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微信的绝不是另一个微信

 

无敌无敌”这个词向来不是个好词,凡是摊上这个词的往往都活不长久,虚拟的李元霸如此,现实的西班牙舰队也是如此。...



无敌



无敌”这个词向来不是个好词,凡是摊上这个词的往往都活不长久,虚拟的李元霸如此,现实的西班牙舰队也是如此。真正能做到百年不倒的必然“有敌”,可口可乐如此,通用电气也如此。

通讯业的Android有着“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MKT、PalmOS、Symbian、BlackBerryOS等一个一个对手都被Android打得“所经之地,寸草不生”。但即便如此,Android也还有着IOS和Windows Mobile这两个对手。

即时通讯领域,微信虽然根基很深,但是,真正的“绝对地盘”其实非常有限,很多时候,微信表现出来的其实是威慑力而不是战斗力。在“黑暗森林”里看到生路的人不在少数,而机会也并不总是临幸于传统意义的巨人或者强者。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早在八十年代便提出了竞争的三大基本原则: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

唐岩估计在与微信竞争中笑的最欣慰,在特立独行的吟唱声中,陌陌在差异化竞争这条路上走的最正统和坚决。

在地球的另一边,Facebook已经在Snapchat、Whisper、Secret、WhatsApp、Foursquare、Waze的收购上六次失败,可见基于社交服务的Facebook虽然很强大,但是它也害怕。

手Q和微信的爱恨情仇

微信的发展壮大其实是QQ团队给的。手机QQ当年活的很滋润,而太滋润的生活让它忽视了发展。腾讯当年错误的把手机QQ的重点方向定在了MKT,而且团队分散在深圳、北京、成都、武汉、上海,内部合作壁垒重重,只是当年,智能机刚起步,手机应用大发展的历史洪流让手机QQ的很多问题被掩盖了。

比如,当年的手机QQ定位太过于激进,在OS都不成熟的年代里,腾讯就急切地想将手机QQ定义为“个人通讯入口”,把新闻、游戏、APP市场等等各种东西都塞进去,结果,孱弱的硬件和OS导致手机QQ的人机交互非常差劲。

不过,在那个智能机刚刚兴起,各种APP抢滩登陆,即时通讯大发展的年头里,手机QQ仍然是最顺风顺水的,而它却没有发现危机其实就在灯火阑珊处。

到了2010年,风云突变。安卓开始统一市场,苹果也渐渐被认可,MKT开始走下坡路,手机QQ开始出现危机了。张小龙发现国外市场出现OTT即时通讯产品后在腾讯广研开始动手做微信了。当时的中国市场其实也是有对手的:

其一是“米聊”,但是在那个时候,米聊的用户体验做的非常糟糕,很明显,小米当时并不看好OTT即时通讯产品。这其实也反映出了,虽然同样都是研发型产品经理,雷军的眼光远不如张小龙看得远。

其二是“飞信”,但“飞信”的问题是,它完全是一个封闭的思想下诞生的产品。一个社交产品,你封闭起来搞,自我繁殖,近亲繁殖,只会导致这个产品失去进化的能力,达尔文的理论在虚拟世界里再次得到了验证。这也反映出了,长时间行业垄断的企业如果不能改变思想是不可能在互联网时代生存下去的。

微信的成功其实是站在WhatsApp这样巨人的肩膀上。同时,掌舵人恰好比竞争对手多看了一米。按照马化腾的说法“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但是,无论如何也必须承认QQ对微信的支持是“中流砥柱”性质的,特别是后台数据为微信提供了登录入口和关系链。

直到有一天,语音聊天出现了,微信一下子就完成了它作为即时通讯产品的“差异化”之路,之后的“摇一摇”和“朋友圈”也只是将这条“差异化”之路走得更坚决而已。从此,微信成了不同的产品。用户交流的方式也不再拘泥于短信式的体验了,这就是微信的爆发点,随后其他产品就开始被拉开距离。其实,其他产品也有一些反攻,比如手机QQ的“Q信”。但时间窗已经错过,机会只眷顾第一个宠儿。

