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雅韵 客家土楼 - 方与圆里的精神家园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居民建筑——福建土楼。...



天下任何名城的魅力,首先都是来自它独有的建筑美。这些风情独有的建筑,是城市情感与精灵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也是特有的历史生活的纪念碑 --冯骥才



虽然查看了很多描写云水谣和土楼的资料,真的来到云水谣时,还是让我惊讶了一下,小村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可是在老榕树、青山碧水、看着老旧的土楼的结合下,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在闽西那片青山绿野中,有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汉民族中极富传奇色彩的客家人从中原南迁最初定居点。千百年来,这个曾经为躲避战乱被迫客居他乡的族群以他们的智慧勤劳创造了灿烂独特的客家文化。



2008年,福建客家土楼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之能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世遗委员会对土楼的评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居民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的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







夜里的雨让小镇在清晨看来,更加的幽静和古远,看着那棵千年古榕树,像安详的老人,在那里默默的注视这古道的过往,在其下由衷的想和它交流,感受那个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悄悄的走近,心里有了崇敬。



从东晋“五胡乱中华”开始,生灵涂炭,诸多中原士人集中南下江西、福建、广东,因当时户籍有“主”“客”之分,于是“客籍”的中原人逐渐将他称性的“客家人”当做本群体的代称,并在清末实现了最终成型。作客他乡使得客家人宗族意识愈发强烈,加之所处的闽粤赣地区建筑材料少,土楼这一闭合性的生土建筑成为客家人传承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寄托。

著名的永定承启楼内有一幅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客家的先民因避战乱而南迁,每个客家人的背后,都有一段血泪史,所以在长途跋涉、客居他乡后,“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家才能生存发展。战乱在客家先民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分散在群山中的客家人开始聚集起来,将各家单一的小屋建成连屋大楼。并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实的土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外人不能轻易入内,同时又能联合全楼的力量共同抵御来犯之敌。





土楼建造一般选在冬季农闲时节,可大量人员参与建筑。土楼的外墙用土的配方繁复、考究。首先,它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须是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这道工序对土楼的建造至关重要,混合泥发酵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土楼建成后的使用寿命。土楼的外墙泥如发酵不到位,就会使墙体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时产生开裂现象,威胁到土楼内住户的安全。





这样按比例配合而成的泥土被称之为三合土,但这还不是最终的建筑用土,还必须在里面加入上好的红糖、打散起泡的鸡蛋清、不见米粒的糯米汤。夯建土墙时,还要在泥里加入一些木片、竹片或是大块的山石以加固墙体。这样夯成的土楼外墙将不惧水浸,坚如磐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聪慧的客家人就是用这种看起来近乎原始的建筑方式,建成了神秘而庞大的土楼,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客家土楼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的楼房围成方形或圆形巨宅,内为中心院,祖堂一般设在楼屋底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上;或在院内建平房围成第二圈,甚至第三、四、五圈。祖堂设在核心内圈中央,是祭祖和举行家族大礼的地方。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外围土墙特厚,常可达2米以上。一、二层是厨房和谷仓,对外不开窗或只开极小的射孔,三层以上才住人开窗,也可凭以射击,防卫性特强。在千年的岁月里,客家土楼一次次保卫土楼中的居民,当地流传着众多强敌攻而不入的故事。





土楼从外面看去,那厚实的墙面狭小的窗口让人感觉很封闭,当你步入土楼的中心,抬头看到的天空却让你感觉通透非常,别有洞天。土楼的屋檐将天空围成圆形,当阳光撒下来给弧形的屋檐留下一条美妙的曲线,配上地面的水井看上去俨然一幅完整的“八卦图”。

据不完全统计,永定有近两万座土楼,南靖县有一万多座土楼,平和、诏安等地也各有数百座土楼。土楼成为客家人南迁的历史见证。

传承人寄语


建洋房是机械化的复制,凭的是图纸;而建土楼是个性化的刺绣,凭的是经验,土楼是有生命的自然生态,每个建筑师手下,会呈现不同的土楼脸孔。

徐松生 | 国家级传承人
徐松生,1953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的一个土楼建筑世家,他14岁起跟随父亲开始学习土楼营造,22岁开始独立从事客家土楼及民居建筑、维修,由他参与设计、维修、施工的大小土楼有十余座。2007年第一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楼营造技艺的传承人。

2006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8年,以永定客家土楼为核心的46座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结识有趣又出手不凡的

非遗守艺人

//
非遗云智能辞典

“非遗云智能辞典”是以非遗数字化保护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传承人为核心,以“互联网+、大数据、3D虚拟现实”等技术为依托,整合优势产业链和优势资源,尤其是创新设计资源、媒体资源、资金资源、电商资源的智能硬件及软件的综合服务平台

它不仅是工具书,更是传承人的大数据库,是即时的、交互的、多媒体的连接传承人与消费者的综合性、权威性服务平台,它致力于打造成非遗界的好莱坞,传承人的梦工厂,全方位立体的帮助传承人突破瓶颈,创新发展,从而与市场全方位对接。

为传承人创新打造十二项增值服务:



《非遗云智能辞典》组委会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859595

手机:13146686888

邮箱:fyycd666@163.com

网址:www.feiyi.chinasight.cn

智能数字保护 匠造非遗新生


    关注 非遗云智能辞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