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吗?挑战约翰迪尔,日本久保田要做世界农机老大!

 

我们的农机企业,把约翰迪尔当做标杆,能够不断接近就是最大进步;日本久保田也把约翰迪尔当做标杆,不同的是,久保田把约翰迪尔当做自己要超越的对象。...



我们的农机企业,把约翰迪尔当做标杆,能够不断接近就是最大进步;日本久保田也把约翰迪尔当做标杆,不同的是,久保田把约翰迪尔当做自己要超越的对象。

文 | 农机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约翰迪尔成为了农机行业的世界第一,对于刚入行不久的农机君来说,约翰迪尔称霸似乎已经几个世纪了。世界第一,往往都是充满着挑战者,而约翰迪尔似乎是个例外。

这么多年里,虽然也有对手很接近,但从未到达过它的高度。这就是约翰迪尔的厉害之处。然而,就在上周,约翰迪尔的真正挑战者浮出水面。日本久保田的崛起,约翰迪尔早在十年前就密切关注。

可能大家不信,超越约翰迪尔的计划,久保田已经行动了二十年,而这个行动方案的制定,竟然超过七十年的历史了。没错,据说这个战略,是二战之后就制定的。

对于日本久保田此次挑战能否成功,结论咱们先不下,先看看农机君对久保田的战略解析。
近处的久保田和远处的约翰迪尔
迹象:增资、收购及扩张
2012年久保田就开始出手,当时能够找到的公开事件是,久保田和凯斯纽荷兰及当时还叫奇瑞重工的中联重机竞价收购格兰,最后久保田以高出预估价格17%的资金,收购格兰公司。

这是一次明显的被外界正式曝光的大规模并购案,久保田的战略开始浮出水面。

事实上,那只是久保田战略调整的第一步。当年,久保田想迈入旱田,有个一步到位的计划。但因并购纽荷兰失败,2012年凯斯纽荷兰在年底和菲亚特工业正式合并,也彻底断了久保田一步到位的念头。

久保田以2.7亿美元拿下格兰后,开始对全球市场进行调整,陆续在法国建立工厂,在美国投资准备建立新工厂生产拖拉机,并在2015年正式曝光171马力大轮拖。

就在前几天,久保田再次爆出以3.4亿美元的价格拿下美国大平原公司,并几乎在同时宣布增资中国,增加投资3.6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在欧美市场尚未复苏,亚太特别是中国市场遭遇寒冬的时候,久保田开始大打出手,而且接下来还有大动作,农机君将会在最近爆出。

久保田在干嘛?很明显是在抄底,为自己抢筹,目的就是要完成自己世界第一的计划。



大平原免耕播种机将纳入久保田体系
动作:向旱田进化,侵蚀约翰迪尔市场
在久保田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上,涉足旱田的只有手扶拖拉机和后来为一些欧美企业代工(OEM)的6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我们甚至习惯性的认为,久保田只会做水田机械,如插秧机、履带式收割机等。

事实上,当久保田向纽荷兰发起收购进攻的时候,久保田的旱田进化战略已经落地。就连我们一个局外人也能明白,要和世界老大叫板,光做水田肯定没戏,何况久保田还要成为世界老大?

所以,久保田必须要迈入旱田市场,纽荷兰事件失败后,久保田用势在必得的价格拿下格兰,迈出旱田第一步。之后,在中国市场开始潜心研发轮式收获机,先后开发了玉米收获机和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这些明显还不够久保田布局全球的,在亚太市场,久保田的水稻机可以独步天下;在中国市场,这个亚太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农机市场之一,久保田的轮式机将占领黄河以北和山海关以南的大部分市场。

这部分市场,是约翰迪尔都不敢挑战的。这么多年,约翰迪尔收割机很火,也基本是在东北和西北,在华北和中原占有率很少。约翰迪尔也想去挑战,如W80、C110、L70等机型,事实上这些就是要抢占雷沃谷神GE60、中联谷王T60的市场,但效果不是那么明显。

久保田在中国的增资,一部分是水田拖拉机,但大部分还是收割机业务,到2018年将有4.5万台的产能,考虑到水稻机占比将会下降,预计小麦机和玉米机将分别达到2万台和1万台左右。

在欧美市场,久保田先后在美国和法国筹建工厂,很明确的定位在拖拉机上。农机君猜测,接下来,久保田将会在牧草机械方面有特别大的动作。



约翰迪尔曾经尝试的履带收割机
手段:精细化完胜欧美大手大脚
既然约翰迪尔将久保田当做真正的对手,那当久保田从水田跨入旱田扩张进行时,约翰迪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呢?

