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谈愉悦

 

汉州连山铺民间有个习俗,一个人过生日的前一天晚饭,全家人都要吃“寿面”,以此表达祝...

“面”谈愉悦

作者 ▏曹天成



汉州连山铺民间有个习俗,一个人过生日的前一天晚饭,全家人都要吃“寿面”,以此表达祝福庆贺之意。

第二天的早餐,过生者又要单独吃“煮鸡蛋”即带壳的梱(KUN)蛋,并且吃法上还大有讲究:剥去蛋壳壳后,分一半蛋反手甩到房子上,与鸟儿们分享。这叫“赐灾星”,即把不如意的念想让鸟儿带到人迹罕至的远方,这一年就能顺顺利利,平安吉祥了。

“赐灾星”有迷信色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么做也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理念;至于防灾祛难,消除不测风云或旦夕祸福,那倒未必。不过,还是寄于心诚则灵的愿望。

现在人们过生日,喜欢到餐馆酒店摆宴席庆祝。一般餐厅老板都会免费为寿星赠送“长寿面”。细长细长的面条,寓意“地久天长,寿比南山”。客人中平时不喜欢吃面的,也会用筷子夹点面来品尝,以便沾寿星的福光,也表示对寿星尊敬之意。

在中国,以长江为界,江南人爱吃米饭,江北人则以麦面为主。“二重”、“东电”和“东汽”等国有大企业刚迁来德阳的头几年,职工们很不习惯川西坝子的饮食味道——菜品多麻辣,主食少面品。星期天工人们到连山赶场,专选面食,街上店铺的锅魁、包子、馒头很畅销,特别是手擀面,生意超好,供不应求。

记得有个笑话,说出了东北人对面食的深情与酷爱。

有一个操普通话的工人到连山下馆子,开口就问:“老板,有面条吗?煮一碗清汤小白菜的。”

“有!好的。等一会儿。”老板回答道。

“有包子么?”客又问。

老板说:“有猪肉包子、盐菜包子、护心(猪油白糖)包子。”

“有包子!”客人喜形于色,笑眯眯地叫到“好……好……好……有包子,捡10个肉包子;命(面),我不要了!”

听客人这么说,女老板吓了一跳,心想,“这北方人对包子爱得多痴呀!命都不要了。”面与命,音近,老板把“面”听成“命”,这出笑话至今年长的连山人都晓得。

改革开放后,一些曲解“食色性也”的人,把女子胸前的“粮仓”叫“肉包子”。

连山人现在嘲讽那些沾花惹草的人是“吃肉包子,不要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面积那么大,环境气候差别也很大,人们的饮食习惯自然也各不同。各地吃面的方法五花八门,取的名字也意味深长。

上海人特别精灵,很会生活,有节俭传统。上海人将清汤寡水的面食叫“阳春面”,赋有诗意吧!

一次出差到上海,逛豫园时,一人买了一碗“阳春面”品尝,只吃了一点点,都说“没盐没味,怪难吃。”放下筷子,付钱走人。老板见了,直皱眉头,口中冒出“咿咿呀呀”的上海话,听不懂,估计是说四川人浪费吧。

听人说,上海小青年谈恋爱,花前月下挽手溜达,女生说“有点饿”,男生立马到附近副食店买两颗“大白兔”,献给心上人。女孩只拿了一颗,另一颗让男生吃,她还甜蜜蜜地夸男朋友“懂生活,会过日子。”

1964年腊月放寒假后,父亲领我回老家过春节,在贵阳朝阳桥附近住宿一夜。第二天早餐,在汽车站旁边的街边店吃贵阳名小食“肠旺面”。一大碗的食物:有乌红乌红的猪血旺、微黄灰白的猪下水、软中带硬半生不熟的面条,上面铺一层干辣椒。那面分量十足,腥味也十足,我麻起胆子吃了一半,另一半让老爸消灭了。

