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年前的自己对话

 



主动抬起头,主动去观察世界、拥抱世界。




ニOニO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欢迎到“喜马拉雅"APP

搜索并关注
@安徽共青团

和团团一起聊青春




前段时间,电视剧《平凡的荣耀》热播,或许很多人,都从中找到了一些关于职场生活的共鸣。

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未来将要面对什么,你或许有自己的预判和想象,但当真正身处其中时,我们期盼的理想与现实,是否还和当初一样?

有人说:关于未来的经验,身处当下的我们永远是滞后的。就像每个人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往后的每一步,都得靠自己摸索。

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中,什么对你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是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的坚持;是不论发生什么,都不能忘记的初心;还是敢于接纳平凡的勇气……

从懵懂的少年到独当一面的大人,或许要经历许多未知的考验,但无论走到哪里,希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人生的荣耀,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寻到真正的快乐。

你有什么话,想对初入职场的自己说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毕业已一年,与迈入工作前相比,我的心境有了极大改变。这种改变无好坏之论,如果时光机能带我回到过去,我愿压低帽檐,点上两杯阿华田啵啵冰,缓慢而温柔地讲几个故事给从前的自己听。
“不要丧失生活的目标和动力

哪怕你只是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我和颖涵在学校杂志社相识,出于对旅行的共同热爱,又一起结伴去了广州、重庆、吉隆坡......一起创造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她是个浪漫热情的女孩,毕业后在武汉上班,武汉的毕业生薪资水平横向比较没什么优势,生活成本又高,更别提今年遭受疫情重创,各行各业多少都受到些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她的工作愈发琐碎繁重,化身无情的做表机器,每天的生活枯燥单调,宿舍、单位两点一线地往返,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对世界的缤纷少了很多感知体验的欲望。

某天晚上,我们无意间聊起大学时去马来西亚的心路历程:她喜欢大海,想去亚庇看海,所以努力攒钱让愿望终于成真。上班以后的她像失了光彩,感觉自己特别累,麻木了很多,什么都没做好,也什么都不想做。短暂的颓靡后,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等考上公务员就辞职,在开始新工作之前一定要再去旅游一次。



“我真的需要将去一个地方当作梦想,不然就会在挫折来临的时候被轻易打倒。”她这样写道,隔着块屏幕,仿佛能看到那端她炯炯的目光和紧握的拳头。

另一个朋友晓晓从事广告行业,节奏快、要求高、压力大,项目来了几乎每天都凌晨两三点才能到家,两个月的时间光打车费就花了小三千。

上个月,她辞职了。

“这样讲可能有点矫情,”被问到原因时她有点羞赧地笑了笑,“有天晚上一点半到家,爸妈早睡了,家里只剩厨房灯亮着,我一边盛饭一边想好久没吃上我妈做的热菜热饭,我说这是为了啥啊,第二天就提出辞职了。工作可以再找,老妈做的饭吃一顿少一顿。”

都说人生皆苦,但偶尔总有甜,漫长的努力是为了目标实现时那一瞬间的高光时刻。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找到一个提着一口气的理由,哪怕它的物质价值再微小,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熠熠生辉。它能唤起身体因为热爱而起的战栗,那种澎湃、美妙、觉得一切充满希望的感觉。唤起我们对明天的期待,继续跃跃欲试地生活。

有人说,当我们处在“丧”状态中比较久的时候,身体会习惯于沮丧的情绪而忘记了爱的感觉。也许这种不断找寻意义的过程就是关于爱的其中一课,也是我们生而为人写在基因里的使命。
“适应环境不代表改变自己,

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初心”
最让人感到沮丧的,或许是横冲直撞地从学校里跑出来,虎头虎脑地准备大展拳脚,却发现各处有各处的行事准则,因想当然而沸腾的一腔热血,大部分都要付诸东流。

去年年初抑郁情绪最重,当时接触的工作爸妈喜欢,自己却很不适应,觉得环境固化,效率低下,难以实现个人价值。一到晚上眼泪不停淌,扯着被角边擦边琢磨,眨眼的瞬间眼泪也跟着滚下来,忍不住想象自己是琼瑶剧女主角,一秒后又破涕为笑。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段话:“作为想要踏实做事的人,如何能用好公司这一个伟大的组织结构,创建舒适的微观环境,有效率、可持续地长期工作下去,而不是迅速厌倦、疯狂过载、耗尽自己、不得不在痛苦地熬下去和离开之间选择,也许是我们必修的一个课题。”