没错,约翰迪尔的想法和我们大家可能很相似,他们觉得久保田分散精力向旱田进攻,那水田的防守可能会出现漏洞。于是,约翰迪尔启动了水田计划。

在久保田正式收购格兰之前,约翰迪尔就依托中国市场,研发水田机械来应对久保田的亚洲战略。可惜,约翰迪尔潜心修炼六七年的产品,最后没能批量投入市场。

农机君的一些领导们,在探讨这个问题时认为,约翰迪尔等欧美企业在精细化方面存在不足,他们更喜欢做规模化,比如农机,要大型化,农场也要大。这种大在产出上能够保证,但投入有时候比较多。

做农机产品也是一样。以中国市场为例,欧美企业如果做单台30万元以上的产品,还是能够保证利润的;如果做15万元以下的产品,利润就是很大的难点。这一点,恰恰是久保田所擅长的。

再来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中国投资,欧美企业老外过来,几乎都是本企业人员陪同,要求员工要会英语;但久保田不一样,很多日本人在中国,都是带着翻译,不必要求手下员工会日语。这一项,就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所以,不单是约翰迪尔,其他欧美企业也是一样。在精细化方面,久保田有着特别强大的优势。



约翰迪尔还是大机器造起来顺手
信念:对战略最好的回应
和约翰迪尔等欧美企业另一个不同,就是对投资战略的决心。

以工程机械为例,老美的卡特彼勒,一看中国市场没戏,代理商的欠款也不管了,该清算清算,该赔偿赔偿,该裁员裁员。约翰迪尔的农机业务又何尝不是呢?市场不好,该收缩收缩。

这点上,久保田和约翰迪尔有很大不同。很少有人听说过久保田大幅裁员的消息,也很少有久保田投资失败撤资的消息。其实,很可能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消息。

记得有一次,农机君的领导说,久保田在巴西有个工厂(不一定是农机),连续投资二十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但久保田的战略如此,他们还是坚持要投资。

终于,在竞争对手纷纷看不到希望,换了几轮之后,再也不招惹那块市场后,久保田终于开始盈利,而且还占有绝对优势。

这种战略,往往不是一年两年的,也不是三年五年的,久保田的战略很多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五十年的。

对于要超越约翰迪尔这件事,谁知道久保田的战略会不会是在接下来五十年内完成?



久保田拖拉机在中国已经推广7年
经验:丰田的前车之鉴
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久保田和丰田很类似。

先看名字:丰田TOYOTA,久保田KUBOTA,最后三个字母,都是田(OTA)。再看看广告语:丰田的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久保田的呢?“有田就有久保田”。

是不是发现,惊人的相似?这还不是最惊人的,最惊人的在产品方面。

丰田当时在欧美,产品主打是什么?经济性!没错,欧美比较注重安全性、加速性能等指标,这或许和他们粗犷的性格有关。但他们没有考虑一件事,随着轿车更加轻易的进入家庭,道路法规的严苛和人们素质的提高,驾驶事故不多了,速度更慢了,人们更看重节约成本了。

所以,丰田的燃油经济性做到了极致,赢得了用户的青睐。现在的丰田,不是已经世界第一了吗?一年的销量等于大半个中国。

和丰田类似,久保田的产品核心是为用户省钱。相对于欧美粗犷的机器,久保田能更好的控制农场主们的产出效益。在最近欧美相继爆发农场主收益下降,甚至因此大罢工的局面下,或许久保田的精细能带来新的转变。

如果这一步能够走成功,也能够印证一个观点,即大农机也需要精细化,这将是对传统农耕观念的一次颠覆。



丰田和久保田何其相似

关于久保田和约翰迪尔的对比,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战略、文化的差异化对比。农机君突然灵光一闪,是不是意味着东方的管理和文化,比欧美更胜一筹呢?那咱中国能出现叫板约翰迪尔的农机巨头吗?

转载须知
近期不能错过的故事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关注 农业机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