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科普】帮徐悲鸿、齐白石真迹“动手术”的人

 

有一种技艺,甚至连艺术家本人都击节称奇——,在他们眼中,这非但不是“赝品”,有了这种技艺,从此守住孤品不再是...



有一种技艺,甚至连艺术家本人都击节称奇——,在他们眼中,这非但不是“赝品”,有了这种技艺,从此守住孤品不再是“留住经典”的唯一出路,能人巧匠的用心,也能让艺术精品生生不息。

曾经有人在齐白石面前放了两幅《虾》画,问到底哪一幅才是您的真迹。齐白石看了半天,最后说,我看不出来!

就连画作本人都看不出的那幅非真迹,其实,既不是出自他人临摹,也不是来自机器印刷,它是由木版水印技艺复印而出的“双胞胎”。

>>>>

木版水印发展

木版水印是从印制诗笺开始的。所谓诗笺,是木刻画印制的带有暗花和格纹的信纸,乃文人风雅之物,在明末尤为风行。到上世纪30年代,笺纸的颓败之势日渐显现,一向对版画情有独钟的鲁迅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他意识到如战火再起,这项流传千年的技艺恐怕真的就要泯灭了。于是托郑振铎先生寻到荣宝斋,重刻了《十竹斋笺谱》,让木版水印这门古老的技艺得以焕发生机。



木版水印后来发展出了一个重要用途:复印国画。国画水墨色彩的浓淡变化,从画家笔下流泻而出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气质。一幅名作画成,要想得到第二幅一模一样的,甚至连画家本人都难以做到。



但木版水印的师傅们通过勾、刻、印三位一体,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勾描

首先要“分色”。将透明的薄胶版铺在画稿上,然后技师根据画稿上的色调层次划分若干套版(如《韩熙载夜宴图》,分版多达1667套),再按照原画稿勾描。

在薄胶版上勾描好之后,将极薄的雁皮纸覆在胶版上,再描。完成后,反复检查笔触、神韵,同原作无出入。



刻板

把勾在雁皮纸上的画样粘在木板上,进行雕刻。除了要根据墨线雕刻外,还要反复参看原作,细心领会,持刀如笔,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笔法传达得惟妙惟肖。





印刷

各块分版刻成后,将纸张与木版的位置固定好,着水溶墨色,逐版印刷衔接,套印成画。而印刷使用的纸(或绢)、墨、色等材料,则和原作材料完全一致。



>>>>

几可乱真?

木版水印技艺的神奇,在于它真正地将画里的所有精髓都再现了出来

勾描时,水墨画的色调层次、笔触的点线皴染、物象的态势神采,无一不精。

雕刻时,刻出的边沿磨出圆润的坡度,让木版“化刚为柔”。

印刷时,刷子用力的轻重和角度,要视原画的神采而定,或刚劲,或轻盈,如同手上的舞蹈。



可以说,每一位师傅,都是一位艺术家。无怪乎郑振铎先生在目睹木版水印的全程之后,赞叹其“意近经营,有逾画家,印成持较原作,几可乱真”,这样的印制,既比临摹精准,又比机器传神,对水墨国画精品的传世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一次,徐悲鸿拿着一幅画找到了荣宝斋,说作品中马腿画的长了一些,但重画又难以再现其他部分的神韵,希望能用木版水印加以修正。最后,技师们不但弥补了创作中的不足,还完整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令徐悲鸿喜出望外,还在复印品上亲笔签字。



关于木版水印和国画大师们的故事还有许多。当年潘天寿将木版水印复制的作品当成了自己的真迹,理由是“复制的作品看上去颜色更鲜艳”。潘老是否故意为之,我们不得而知,但大师的这句话,应该就是给这门技艺最高的褒奖了。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到龙津古玩玉器城品鉴
转发告诉你身边的朋友吧~~!!
欢迎关注【龙津古玩城】


丝路营行识人、明心、鉴器、格物、悟道

“丝路营行”--您的兴趣部落,结识行家藏友,交流收藏心得,分享藏品,藏品鉴定,藏品展示交易,总结收藏道理!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丝路营行”兴趣部落


    关注 龙津古玩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