学生邱某某)倒地,经医务人员抢救无效死亡

事发后,公安机关迅速开展调查。经查,11月1日晚23时30分许,学校宿管员巡查时发现邱某某在宿舍阳台玩手机,于是按照学校管理规定对其教育并要求将手机暂时上交。

2日早上6时许,邱某某起床后,将写有“永别了”字样的纸条交给同宿舍一名同学后离开房间。

其舍友发现异常,立即报宿管并寻找,但未果。此期间邱某某一人来到5楼一宿舍,攀爬上阳台护栏呆坐片刻后向楼外坠下。

一个年轻的生命离逝,令人深感痛心和惋惜。



一部手机,与孩子跳楼,两者似乎隔着千山万水,可现实中,因为一部智能手机而产生的家庭悲剧,确实是屡见不鲜。

网上有一句话看得人心惊肉跳:“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2018年5月11日,江西省一高二男生在学校坠亡。他生前曾对女朋友说想买个新手机,便于5月10日晚自习期间到老师办公室撬锁,共偷走两名老师1300元左右。相关老师通过监控发现后找其谈话,该生从五楼跳下……

2018年8月30日凌晨,南通13岁的小徐从四楼坠落,早上被发现时已去世。小徐母亲表示,小徐坠楼前一直在用手机打“吃鸡”游戏,玩家跳楼“出一点血人又会活过来”。

1月4日,海南省屯昌思源实验学校14岁男生小江从教学楼3楼爬到隔壁老师办公室为手机充电时不慎坠亡。学校此前曾反复强调不允许带手机,更加令人唏嘘的是,孩子的家长竟然不知道孩子有手机。

8月29日凌晨,北京朝阳一位十多岁的少年跳楼身亡,而原因,据媒体报道是因为父亲和孩子在玩手机上(应该是玩游戏)发生了冲突

隔天8月30日,江苏一位19岁的高三学生也因为玩手机与家人冲突,跳楼身亡

......



那些无意中交给孩子一部智能手机的家长,也或许真的意识不到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他们想不到,玩手机会上瘾,而一旦上瘾,孩子就像注射了毒品。

 

后果就是:戒不掉、强行阻止极易引发亲子矛盾、离开后念念不忘、致命。

于是人们无比悲愤的说:

是手机,将花季凋零的孩子和绝望悲痛的父母阴阳两隔!是手机网游,让逃学厌学的情绪和恐慌不安的气息四处蔓延!是手机毁了我们的这一代和下一代!

可是,如果手机会发声:想来也是会喊“冤”的吧。手机表示:不背这个“锅”。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经不住手机的诱惑?片刻都不愿离开手机?

为了手机不惜冒险充电而摔下楼,为了手机不恋亲情自杀,为何不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大部分人认为,引起这起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手机!但除了手机之外,还有生命教育的缺失!

日本学者谷口雅春曾言:“生命教育是人生的必须课,最可怕的人就是那些对生命没有敬畏的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40秒就有1人自杀死亡。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所曾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个考虑过自杀!

这些年纪轻轻的孩子,或许因为一场考试、一次批评、弄碎了一块玻璃就走向了生命的尽头,他们一方面是不懂事,而另一方面则是不懂得生命的可贵!

挫折教育匮乏导致生命教育缺席,建议各位家长,请给孩子一些放养!在此,学习哥推荐一篇专家谈青春期孩子家庭教育的好文章——
 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家长?
—— 像“养猪”一样养孩子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有一位焦虑的家长找我:“我应该怎么补救?做什么准备”?她突然觉得自己和其他家长相比,做的准备太少,孩子什么都没有学。

显然,她非常焦虑。

该准备什么?细说起来,需要准备的很多,但对于当下的家长,可能首先需要准备的是正确的理念,正确的心态:做一个正常的家长,粗糙一些的家长,让孩子经历自己应该经历的一切,首先是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

日前,我和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孔繁清聊天,无意间聊起了她的孩子,能感到她既骄傲,又愧疚。她的爱人是外交官,长期驻外,她也因为工作很忙顾不上管孩子,“我也不愿意为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于是两个孩子曾经一度寄养在外地亲戚家。

有一次,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坚决要求回北京,央求妈妈说:“我们两个能管好自己”。迫不得已,她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孩子生活,对保姆的要求也只有一条:饭要卫生,吃了不拉肚子就好。对于孩子,要求也很简单:诚实,不撒谎。

说到这些,她的眼眶里含满了泪水。

但她两个孩子的成长却是出乎意料得好。女儿学业优秀,进入国内某名校,后申请奖学金去美国读书,进入美国高盛工作。儿子后来也出国留学,目前在中国最著名的网络公司做技术工作。这些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孩子们很贴心,平时嘘寒问暖自不必说,每到假期,女儿会给她与爱人安排好度假,羡煞朋友们。

她说,很多人总爱问她怎么教育孩子,让她很惭愧,甚至是内疚:“我觉得自己对孩子要求太低了,我对不起孩子们,都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

我说,你这是歪打正着,没有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在孩子的教育上,做到了抓大放小,只抓根本与核心,让孩子经历他们所应该经历的一切。

