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师给老郑州写的一封情书,美哭了

 

你用镜头记录记忆,别人用镜头记录你。...





2015年10月到2016年5月,

8个月,245天,5880个小时,

15组插画师,3组摄影师,2组特别展嘉宾。

他们用文字和图片为郑州写了一封绵长的情书,曾经熟悉的记忆、日益变迁的历史,都通过一张张图片跟我们叙述这座城市的故事。

为老郑州写的这封情书

在这个故事里,你我都是主角。



对于郑州的回忆,他们不想仅留下“查无此地”四个大字。

插画讲述郑州

插画部分是由15 位郑州本土插画师 、1 组特别展插画师嘉宾来完成的。一起看看TA们是如何用画笔和色彩给你答案的,你是否又能从其中找到一段熟悉的故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州修了电车线路、电车停车场、供电所、整流站、修车坪,组建电车线路队,还从上海购置了国产SK561G型铰接式电车,那可是当时最“先进”的电车。



不少人提起“老郑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城隍庙。城隍庙位于郑州商城路北,是郑州为数不多的保留有红墙绿瓦的老建筑。



作为郑州腾飞的老翅膀,国棉厂留给人更多的是关于自行车铃声的回忆,是关于棉被下几毛钱冰棍儿的回忆。



我们并不是很能了解城市规划的工程浩大,只能感慨我们的记忆随着时代建筑的消失而不复存在,比如说东方红影剧院。



记忆中,早8点,午12点,晚6点老郑纺机家属院大门便是一片一片蓝色的海洋,工人们齐刷刷的工作服是那时的亮点,而有这份记忆的,现在想必也过了而立之年。



曾经的郑州站,曾经的绿皮火车,曾经的日色变的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风雪夜归人,堵车绝对是郑州留给人的一大印象,在雪夜里,公交车堵车,人们自发帮忙推车,疏导交通。想让城市变的更美好,你我都是参与者。



碧沙岗公园是很多人小时候最爱的地方,鲜亮的颜色和老旧的回忆融合在一起,是一种新的思念。



人民公园,有人说,对一座城市的记忆就像是滑滑梯,从年少一路向下到苍老。现在偶尔路过人民公园,好像还能一眼望到自己的童年。

摄影记录郑州

摄影记录方面,是由3组摄影师,1组特别展摄影师嘉宾来完成的,他们用镜头给大家讲述老郑州的老故事。



镜头里有最诚实的过去,关于郑州的岁月,相机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郑州的二砂厂区,独特的厂房结构,穿厂服上班的职工,真不敢想象在商圈附近还有如此逆时代的一片地方。



曾经的公共电话亭,现在已悄然无踪影。手机时代里,电话亭已经由最初的3000多个锐减到现在200个,而且均在街头布满灰尘。



郑州国棉三厂,那些停留在过去,再无音讯的记忆,都值得反复惦念。



雾霾下的郑州,失去了它一切的标志,但是人来人往,郑州还是那个郑州。



从陌生到熟悉,从二七塔到大玉米,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一直在变。

你我他的家





家的样子,是通往回忆的最快时光隧道。



家的生计,粮票承担着所有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家的规矩,钟表、牡丹暖水壶,现在更多的只能出现在影视剧里。



家的资产,缝纫机虽然算不上珍贵,却足够珍惜。它们带着过去生活的温度,也带着我们回不去的「老时候」。





家的所有所有,都跟我们我们一起走着走着,就老了。

记者实地探访

这样一幅幅充满回忆与历史的画面现在正在河南省美术馆展览,记者上周末前往展厅发现,现场观展的人群,不论男女老少,都被这些画面所吸引。



记者现场观察到,这位大叔已经郑州的老记忆面前站了许久,或许想到了某段故事吧。



妈妈:它对于妈妈来说,就是小时候最好的代步工具,而你长大后,记忆里的学步车又会是什么呢?



你用镜头记录记忆,别人用镜头记录你。

……

想看到这些照片,想寻回一些记忆,从5月12日到5月21日,大家都可以免费前往河南美术馆二楼陈列展厅观看(以上只是部分展示图片)。说不定,里面也有你很多故事呢!


    关注 郑州范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郑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