2018年又故地重游。在贵州(原六枝县)著名的“岩脚古镇”观光,又吃一次“大排面”。这儿地理被改变,“岩脚”已无“岩”唯余“脚”了,正宗的“岩脚石磨面”已难得一见,代之以机制面。“大排面”名副其实:一块猪排骨足有三指宽、一寸半长,躺在面的上边,汤少,盐巴豆油特浓;辣椒粉干杂干杂,死辣不香。老婆和儿子看了两眼,全推给我解决——三块排骨被我吃完,余下两碗面留给老板娘。

告别贵州,我们在雾都逗留一天。早餐,舍近求远,到一家小食店品尝“重庆小面”——孙女的最爱。“重庆小面”的标配是“面条+潖(音PA)豌豆”,口感润滑微软,味道麻辣香甜。小时候,家婆把嫩豌豆煮面叫“金线吊䇢儿(KU)”。生动形象,有趣。

有年秋天,老夫带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到宜宾,观摩省优秀课展评。我们吃了宜宾“芽菜包子”、“李庄白肉”和“宜宾燃面”。传统“宜宾燃面”用火柴能够点燃,现在做出的“燃面”差了,正如连山歇后语说的“电灯上点烟——其实不燃”。

笔者尝食过不同地方、不同风味的面条,但最好吃的还是要数“连山手擀面”。据《历代汉州志》记载,连山铺出产的面粉品质最好,白净、细滑、回甜、韧性强,做出的面食入眼好看,入口劲道,深受域内百姓欢迎。这些年在自贡陪孙女读书,回广汉总是要专程到连山吃“蔡忠娃儿手擀面”;还要买连山面粉厂的魔芋挂面带回自贡享用——乡愁总在舌尖上流动。

连山卖面的小店子有好多家,屈指第一的是老街中场“蔡忠娃儿手擀面”,曾获“广汉十佳工匠(手擀面)第一名”。每次回连山,都要空着肚子去吃忠娃儿手擀面。我爱牛肉清汤面,每次定是面完汤尽,光盘行动。吃忠娃儿手擀面,最好点清汤,喜欢辣椒的可点微辣,唯此,方能喝汤,品尽这面的真谛。连山人总结吃面的秘笈“吃面不喝汤,硬是霉得慌。”恼火的是顾客太多,门庭若市,要排队耐心等候。唉,为了名小吃,值得等待。

笔者招待最敬爱的亲人和最要好的朋友,往往是去“广汉名小食”店见“面”。记得那年暴雨后,大舅携舅妈和两个侄儿由重庆来广汉,我领他们去名小食吃“套餐”——甜(咸)包子、金丝面、蒸饺、水饺、煎饺、玻璃抄手、叶儿粑、烧麦、三合泥、煮(米)凉粉、豌豆凉粉,还有银耳汤。客人大快朵颐,喜笑颜开,赞不绝口。大舅说“几十年没有吃个这么全的家乡小食了。可惜,带不走啊!”我说:“机会多多。你们下次来又到这里吃嘛!”

“面”是友谊的粘合剂。笔者在广汉工作40年,交心的朋友算来就那么几个——“相识满汉州,知心才几人。”铁哥们约请喝茶,就餐多选“名小食”“正一涵”等名店,享用金丝面、水饺、抄手之类。两个人坐卡座,人面对“挂面”,娓娓畅谈,细嚼慢咽。如此,少一些杯盏杂音,添几多友情开心——避免了旧中国上海滩大佬杜月笙说的人生难吃“人面,情面,场面”三碗面——不讲排场,反有面子。

面性如美人,见水生柔情。面粉稀释搅洘洘、婴儿可喂好;半干揉成团,烙饼可以咸,蒸馍亦可甜;做锅贴、炸油条、打锅魁、擀面条、卷烧麦、烤面包、搓麻花、捏水饺······花样任君选。

爱面子,吃面食。中医讲吃啥补啥。白面书生,是面食养育的吗?连山美女颜如玉,乃连山挂面保养的结果。愿君多食面,愉悦面面观。
END


    关注 平叔闲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