外部环境、客观条件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想给生活创造一个持续稳定的正面体验,就要不断锤炼自己的精神世界,做到随机应变。

一位因工作结识的姐姐给我讲了自己的经历:她海外归来后进入某机关单位,所在的部门是边缘中的边缘,员工数量少得可怜,基本只有她一人做事,工作内容枯燥且费工夫。但她没有轻易放弃,撂挑子不干,而是尝试以一人之力经营好手头的项目,最终收获了上级的认可,客户也给出极佳的反馈。

面对不喜欢的环境,消极抗拒无济于事,只能加重心理负担,这种时候可以尝试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摸清所处环境的玩法和规则,从而驾驭规则,用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实现我们的初心,抵达我们追求的终点。   “留心观察多面的生活,把自己从工字格解放出来,放在广袤苍穹之下,我们直面的是蓝天” 短视频软件的兴起带动很多少数民族同胞用手机记录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我就关注了一位叫作卓玛的姑娘。



卓玛是个乐于分享的女孩。她会操着特色鲜明藏化汉话告诉你青稞先炒后磨、再混合酥油茶和奶渣后做成的食物叫糌粑;给你看吃剩的青稞饼——那玩意儿硬得要命,硬邦邦地敲起来像石头。

她是四川甘孜稻城亚丁的藏人,和拉萨的藏人在风俗习惯有些差异,出游时品尝尼泊尔风味的藏餐也会流露出一点迷惑和新奇,吐槽成本只有五块的糌粑卖三十,太黑。大多数时候,她会站在画里,领你看被雪盖住的然乌湖,在绵延的花海里唱歌,向峭壁上的藏羊问好。有个作品里,卓玛点燃牛粪做燃料烤牛肉吃。评论满是奚落,她认认真真地在下面写:“吃草的牛的干牛粪并不脏,也不臭;农民不会嫌土脏,牧民不会嫌牛粪脏。”

返家的路上看着流动的车辆和灯火,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卓玛,想起我见到的没见到的正在做千百万种工作的人,正在经历的千百万种生活的人。

都说工位像枷锁,禁锢住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但我想,工位是否会成为一个人的牢笼,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当我们主动抬起头,主动去观察世界、拥抱世界,人会变得更加包容,掌握更多讯息,懂得尊重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也更能理解他人的痛苦和幸福。



疫情期间,我加入了一家致力于孤儿与弱势儿童线上教育的非营利义工组织。经过一系列培训,在每个周六作为义工老师给一年级的孩子们远程上课。之前兼职有面向成人的教学经验,给那么小的孩子上课还是头一回,亢奋又紧张,怕讲多了他们听不懂,太乏味他们不喜欢,然后一边狂搜阅读课怎么上,一边向当老师的朋友取经,忙叨间心里升腾起一股奇异的踏实——人可以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过程中觉察到自身价值,抵消生活中的失措和虚无。

你看,在工作之外,总可以找到更多能做的事。

工作有诸多熬人之处自不必赘述,但换个角度来看,投入工作也是能够帮助人维持情绪、财务、输出稳定的最佳方式。

在喜欢的工作场域里不怠惰、不放松,在不太喜欢的环境里不逃避、不放弃,做事多一分积极和用心,就足以弥补经验上的缺憾,也能因此收获许多“被交付、被指导、被认可”的正向激励。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火力全开吧,回望时,会有种“没辜负什么”的踏实和乐呵。





陪你·成长

听完FM的你,有何感触呢?

在留言区和团团分享吧!

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六,皖团·FM

晚安
亲爱的团粉
愿你微笑拥抱每一天

做像向日葵般温暖的人儿





每晚八点半
无论你在哪里
请记得拿起手机
聆听你我他的青春故事

我是团团,我在皖团.FM等你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欢迎在下方留言


责编|顾伟嘉

主播|刘雨晴

编辑|高欣然

校对|曹胜男、舒云飞

审核|棒棒糖菇凉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ID:YOUTH-POWER),这是一本走过97年的红色杂志。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人生皆苦,但偶尔总有甜!↓↓↓


    关注 安徽共青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