广研助理总经理Harvey说:“语音版使微信成为了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也使微信在竞争中占据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张小龙自己也承认:“其实语音在最终的消息数量中占的并不是特别大,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多用户是为了语音才尝试,一尝试之后形成了关系链,就开始一直使用了。”

腾讯要感谢张小龙,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窗,也许今天腾讯就一钱不值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QQ也应该要感谢张小龙,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打败微信的绝不是另一个微信

有一句正确的废话“打败拿破仑的绝不是另一个拿破仑”,这句话放在QQ身上完全适用,放在微信身上也一定正确。

关于击败微信,或者能和微信“分庭抗礼”的选手,我看好移动的RCS。

竞争的三大基本原则:总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一化。

对于移动来说,它的RCS可以教科书式的完整覆盖了这三大基本战略:

成本领先:作为运营商,天然的就占有通讯产业链定价权的最核心部分,因此无论是送流量、免费电话还是免费短信,移动只要下决心搞RCS,那么它的成本绝对是最低的。

差异化:由于VOLTE的QOS保障,高清语音、语音留言、视频通话、视频会议必然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专一化:这才是最要命的环节。

专一化的基本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专一化可以具有许多形式,但是,专一化战略的整体却是围绕着很好地为某一特定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它所制定的每一项职能性方针都要考虑这一目标。

网络通讯效应背景下,RCS的专一化竞争核心应该是找到一个关系链及使用情境相对封闭的群体,这才是移动“专一化战略”的核心。

这一战略的初步前提是:RCS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内竞争对手。

初步结果是:RCS或者通过较好满足特定对象的需要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当然,最好是二者兼得。

这一战略的终极思想是:以这个特定用户群为据点逐步渗透扩展到其他用户和其他场景。

遥想PC即时通讯时代的MSN与QQ分庭抗礼,可以大胆地将RCS的细分群体确定为职场用户。

观察微信的布局,可以大胆地将RCS的细分场景确定为垂直行业的产业布局。

如果RCS能建立起一个相对封闭的特定人群,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定场景。配合“成本领先”和“差异化”,RCS确实具备了成为微信最大竞争对手的资格。

最后的话

在竞争理论的实践上,手机QQ的竞争战略和战术都有问题,所以,它败的并不冤。

战略层面,手机QQ是自大了、轻敌了,马化腾说“微信这个产品出来,是在另外一个公司,我们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他还说“即使是像QQ已经有每个月超过六亿多的活跃用户,但是在这个领域里面依然有创新或甚至差点被颠覆的可能性”。所以,当年的手机QQ败在了自己的历史成绩上。而当你想转型的时候,你的历史,你的成绩,你的团队,往往会成为你变革的阻力。微软如此,诺基亚如此,柯达也如此。

战术层面,手机QQ根本就没有定位。“总成本领先”是原有的老资本。“差异化”根本没有被考虑,操作习惯照搬PC。“专一化”更加的无从谈起,QQ的“陌生人+熟人”关系链本身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里是不是仍然被接受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被手机QQ团队重视过。

反观作为挑战者的RCS,有着天然的优势,只要移动能打破自己的“垄断式”的思维模式和产品作风,真正融入“互联网+”时代。那么,RCS是目前最有可能和微信分庭抗礼各执半壁江山的候选运动员。

任何时代都没有舒适的伊甸园,手Q是败在这个问题上了,诺基亚是白在这个问题上,看似巨无霸的柯达也是败在这个问题上了。各大著名企业都一样,你的衰落点往往就在你认为最好的时代,连王朝都反反复复的证明了这个问题,更何况一个小小的APP?

所以,有两句看似矛盾,但却辩证统一的废话始终值得牢记:“战胜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打败拿破仑的绝不是另一个拿破仑”。


    关注 Anyservice新业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