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私 · 公 · FTO

 

私,本作“厶”,《说文》解作:“自营为厶。”《韩非子·五蠹》则说得更为明了:“自环者为...





私,本作“厶”,《说文》解作:“自营为厶。”《韩非子·五蠹》则说得更为明了:“自环者为之私。”

看“厶”的字形,像不像一个人环抱双臂,作不舍状?



相应地,“公”就好理解了:背私为之公。



人是有生命的动物,凡有生命者,皆由细胞组成。

细胞,英文作cell,有“小房子”的意思。细胞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等成分组成,其中,细胞壁便发挥着吐故纳新、趋利避害的作用。

生命之功能在于和外界发生能量的交换,在这过程中,细胞壁功不可没。

你看看,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本质上都是自私的,人,能不自私吗?

有一本畅销书,叫《自私的基因》,表达的差不多是类似的意思吧?

人是自私的,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最基本的人性,也是我们首先必须承认的事实。

问题的关键在于:“自私”的最佳达成路径是什么?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狠斗私字一闪念”?似乎都走向了极端。

我的理解是:唯无我,方能成就大我。

国科大马石庄教授来我校做讲座时,提到了美国的一所富人学校,这所学校的培养目标是:Men for others(为别人的人)。听完深受感触。

根据我的观察:在生活中,总是低调、谦逊,常常关照、体贴别人的人,往往更成功、更幸福,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For the others(简称FTO),我将此理念与同学们分享,强调:利他精神,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不二准则,也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最佳法门。

很巧,在《读者》上我邂逅了类似的文章——《最“自私”的事就是助人》,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

关于FTO(此概念系本人原创),可以举出很多的事例:

俞敏洪讲过自己上大学时“六只苹果”的故事。一舍友某次从家里带来了六只苹果。所有同学眼睛都瞪大了,原因有二:第一,八十年代,苹果还是较罕见的;第二,更重要的是,他们宿舍一共正好有六个人。但是,最后的结果是:那位同学一天吃一个苹果,一个星期完成一个轮回。(那时候是单休)

多年以后,该同学因为工作原因向俞敏洪求助,俞敏洪和大家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此人不可深交,遂委婉拒绝。

我的学生感慨道:An apple aday, keep the doctors away.(西谚: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里却成了:一天一苹果,同学远离我。这种远离,原因当然不仅仅在苹果一类的细节,一定是种种累加的“小恶”而导致的结果。

俞敏洪大学时养成了一个习惯:给室友打水,一打就是四年,以致于大家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发现水没了,第一反应是:“俞敏洪呢?”俞连忙招呼:“我来了我来了。”多年之后,俞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正是当年的那群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跟一个为我们打水四年的人做事,靠谱。”

前辈曾经教导我:世界上有一个便宜,如果这个便宜你独占了,这个便宜就没了;如果这个便宜你让给了便宜,便宜就变成了两个。这段话,可视为上述事例主题思想的概括。

幸勿误会:提倡FTO,我可不是在刻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我还没有崇高、清高到那个程度。只想说明一点:

每个人都应当承认、尊重个体“自私”的天性,但必须清楚地知道:你满足了别人的“自私”时,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私”。

如果条件成熟,我想成立一个名为“FTO”的组织,草根,非盈利,图标简单设计了一个(如前文所示)。不过,就目前而言,还是尝试从“推行FTO精神”

做起吧?何为“FTO精神”?

暂按不表,另文阐述。


    关注 袁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