在这种教养方式与环境下,孩子会比同龄人更快地社会化,从小就开始面对最基本的生活学习需要,自己找能找到的资源、办法、方式去解决面对。

这里面有基本的生活问题与困难,也有自己的学习安排与挑战,当然也包括了在校园里遇到的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摩擦矛盾纠纷。他们往往会有更强大的内心,因为从小经历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经历的一切。没有父母的过度呵护,他们只能自己学会处理,承受。

而幸运的是,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都是渐进式的,都是从很小的事情开始的,伴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大,复杂,极少出现跨越年龄与心智的极端难题。这也是一个正常的人所应该经历的成长过程。

关心孩子的生活、教育,当然是身为父母的基本职责,但过度关心,有百害而无一利。在父母的过度呵护、帮助下,很多孩子失去了正常真实的成长环境,缺失了该有的历练。

父母做了孩子生活中全方位的保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必然就差;父母给孩子千方百计择校,安排了各种学习辅导班,请了很多名师,孩子就不必也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了;同样,遇到与同学、老师的纠纷矛盾,父母亲自出面解决,“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包打天下,孩子也就再次失去了锻炼与人协作,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

泛滥的关爱,也让孩子习惯了,更不会珍惜爱与关爱。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过度呵护中,孩子很容易导致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缺失了最基本的承受压力与受委屈的能力;第二,极端的自我、自私而浑然不知。一旦进入社会,或者父母难以“长臂管辖”的领域,孩子陡然面临很多复杂问题与挑战,往往难以承受,摔个大跟头是小事,做出极端的事情也属常见。

日前,一位中学生竟然因为父母没收手机而跳楼自杀。北京一个23岁的“孩子”,竟然因为找父亲要钱没给,就跳河自尽了。

遇到一点委屈,不顺心,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或是与同学发生冲突矛盾,动辄就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中小学生不是一个两个了,这值得众多家长反省,反思。



我想提醒的是,伴随物质水平的提高,“非常6+1”的家庭结构,加上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越来越神经质,却浑然不觉。

日前,我和一个儿科医生聊到儿科医生欠缺的问题,他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都太神经质了,甚至很“变态”,医生压力太大,于是大家纷纷转行了。他举例说,有一次值班,一个3岁的孩子感冒,包括保姆在内,全家大大小小来了6个人。他开了化验单,需要给孩子验血,孩子奶奶一伸胳膊说:“孩子太小,抽我的血,我也感冒了,病毒应该都是一样的”。他好说歹说,家长最后才同意给孩子抽血验血。

听了这个荒诞的故事,很多父母可能都哑然失笑,但我们是否意识到,在孩子的教育上,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我们也这般神经质过?比如面对分班的好坏,同学的“欺负”,老师的“批评”等等,很可能因为过度关心而放大了很多小事情。

河南某县的一位家长,就因为老师在家长群公布了孩子的作业情况,就认为孩子心理受到了伤害,“有自残的可能”,要求老师上门道歉,否则就告到教体局,迫使老师不得不提出辞职。同样,山东的一位家长则因为老师拍打了上课说话的孩子,认为孩子受到了心理伤害,不依不饶,报警、诉讼,使出各种手段,最后竟然导致老师被拘留。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种家长,这种关爱方式,必然弄巧成拙,很容易培养出一个又一个脆弱的孩子,一个又一个“熊孩子”,这不是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吗?

如果你对孩子还有所期望,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幸福,那么,就做一个粗糙的家长,做一个正常的家长,像“养猪”一样养孩子,他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他健康!

(作者: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



如果自律能力不强,从用手机,到玩手机,最后到沉迷于手机,这样的过程经历的时间很短,一旦沉迷,用在学习上有效时间总量势必就会减少,同时责任感也在降低,对于高中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由于手机固有的联络功能,如果建立了一个圈子,或者进了一个圈子,例如,目前很多同学热衷于“王者荣耀”,在集体游戏中,时间很快被消耗,并且可能被这个圈子“黏住”,这时候,高考都要往后放。

家长把手机交给我们是方便联系,我们往往也打着这样的借口买手机,甚至有人还会附加一些功能——促进备考。

很多学生也相信自己会用于“正途”:找题、新闻、仅做联系......

但是,同学,你真的高估自己的自觉性了。

拖延的习惯,有着极强的普遍性,一个沉溺于手机的考生,才打开手机之前或者打开手机的瞬间,也许会默默的提醒自己,要有节制,可是当打开之后,往往都有“关键时刻”,可以再等等,再拖拖,结果...一节课就过去了。

破解手机难题家长是关键,但生命教育更是核心!

从根上断绝是王道,说是手机害了孩子,不如说是无知的家长给未成年的孩子买手机的行为残害了孩子。

作为成年人,有时候都不能控制自己刷手机!凭什么相信一个学生的自制力?

培养自制力,父母是榜样,如果家长整天打游戏或者在孩子面前无所事事玩手机,你却训斥孩子去读书,那会有效果吗?

最后:最好的教育,永远是通过生命影响生命,通过生命学会爱与善良。

希望各位家长也都能重视孩子的生命教育,只有懂得生命的可贵,孩子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新京报、陈志文观察、教师帮、西湖之声,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文章转自:高中生学习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投稿:160280748@qq.com;  商务:QQ160280748


欢迎关注语文日刊公众号yuwenrika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小学满分100(manfen100xx  )


    关注 语文日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