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最早的万年历表是什么样子吗?

 

现如今,爱表族里土豪劣绅遍地,朗阔世界顶级名表的收藏者满大街都是,更有张嘴就是三问、月相、动偶、双追...



现如今,爱表族里土豪劣绅遍地,朗阔世界顶级名表的收藏者满大街都是,更有张嘴就是三问、月相、动偶、双追、万年历......者, 还有各类表的型号倒背如流,说的头头是道,天昏地转地转的发烧友,可有多少人会花费时间追求表类机械原理的根源所在?多少人努力去了解并熟记钟表历史的?就拿万年历功能来说吧,有几位知道万年历功能是怎么来的?最初的模样如何?还是请仔细研究下面这块表再说吧。

英国1695年左右万年历双重壳芝麻链银怀表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块万年历怀表与我们当今所说的万年历在理念上截然不同,它是利用手动操作表壳图案的变化来观测万年历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万年历功能所指的是日历部分随着机芯的运转而显示出年月日,尤其是在2月的最后一天或是在月份仅有30天的最后一天,会自动跳到下一个月的第一天,无需手动来操控。

这块英式双重壳怀表,它的第二重银表壳设计得极其复杂,除了表壳通体刻满了日期数字、月份以及星象等图案之外,表壳背面的正中还有两个带缺口且可以转动的圆盘,中间夹着一个1-31的日期盘。正面玻璃罩边缘部分还刻有英文的月份以及所属的30天或31天。我想如此繁复的设计,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想必这块怀表的使用者必须要花费许多时间来学习操作它。其实此表的外壳就是个手动操作盘,与机芯没有直接联系。但这第二重表壳的制作工艺非常的精湛,装饰性也极强,让人看到就喜欢。



在第二重银表壳上刻有表壳制作者的签名“WS”,据英国专家鉴定结论,具有万年历设计的表壳是由伦敦的钟表师威廉姆·谢尔伍德(WilliamSherwood)制作的。有一点请大家注意,表壳与机芯非出自同一人之手,这在当时也是很正常的,尤其是这样极其复杂的表壳,不是一般人所能为之。史上的制表者们并不可能包揽所有的表壳工艺或是机芯技术,必须借助他人之手达到完美,就像之前提到的玳瑁镶嵌工艺表壳一样。

表盘依然是纯银质的手工雕刻填黑色珐琅工艺,但这次很明显地看到了分针的出现,因此表盘的设计也随之起了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双语数字圈出现了。仔细看,表盘最外一圈多了0-60的阿拉伯数字圈——分钟数字圈,而分针需要足够长才能指得到外面的数字圈,因此,钟表里分针要长于时针就由此而来。另外,之所以古人使用了阿拉伯数字作为分针数字,而不是继续使用罗马数字,我想其一是很容易区别分钟与小时,视觉清楚;其二是罗马数字里超过几十的数字所占用空间太大,既不适用也不美观。双语数字的组合的确非常的漂亮,并且十分科学,致使这种经典的表盘设计一直沿用到1800年之后才逐渐被单语数字所取代。表盘中部有一圈为罗马数字1-12的小时圈,同样是银雕刻与黑珐琅的组合。“扑克”式蓝钢材质的时针和分针,被银色的底盘衬托着格外清晰,而正中的圆盘上方,刻有制作人的签名:Bushman,以及制作地点:London。





制作者布斯曼(Bushman),资料显示他在伦敦制作钟表的年代为1687年至1710年,与这个万年历银表壳的制作人威廉姆·谢尔伍德,都是同一时期在伦敦开设钟表作坊的钟表匠。从布斯曼本人所有制作并传世的怀表来看,他从一开始就使用了当时怀表最时髦的分针技术,看来他是一位紧跟时代潮流的人。坐落在伦敦西区的维多利亚与埃尔伯特博物馆里(V&AMuseum),就藏有他带有分针的怀表作品。而同样是在伦敦西区的维吉尼亚博物馆(VirginiaMuseum),藏有他同一时期制作的英式灯笼钟以及英式木钟,由此可见,布斯曼在当时的伦敦知名度也非常高。



经典的英式芝麻链塔轮机芯,与之前我们介绍的两款怀表机芯大致相同,机芯几乎全铜鎏金制作。漂亮的“Z”字形镂空雕花摆轮防护罩,隐约可以看见钢质摆轮微微露出。银质的快慢调时盘清晰可见,还有几颗蓝色的固定螺丝,被金色的机芯衬托着,犹如一粒粒蓝色宝石般耀眼。机芯后板上也填满了镂空花饰,仅留有小小的余地,让制作者刻上了姓名和地点:Bushman.London,还有机芯号:1252。古埃及建筑风格的廊柱式机芯夹板支柱,夹板上还装饰着精美的镂空式花栏杆,而整个机芯被专业打理得焕然一新。

总而言之,这是一款极其罕见的早期银质双重壳万年历怀表,浑然一体的艺术与技术之结晶,也算是现代万年历表的开先鼻祖。此表圆直径达57毫米,厚度19毫米,制作年代在1695年左右。







《时光技艺》之二:古董怀表收藏与鉴赏

订购电话:138 66712112 庆女士  (国内仅此一家销售)


    关注 庆氏钟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